财务自由后,这群移民美国的中国人走进赌场养老......(组图)
凌晨三点,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一座赌场,中心显眼位置聚集着一大群中国人,他们围在百家乐桌子前,眉头紧锁、目不转睛地盯着面前的电子荧幕,分析接下来的牌势走向。
一位穿着朴素的中国赌客杀红了眼将筹码往前一推,8000美金的筹码,赌徒们心照不宣,前面连着开庄闲要跟下,一庄一闲单跳要反下,看准了路下大注。几千美金的输赢在几秒钟内瞬息万变。
「你看着吧,他们这样赌,有多少钱都早晚得输进去!」荷官老赵悄悄对我说。
老赵戴着一副金丝眼镜,操着一口标准京片子,早些年技术移民定居美国,年轻时是最早一批的华人码农,如今,老年的他选择成为一名荷官。原因很简单:退休后在家闲得没事儿干,爱玩儿牌。
在美国,像老赵这样的中国人还有很多,遍布各州大大小小、成百上千家赌场里,几乎都能见到这些中国荷官的身影,他们每天服务着成百上千的中国赌客。
老赵从学生时代起就喜欢玩纸牌游戏,经常跟哥儿们猫在宿舍打牌。炸金花、桥牌、德州扑克…那时候大家都不富裕,玩牌输了顶多请吃顿饭,也不赌什么钱。
后来老赵到美国,做码农的积蓄令自己早早买了房、供完了孩子上学、安顿好了自己和老伴儿的退休金。一次偶然机会,老赵看到赌场荷官的招聘广告眼前一亮——
这个活儿好!
既能玩牌又能找点事做,不是为了每小时十几美金的薪水,因此也不在乎赌客给多少小费。
荷官的工作对于很多人来说非常单调无趣,每天上班需要统一着装,赌场24小时营业,要是排到了晚班,需要从晚上八点工作至凌晨四点,每周休息两天。大多数纸牌游戏都需要站着发牌,每发一小时有20分钟休息时间。
但老赵不一样,趁着发牌的机会多钻研熟悉游戏,自己还能利用休息时间玩儿俩小时。
老赵介绍说,唐人街有很多像他一样退休没事儿干的老头老太太,几乎天天来他们这儿赌博,「老虎机就是他们的游戏机」。
赌场距离纽约两个多小时车程。每天两班接满一车客人的赌场大巴「发财车」,准时从周边主要城市的唐人街往返赌场。坐赌场大巴来回能赠送免费餐饮和老虎机点数,老人们输光了就站在后面看别人赌,「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赌场最受中国人欢迎的游戏是百家乐,输到倾家荡产的可大有人在。
老赵故作神秘地指向对面区域正在发牌的一位矮个子中年女荷官,「喏,陈姐,福建过来的,玩儿百家乐输掉了三套房!」
「他们闽南、广东啊内边儿的人,嗜赌成性!我跟她可不一样,我发牌是想练习牌技,她纯属手痒有赌瘾!」老赵撇撇嘴,「房子都输没了,没的赌只能来发牌喽!」
「赢了你就赶紧走,不要迷信自己的运气。」
老赵跟数字代码打了一辈子交道,懂得「十赌九输」的道理。
最喜欢的游戏是21点,他从网上看视频学了一套算牌的方法,休息日去别家赌场打牌。即使输钱,老赵也给自己规定好了,俩小时到点儿必须走。
「我下的注码小,每回赢到几百块钱就走,不多待!」
如果说,老赵所在的美东赌场客人以出手阔绰、赢钱高兴动不动扔几百刀小费闻名,那么南部赌场里打法则更经济实惠。
由于整体经济发展落后,赌客略显吝啬,小费通常只是十块、二十块地给。
但花姨并不在乎,今年56岁,在美国南部一家赌场做了六年荷官,身着工作制服,画着精致的淡妆,待人亲切总是面带笑容,赌场男同事都觉得她是位「成熟的东方美人」。
花姨出生在中国南方省会城市,幼时家教严格,家里从来没人沾染过嗜赌恶习。刚来美国的时候,花姨曾经觉得赌博与毒品一样,一次都碰不得。可是后来离婚加上失业,为了维持自己和女儿的生计,不得不去找份门槛低好上手、不要求学历的工作,于是通过朋友介绍来到赌场做荷官。
这里赌场不仅合法,博彩业还是当地最主要的经济支柱。而有相当一部分的赌客,是会说中文的亚裔华侨。为了吸引客源,每个赌场内都设有亚洲餐厅,聘用中国荷官。
赌场允许21岁以上的成年人进入,花姨把女儿养大后,女儿索性也进了赌场工作,成为了负责联系客户、维护客户关系、介绍赌场优惠招待的赌场公关。
周末是赌场最人声鼎沸、人满为患的时刻。每个月还会举办几场演唱会、抽奖晚宴等活动,花姨的女儿负责前期宣传活动,邀请赌场的VIP重点客户,他们通常会叫上自己的亲戚朋友一起来玩。
中国移民而来的熟客们喜欢直接包下百家乐区域低注200美金的四五张桌子自己打,不受新来的菜鸟赌客干扰。他们从包里掏出大把刚从银行取出来的、捆得整整齐齐的百元美金现金,换成几落筹码,全神贯注开始新一轮的战斗。
财大气粗的中年赌客专门喜欢来她的桌子上打牌,花姨偶尔也接下话梗跟客人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遇到赌客赢钱会发自内心地为其欣喜喝彩,看到有人输太多钱也会难过得伤心落泪,好言相劝下次不要再来赌博了。
「各式各样的赌客见得太多了」,花姨说。
这些赌客至少每月来两三次,有的甚至每周末都来。他们通常人过中年,子女独立,来美多年手头小有积蓄。在家闲着也是闲着,夫妻干脆一起来赌博,一玩上手就戒不掉,变成了终身爱好。
「赵叔是开中餐馆的」,花姨指向对面双手插兜正在看路的秃顶条纹衬衫中年大叔,和他身边穿着粉裙子、目不转睛盯着牌局的赵嫂,「他们有时候一周末能输掉一万多刀。」
赵叔跟大多数散落在美国各个小镇的中餐馆老板一样,家里也是福建移民,家庭中餐馆开了几十年。夫妇俩手上一有闲钱就来赌博,偶尔赢钱特别高兴,笑得合不拢嘴走路都带风。输钱了就回家挣钱,手上一有拿得出来的现金再回来「试试运气」。
花姨说,「他们只记得赢的时候,从不记得输。」
另一位常客老李在附近大城市做建筑工程包工头,隔周周末开车三小时来赌博。
赌桌上一把三四百刀,可老李却舍不得花每晚80刀的酒店住宿钱。他经常两三天不睡觉,把手机调成静音,在牌桌上一坐八小时浑然不觉。饿了就在赌场快餐店买汉堡薯条,困了就在柱子旁靠一会儿沉思牌局,喝两杯特浓黑咖啡。
花姨经常劝满眼血丝、面呈猪肝色的老李回家休息,但是「还没过瘾」的老李总想再赌一会儿就走,然后一玩又是几个小时。
「赌博需要拿捏好度,一定不能成瘾!」花姨说她亲眼见过太多输得惨痛的赌客,在牌桌上赢一把尝到点甜头,下一把赌注加倍,再赢一把再加倍,他们往往沉浸在赢钱的身心刺激喜悦中,贪婪还想赢更多。
「玩下去肯定会输的。」输了总想着赌大了才能赢回来,到最后脑子根本不受控制,手里有多少钱便全押上去不计后果。
花姨说以为很多赌客输光了就不来了,没想到过两周又回来赌。「知道劝不住,但总想着能劝就劝一劝。」
花姨的远房表侄在纽约州赌场当经理,放假自己去别家赌博经常一次输掉一个月工资。花姨摇头无奈道:
「他天天看别人输钱,却坚信自己会是极少数赢的那个。」
凌晨三点,数千盏吊灯高悬,灯火通明,赌桌上,气氛永远如战场般紧绷。
这些中国移民完成移民、挣钱、买房、生儿育女后,将赌桌作为最终归宿。
有人差一点就反败为胜,气愤地感慨下次一定要穿红衣服来赌场,图个吉利。有人奋笔疾书在路纸上记录牌局,有人紧跟着手气旺的赌客下注,也有人干脆放弃钻研数字,靠掷硬币、算卦决定下注方向。老人们拐杖轮椅齐上阵,甚至还有戴着呼吸机来赌博的客人。
他们不吃不喝,不眠不休,天塌了也要打完这一把。
换班时间到,花姨向头顶无数台高清监视器摄像头作出张开手摆一摆的动作,表明自己手里没有匿藏现金或筹码也没有作弊记号,然后跟熟识的赌客挥手道别,祝他们今晚旗开得胜,筹码满盈赢到兜里根本塞不下。
赌客借花姨吉言,总是斗志更浓,牌桌上传来带着各地方言口音的叫喊声:
「顶啊!顶!」
「公牌!公!公!」
「两边!三边!好!」
声音震耳欲聋,连绵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