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1月22日 19.0°C-21.0°C
澳元 : 人民币=4.7
布里斯班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新BAT大戏:拿腾讯的钱,找阿里变现,被头条搅局

2019-09-19 来源: 华尔街见闻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新BAT大戏:拿腾讯的钱,找阿里变现,被头条搅局 - 1

看上去,阿里腾讯两强对峙的局面有所缓和,在某些远离主战场的区域,两大超级公司也有把酒言欢之时。当然,在别的战线上,两家在酝酿新的战争。对于创业者而言,拿腾讯的流量,找阿里变现,或许是新的想象空间。

“现在的中国互联网世界,就是阿里和腾讯之间的代理人战争。”国内一家知名VC的管理合伙人曾经对《中国企业家》表示。

此番言论发出之时,阿里和腾讯的市值均已突破4000亿美元,同时跻身全球十大市值科技公司之列。已经是中国互联网的两大巨头,它们或亲自下场,或投资收购,没有边界的争斗持续多年。

充当先锋的是两家公司的战略投资部门,它们从无到有,只用十几年时间,就成为中国互联网版图上举足轻重的力量。他们并非传统投资机构,却能改变创投圈的潮水方向。近年崛起的独角兽公司,绝大多数与这两家有千丝万缕的关联。

“当一家公司成长到10亿到30亿美元规模时,不可避免会与腾讯产生交集。”一位腾讯投资离职员工对《中国企业家》表示。这个理论同样适用于阿里。对于大部分互联网创业者来说,企业做到一定规模,都要学会一门必修课,就是如何与“富爸爸”们打交道。或者,从另一个视角来看,优秀的互联网创业公司某种程度上也是“猎物”,两家公司手握充沛的资本和资源,各自围猎又相互抢食。

腾讯官方数据显示,过去十年腾讯投资了大约700家公司,其中63家已经上市,122家市值或估值超过10亿美元。在阿里2018全球投资者大会上,CFO武卫表示,阿里战略投资的资产(包括蚂蚁金服、微博、高鑫零售等)已经价值800亿美元。

在传统消费互联网领域,格局通常是“winner take all”(赢家通吃)。多年来,背靠阿里和腾讯的这些创业公司之间战火不断,谁能成为幸存者,谁就是获胜者,背后的巨头才能如愿以偿。华兴资本创始人包凡在提及滴滴快的合并案时,曾用过一个比喻:在谈判的最后关头,滴滴和快的管理层在两个房间里,分别给腾讯的刘炽平和阿里的蔡崇信打电话征求意见,“BAT就像天上的神仙,神仙在看人间打仗”。

过去多年,阿里系和腾讯系在互联网各个主流领域展开正面交锋。在出行市场,滴滴和快的曾经豪掷数十亿元打得不可开交;在本地生活领域,腾讯支持的新美大与阿里支持的“饿了么+口碑”缠斗已久;在社交领域,微博、陌陌曾是阿里遏制微信的重要工具。

自己抢下的猎物,为了防止对方插手,排他协议和一票否决成为常用武器。结果就是,阿里和腾讯很少出现在同一家互联网公司的董事会上。站队阿里还是腾讯,一度是创投圈的热门话题。

到了该站队的时候,创业公司创始人都会从中挑选一家,如何取舍有时候是门学问。一位在B轮接受阿里系机构投资的创业者告诉《中国企业家》,“拿完阿里或者腾讯的钱之后,再去拿对方钱的(人)不多,都会有各种顾虑。”

但这种对立形势正在发生变化。告别人口红利,互联网公司的增长曲线逐渐平滑;投资人对烧钱换份额的模式更加谨慎;同时,在C端市场逐渐见顶时,阿里和腾讯正在开辟新战场,将竞争重点从消费者业务向企业级业务转移。

从2018年夏天开始,腾讯投资的企业开始连续向阿里敞开大门,B站、小红书、趣头条和Teambition都位列其中,这些独角兽公司成功集齐AT两家的钱。这在过去多年的互联网投资浪潮中,除非项目合并,不然这种情况极少出现。

看上去,阿里腾讯两强对峙的局面有所缓和,在某些远离主战场的区域,这两大超级公司也有把酒言欢之时。当然,在别的战线上,两家在酝酿新的战争。西线无战事,东线炮火连天。

01

全面战争与否决权

2015年9月,美团创始人王兴飞到香港,与腾讯总裁刘炽平在一家酒店会面,讨论美团与大众点评合并的可行性,腾讯当时是大众点评的最大单一机构股东,持有其20%股份。

在美团与大众点评的合并过程中,腾讯在背后扮演了关键角色:它施压点评创始人张涛让步,支持王兴做新美大的CEO,承诺为新美大提供10亿美元的资金支持,让老股东满意离开,也说服了博裕资本同意双方合并。

新BAT大戏:拿腾讯的钱,找阿里变现,被头条搅局 - 2

大众点评网创始人、CEO张涛。摄影:朱骞

根据《财经》的报道,美团大股东博裕资本合伙人童小幪与蔡崇信私交非常好,阿里曾强烈反对美团与点评合并,因此博裕资本也成为除阿里之外最难搞定的投资方。而在滴滴快的合并案中,阿里投资的人表示,当初为快的投出第一笔钱时,怎么也想不到会跟自己最大的敌人坐在同一张董事会的桌子前。

2014年微信支付借助滴滴疯狂扩张,阿里扶持快的与其展开耗资十几亿的补贴大战,双方战到最激烈时,程维说滴滴1个月就花掉1个多亿,自己签单时手都在抖。

那是五年来第一次,阿里和腾讯之间暗藏已久的较量,被搬到桌面之上,引发整个互联网界讨论。此后,这种对峙局面持续多年,双方争斗的范围从社交、支付和电商等彼此核心领域,逐步向外延伸至整个互联网行业。

二手车行业一位投资人告诉《中国企业家》,今年春节前后,软银计划投资车好多(瓜子二手车母公司)的消息传出,国内另一家二手车平台的创始人马上赶到阿里总部,向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逍遥子)寻求帮助。

在这条模式偏重的赛道上,腾讯先后下注人人车和瓜子,阿里虽然态度谨慎,但也投资了大搜车,并不希望瓜子一家独大。最终阿里从中牵线搭桥,拉着瓜子的两家竞品公司找到软银,希望它能放弃瓜子,改投这两家公司。

阿里和腾讯的对立状态显而易见,两家公司都在用资本扶持能够遏制对方布局,或者从对方主战场中抢夺份额的公司。

投资部门服务于企业战略,是产业资本的典型特征。它的全称为“企业风险投资基金”(CorporateVenture Capital),简称“CVC”。对于阿里腾讯这类巨头来说,因为自身营收数据出色,现金流充沛,所以投资基金的融资能力远高于普通VC(风险投资机构),资金获取成本也比较低。

CVC不把财务数据看做投资的最终目标,通常不在乎单个项目的投入回报,更在乎服务公司战略。VC倾向于以合理价格进入一家公司,但产业资本很少因为价格因素放弃一家具备战略意义的公司。

2016年腾讯收购芬兰游戏公司Supercell的案子,是当年全球第二大科技类并购。为了完成业务部门的诉求,李朝晖带领团队花费超过半年时间研究创新方案,最终依靠牵头财团的方式,花费86亿美元天价拿下这家公司。

相对来说,产业资本的容错率更高。一位腾讯投资离职员工对《中国企业家》表示,对于腾讯投资来说,投错公司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能miss(错失)掉机会。

当阿里和腾讯发现具备重要战略价值的公司时,“领投”是它们进入董事会的通用操作,外界能够通过两家是否领投,来判断一个项目在双方心中的地位。

选择领投的好处非常明显,“第一合同是你写,你约定的东西肯定对你最有利;第二价格你来定,后来再想进的人必须按你的价格来;第三你有董事会席位,在投后对公司有更多影响。”一位本土投行人士对《中国企业家》表示。

消费互联网领域信奉“二八法则”,行业第一名通常拥有大约80%市场份额,第二名只有20%左右,排在后面的玩家基本没有机会,所以阿里腾讯对头部公司的争夺从来都是“有我没你”,严防死守。领投之后,它们惯用的“武器”是排他协议和一票否决。

通常排他协议分为两种,一种在股权层面,需要放在交易文件里谈,“我不允许你(对方)入股,也不允许你(创业者)卖给对方”;另一种在业务层面,“你只能跟我做业务合作,不能跟别人尤其是我的对手合作”。

用当下热门的云计算举例,有些投资案子的排他协议会要求创业者只能用腾讯云或者阿里云,不能用对方产品,“有的会直接写到条款里,有时候会单独跟你签一个业务合作协议。”

阿里投资陌陌的时候,还不像如今这样强势,并没有附带太多额外业务条件,即便如此,它还是将针对腾讯系的排他条款加入协议之中。

一位与阿里腾讯均合作多次的投资人告诉《中国企业家》,两家基金在签署排他协议的时候,“通常会将发新股、卖老股和做并购等都排掉,因为这些属于优先股股东的权利”。

按照证券市场的相关规定,这种强势的排他协议,一般在创业公司上市时,会自动作废。根据公开数据统计,去年有16家腾讯投资的企业成功上市,他们与腾讯的强绑定关系也必然会受到影响。

“bilibili(B站)就是上市后阿里才进来的,因为谁也out不了谁”,前述投资人表示,项目IPO之后,腾讯和阿里进入对方被投公司的难度会大大降低。今年3月,趣头条也是在上市之后,才向阿里发行的1.71亿美元可转债融资。

除了排他协议,一票否决同样能将对手拒之门外。这个词汇被大众熟知,还是因为去年马化腾的一条朋友圈评论,他在点评ofo的衰落时,提到了“veto right”(一票否决权)的重要性。这项权利在创业公司融资时经常会涉及到,它能在某些时候决定公司命运的走向。

在ofo与摩拜合并谈判的关键时刻,主要投资人和创始人都对合并方案表示同意,但戴威利用一票否决权,投出反对票导致合并方案流产。最终摩拜被美团收入囊中,错失合并机会的ofo则声势渐微。

市场上有一种声音认为,戴威之所以会投出否决票,是因为背后有阿里的承诺在先,反对合并,就会得到阿里的相关支持,业内人士提示说,“后来ofo不是向阿里借了17个亿么”。在出行市场最火热的时候,腾讯拥有滴滴和摩拜的股份,有机会吃掉整个市场,这显然不是阿里希望看到的。

新BAT大戏:拿腾讯的钱,找阿里变现,被头条搅局 - 3

滴滴出行创始人、CEO 程维。摄影:邓攀

AT在重大项目上都极为重视掌握否决权,如果没有,就将付出不小代价。

一位接近腾讯的投资人告诉《中国企业家》,2016年腾讯领投小红书B轮融资时,内部将其评估为一个单纯的社区,当时并没有想通内容电商的模式,所以在签订投资条款时,腾讯没有要求否决权,“没看到小红书与电商结合,影响力能达到不可或缺的价值”。

否决权的缺失,让阿里看到从腾讯阵营中挖宝的机会。知乎和小红书都是腾讯在社区领域的布局,它们拥有的大量优质内容需要长期积累,壁垒很高,巨头很难自己复制它们的成功。内容导流已经被证明是重要的流量获取方式,所以淘宝近年来极其注重内容,对头部内容社区非常渴望。

于是小红书发展起势之后,阿里顺势而入,2018年5月小红书宣布获得阿里领投的3亿美元融资,成为同时集齐腾讯和阿里投资的互联网公司。

前述投资人称,腾讯后续投资时曾希望追加否决权,但并没有成功,“你要给他们(小红书)相应的好处,但后面你拿什么换,可能小红书都不想给了”。

新BAT大戏:拿腾讯的钱,找阿里变现,被头条搅局 - 4

小红书创始人瞿芳。摄影:吴育琛

腾讯投资失手的项目还有很多,无论是光线、分众传媒还是musical.ly(抖音国际版Tik Tok前身),都算腾讯关键性投资项目,但它们不是被阿里抢先一步拿下,就是被今日头条花重金买走,将其打造成让腾讯头疼不已的竞争对手,需要腾讯花费更多代价进行防御。

阿里投资也面临过类似状况。与阿里接近的一位投资人告诉《中国企业家》,“阿里有段时间发现自己的大文娱很弱,就想去投文娱领域的头部,结果发现大部分好公司都是腾讯的profolio(投资组合)。”

对于巨头来说,布局要趁早,该投资人表示,“现在大家界线都比较模糊,在很多事情上,你现在不竞争,不代表未来不竞争。”

一个明显例子就是,阿里腾讯针锋相对最激烈的时候,就是去年的零售业投资收购浪潮,国内零售企业排名靠前的公司被挨个拉入两家阵营。零售并非腾讯的主营业务,但腾讯to B以后,云和支付业务需要更多线下场景,所以它最终也成为了阿里的对手。

一旦阿里和腾讯找上门来,创业者们选择谁、拒绝谁,就成为一个现实问题。

02

拿腾讯的流量,找阿里变现

如今的互联网市场大体是AT两家的对手戏。当创业者想把阿里腾讯都拉进公司内部时,要面临的问题非常棘手。

将战略诉求有冲突的两家公司放到同一个董事会上,“你想做一件事,符合这家战略意图,但不符合另一家的,它就会在董事会上投反对票”,某公司创始人表示,这是潜在的冲突和风险,对创业公司后续的发展并不安全。

越是优质项目,越不容易让双方走到一起。当年程维拍板让腾讯领投滴滴B轮融资之后,滴滴天使投资人王刚从北京回到杭州,将这个融资决定反馈给阿里巴巴,以求争取对方同意,几经周折才得到阿里默许。

所以现实情况是,创业者通常要在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中二选一。

阿里的角色是流量消耗者,属于变现端,是一个独占资源的战略投资者,它希望所有人都把流量上交,统一在阿里平台变现,并不希望被投公司还去拼多多之类的地方变现。

新BAT大戏:拿腾讯的钱,找阿里变现,被头条搅局 - 5

拼多多创始人、CEO 黄峥。摄影:吴育琛

腾讯的角色相反,属于流量生产者,它希望把流量分发给所有人,如果只分给某一个人,可能会把这个人养大而难以控制。所以腾讯是流量分发型,谁都可以投,也都会去投。

所以,阿里强调化为己用,看重被投公司与阿里业务的整合,控股和收购的案例比比皆是;腾讯强调开放共生,不追求控股,甚至不要求大股东。所以,这就产生了有趣的变化:曾经腾讯是严格的战略投资者,阿里则偏向财务投资。如今两家风格对调,腾讯自称“最像财务投资人的战略投资人”,通常持股比例不到5%,阿里则变成强调整合的战略投资者。

去年两会答记者问现场,马化腾曾对《中国企业家》表示,腾讯投资的基本逻辑是,除了通讯社交和内容,其他都交给合作伙伴。

但有些创业者会抱怨,腾讯现在投了几百家公司,其实能给到每一家的支持很有限,选腾讯可能并没有看起来那么美好。

“那都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腾讯的投资摆在他面前,你看他要不要”,一位连续两轮拿到腾讯投资的创业者在采访中对此表示不屑,投资这家公司后,腾讯立刻为其拉了5个群,包括法务、运营和小程序(等部门),帮助它对接腾讯资源。

但这位创业者也承认,腾讯不会因为投了哪家公司,就随便向其倾斜流量,“即使你拿到腾讯的钱,腾讯内部这么多业务线和管理条线,(创业者)很难拿到战略和业务资源,都要靠你自己努力。”

这是做产业资本的现状,有时候公司管理层意志强于投资团队,投资部门的专业判断需要为高层话语权让步。如果你的公司无法引起腾讯足够重视,上层并不会为你投注太多资源,投资部也无能为力。

所以,即便像拼多多这样顶尖的被投公司,在钻微信规则漏洞的时候,也会被微信团队无情封杀。

在创投圈内,即使是彼此看不上的VC也会在一起合作,“最多我私下不喜欢你”,前述接近阿里的投资人反问《中国企业家》,“遇到能一起赚钱的事儿,谁会拒绝呢?”但阿里完全相反,“阿里不以赚钱为目的来考虑投资”。

阿里投资团队由蔡崇信一手搭建,在他看来,“投资并购就像一个围棋游戏,仍有许多棋子散落在各地,需要有人合理规整摆放。投资是为了未来而布局,我们更乐于投向能为公司创造‘1+1>10’效应的项目。”

与腾讯相比,阿里更强调业务协同,风格更加强硬,有不少被它看中的创业者会担心融入阿里的问题。

在很多同行眼中,阿里更像是一个真正的战略投资人,“阿里做所有的事,投资必须有业务部门来response(回复)”,需要征求业务部门同意,“我这个案子是为你投的,你跟被投公司有哪些合作,都会提前沟通,业务部门OK之后,投资部门才会放手去做”。

前述接受阿里系机构投资的创业者告诉《中国企业家》,接受阿里投资,要做好接受阿里指挥的心理准备。他曾经问过彭蕾这个问题,彭蕾对他说,创业者要理解资本背后的需求,才知道怎么与人合作,不然就会产生误会,“跟生活上的夫妻一样,(不然)大家都以为彼此了解对方,实际上是不了解的。”

阿里有着强烈的整合诉求,这在饿了么的案子上表现更明显。阿里2015年用12.5亿美元投资饿了么,成为第一大股东,在随后几年中,阿里对饿了么管理层、财务、人事和公司文化进行全面改造,最终将其全资收购,与阿里旗下的零售和物流业务进行整合,创始人张旭豪也变成了张勇的“新零售战略特别助理”。

张勇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曾说,“我对这个企业(被投公司)要负责,不能把它和阿里融为一体,我就负不了责,我必须这么干。”

这种将投资企业与自家业务强势绑定的风格引发外界诸多议论,有的创业者会起身反抗,王兴与阿里从朋友变成敌人的事情,就是例子。

当初腾讯借滴滴推广微信支付,收获巨大成功,阿里希望与美团深度合作,将其支付工具限定为支付宝,但被王兴拒绝。随后,在王兴力推的美团与点评合并案上,阿里明确提出反对,并宣布60亿元重启旗下口碑业务,亲自下场与新美大竞争,最终导致王兴站在了阿里对立面。

新BAT大戏:拿腾讯的钱,找阿里变现,被头条搅局 - 6

美团网出行创始人、CEO 王兴。摄影:邓攀

2017年乌镇互联网大会,腾讯系创业公司在“东兴局”上围坐一桌谈笑风生,而马云则被曝出一张大会期间独自吃面的照片。

其实,除了黄峥的拼多多,阿里的敌人其实没有增加多少,但朋友却变少了。

很多时候,如果腾讯和阿里同时看中一家公司,创业者更倾向于选择“只求共生,不求拥有”的腾讯。但选择腾讯,也不意味着所有创业公司都能一飞冲天。

因为在非核心赛道,腾讯的表现略显“佛系”,不过一旦涉及通讯、社交和数字内容等核心领域,腾讯的投资就同样极其看重控制力,甚至会出现内部业务与外部投资业务同时“赛跑”的结果。

最近的例子是快手。2017年腾讯领投快手D轮融资后,并没有向其大量倾斜自家资源,快手是当年炙手可热的创业公司,这种待遇显然是不高的。

新BAT大戏:拿腾讯的钱,找阿里变现,被头条搅局 - 7

快手创始人、CEO 宿华。摄影:史小兵

前述接近腾讯的投资人告诉《中国企业家》,原因是腾讯最开始对短视频赛道的判断有误,直到抖音快速崛起后,腾讯总办对这条赛道的重要性进行了重新评估,决定复活自家的微视并投入重金支持。

这是投资为业务让路的典型事例。小红书完成阿里领投的3亿美元融资后,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裁撤电商部门员工。按照阿里投资的一贯作风,被投公司与阿里核心部门有冲突的业务时,它就很难独立做大,所以小红书保留独立电商部门的机会自然很小。

在大公司里,前台业务是赚钱部门,话语权更强,投资并购是花钱的部门,地位并不高。业务部门获取的巨大流量,更倾向于在公司内部业务体系内完成闭环,而不是导给被投公司。

即使是腾讯投资,在公司内部也要平衡与业务的关系,“每个业务领导都会觉得,这些量给我,我也能做出一个头条来”,前述腾讯投资离职员工表示,“你去求业务部门,给你的profolio(被投公司)导资源,他可以导也可以不导,或者他答应你导,但用什么方式你也不知道。”

对于那些想拿到阿里腾讯资金与资源支持,进入两家阵营的企业来说,这些是它们需要承担的代价。

但对于有些创业者来说,集齐两大巨头的野心胜于一切。

最早迈出这一步的应该是滴滴。

滴滴收购Uber中国后的一段时期内,国际化始终是其重要战略,滴滴为此不断靠近软银。软银曾先后投资滴滴80亿美元,所持滴滴股份已超过20%,两家公司共同投资了东南亚最大的出行平台Grab,还一起成立合资公司在日本市场提供出租车打车服务。

而软银与阿里的关系圈内并不陌生,腾讯内部开始有声音认为滴滴正在向阿里靠近。随之而来的是,在2018年摩拜“卖身”的案子上,腾讯投资并购部明确否掉了滴滴的股权投资方案,转而支持美团的全盘收购方案,“腾讯的意志”也因此被外界广为评论。

选择腾讯的人,很多是看重它偏向“财务投资”的风格,很少干涉创始团队管理,氛围宽松,但相应的,创业者除了拿到钱,似乎也不能指望拿到更多,“坦白说,腾讯进来后能给一个公司带来多大资源,其实是打问号的”。

所以,越来越多的“未来之星”选择了第三条道路。一位接近滴滴的投资人对《中国企业家》表示,“公司体量到一定阶段后,我也不依托你腾讯给我多少资源,就跟滴滴一样,在腾讯和阿里之间做中立方嘛,对吧。”

这种在巨头博弈间周旋的心态正在其他创业者心中萌生,并且,从现实角度来看,无论是阿里还是腾讯,他们都有需要到的地方。

B站上市后,需要在游戏之外拓展更多收入来源;小红书在用户流量与活跃度达到预期后,需要接入电商平台进行从“种草”到“拔草”的商业变现;趣头条营收超过90%靠广告,收入结构极其单一,亏损持续增加,急需现金支持。

新BAT大戏:拿腾讯的钱,找阿里变现,被头条搅局 - 8

bilibili董事长陈睿。摄影:贾睿

而腾讯在新闻资讯和短视频领域既有外部投资,也有自主业务,它与趣头条和B站等公司的关系,并不如拼多多、京东那么紧密,这在客观条件上给了创业者拉阿里入股的机会。

这些已经从腾讯拿到流量的公司,面对商业化压力,开始倾向于选择阿里巴巴这家距离交易更近的公司。从腾讯的角度来说,如果这个项目不是具有战略性的,就可以放手让阿里也入股;有些项目则是绝不能放手。

“它(腾讯)如果在小红书上有一个否决权,肯定会block掉阿里。”前述投行人士认为,当腾讯特别在意一家公司时,态度会很强硬,“如果腾讯不觉得这个东西卖给阿里会对它产生多大的战略负面影响,那它通常会考虑赚钱的问题,腾讯始终是在战略和财务方面去寻求平衡”。

03

搅局者

“以前大家都说BAT,可能你拿了B的钱就比较中立,A和T都不会特别把你当做敌人或朋友。”一家接受了腾讯投资的企业创始人向《中国企业家》感慨。如今百度掉队,空出来的疆域自有新的角逐者。

B站和趣头条都是文娱领域的公司,在这条赛道上腾讯现在最提防的公司已经不是阿里,而是字节跳动(今日头条)。过去几年腾讯OMG(网络媒体)事业群面对今日头条颇为被动,最终集团要依靠投资部门去构建护城河。

字节跳动已经让任何一家互联网巨头都无法小觑。根据其公布的数字,截至2019年7月,其产品全球总DAU(日活跃用户)超过7亿,总MAU(月活跃用户)超过15亿。在使用时长方面,字节跳动APP矩阵的用户使用时长增长明显,根据第三方数据机构QuestMobile发布的数据,截止到2019年3月,字节跳动系APP使用时长占比11.3%,较2018年3月高出3.1个百分点,而淘系、百度系产品的用户使用时长变化不大,腾讯系产品却下滑了4%,由此可见,字节跳动的APP矩阵所获取的份额,基本上正是腾讯所失去的。

与此同时,张一鸣正在利用与腾讯类似的流量分发模式,将今日头条、抖音等明星产品的流量导出,孵化新产品,横向扩展至各个垂直行业,无论是游戏、二次元、汽车还是房地产,字节跳动都有涉足。

新BAT大戏:拿腾讯的钱,找阿里变现,被头条搅局 - 9

字节跳动创始人、CEO张一鸣。摄影:史小兵

有流量和资金,字节跳动逐渐加大投资力度构筑自己的生态体系。今年6月6日,字节跳动斥资12.6亿元投资体育内容社区虎扑,成为占股30%的大股东。8月12日,快手领投、百度跟投、腾讯和今日资本原有投资方继续跟投知乎,仅仅2天后,8月14日,字节跳动就入主互动百科。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在字节跳动与腾讯的关系逐渐紧张的时候,它与阿里的合作却非常融洽。抖音商业化的流量绝大部分都导去了淘宝,其自身的电商尝试相对比较谨慎。前述接近阿里的投资人也曾经跟头条有多次接触,在其看来,“我是再搭一个淘宝跟阿里PK,还是学腾讯把流量导出去做分发容易?在哪个时间点腰板能硬起来,跟BAT中的谁叫板,张一鸣是有考虑的。”

但谁都看得出,张一鸣并不会甘心依附于谁,战百度,然后斗腾讯,谁也不敢保证有一天他不会切入阿里的防区。虽然截至现阶段,阿里内部的判断是抖音自己孵化电商业务很难做起来,所以目前跟阿里的业务还没有太强冲突。

“(阿里)关起门来可能会提防头条,但毕竟双方目前没有冲突,阿里做布局的时候不需要处处防着头条”,这位投资人告诉《中国企业家》,“但如果头条去做一个收购案子,阿里和腾讯都会想,它为什么做这个事,对我来说是竞争还是业务合作的机会。”

今日头条就像一条鲶鱼,在数字内容领域搅动着AT二元竞争的局面,现在头条的动作、布局和战略,都会引起两家关注,也让腾讯在这些领域内,将主要矛头从阿里身上移开,先转向头条。

这也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腾讯、阿里在投资领域的关系。

除了原来三分天下变两强一黑马,腾讯和阿里面对的大势也在发生着深刻变化,to B大趋势下,每家公司内部也在适应着变化。

2015年彭志坚从腾讯投资并购部总经理位置上离开后,李朝晖和林海峰两人就一直担任腾讯投资并购部的主管合伙人。今年6月,林海峰调任腾讯金融科技负责人,而李朝晖升任腾讯副总裁,全面负责腾讯投资并购部的业务。

虽然二人的汇报对象不变,但腾讯同时调整投资并购部和金融科技事业线的管理者,尤其是将李朝晖职级升至副总裁,背后反映的是腾讯战略方向的变化。

在未来3到5年内,深入To B领域都是腾讯在集团层面的重要战略,CSIG作为新组建的事业群,已经与集三个事业群之大成的PCG权重并列,腾讯在To B领域要梳理新的业务重点与投资方向。

在腾讯二季度的财报会议上,腾讯首席战略官詹姆斯·米歇尔(James Michelle)表示,过去十年腾讯主要投资高质量内容资产,包括游戏开发商、电视剧制作公司、文学和音乐,这个趋势会继续。但未来会有一些变化,腾讯将在前沿领域加大投资,比如企业软件、金融科技、教育科技和健康等。

在阿里那边,张勇(逍遥子)执掌集团以后,阿里的投资风格也有所变化。此前马云更加注重顶层构建,想法天马行空,考虑长远事务;而逍遥子是财务出身,看重数据,低调务实,重视被投公司与阿里的业务协同关系,更倾向以业务为导向的投资,在to B领域更是如此。

To C领域赢家通吃,产业资本通常只选头部企业,to B领域有所不同,同一个赛道内的优秀公司很多,阿里和腾讯谁都无法投掉所有的公司,你投一家我投另一家的情况会普遍存在。

比如在零售领域,阿里占了大润发和高鑫零售,腾讯投了永辉和步步高,不再是扎堆拥挤抢购一家。在B端领域,阿里和腾讯都会把整个行业梳理一遍,从市场规模有多大、哪些企业与公司现有资源最匹配,再到哪个赛道最能做数字化改造等,然后按各自的优先级高低来投资布局。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腾讯在C端是流量生产者,但是在to B产业中,腾讯也是需要流量的,这里的流量从用户变成了客户资源,它意味着腾讯与阿里在to B领域会产生新的冲突,也会有新的合作机会。今年初,腾讯投资的办公协作产品Teambition,就接纳了阿里投资进入,这个项目“可能对腾讯的战略价值没那么大,阿里就更需要上游流量客户和资源”。

和表面上的寸土必争不同,即使两家公司在业务层面竞争激烈,下面的投资团队也会经常碰面交流,接近两家公司的人士透露,“腾讯的人曾跑去问阿里,你们为什么投这个案子,市场趋冷,我们都在调整,你怎么还这么积极去投它?”

关键词: 腾讯阿里头条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