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失近$400万,悉尼华人深陷虚拟货币平台!疑锁定中老年,“棺材本都没了!”(组图)
【今日澳洲9月30日电】(记者 唐城)悉尼华女Jane来澳30年,工作大半辈子的她一直期待退休后的悠闲生活。可一次近40万澳元的投资,让其面临“血本无归”的困境。
让Jane深陷于此的是一个简称M的理财平台。据其介绍,在澳洲有近2000人投资该项目,不少人损失惨重。
部分受骗人损失情况
与其他受害者沟通后,Jane认定,“M是一场传销骗局”,众人开始积极维权。一份交给澳洲证券投资委员会(ASIC)的核算清单显示,35位申诉人共损失近380万澳元。
“一年回本两年翻番”?$40万打水漂
Jane今年62岁,在她的计划中,这个年纪的生活无非健身、旅游、与朋友聚会,“优雅的老去”。
然而现实中,她面临的是无止尽的哭泣、争吵和失眠。
“我已经两年没睡个好觉了。”她的眼下挂着黑眼圈,声音里透着疲惫,头发凌乱地披在肩上。
一切都要从2016年6月开始说起。3年前,Jane在好友的推荐下,第一次接触到M。
“概念很多,其实并不太懂,但看起来像那么回事。”Jane说。
让Jane降低戒心的,是上百人参与的线下推荐会。参与者都是在悉尼工作的华人,不乏医生、律师、金融从业者等专业人士。
参加完推荐会后,Jane投入2万澳元。按照好友的要求,这笔钱被直接转入对方提供的个人账户。
Jane换来的是一个在M平台上的“专属账号”,据其介绍,一年内可收回本金,两年内利润翻倍。
M平台账户情况(图片来源:截图)
随后半年内,她陆陆续续又投入近40万澳元,手上握有20多个“专属账号”。
“开一家‘店’只有一份营业额,开的越多,回本越快。”Jane对这样的说法深信不疑。
时至今日,3年过去了,利润没有翻倍,M平台承诺的“随时提现”也无法兑现。
Jane找到作为推荐人的好友,对方则表示,“找我没用,我也是受害人。”
“我投资后,她拿了很多奖金,现在翻脸不认人!”Jane谈及此事,气愤不已。
Jane的遭遇并不是孤例,同在悉尼的Lily和Andy也遭遇相似经历。
Lily在2017年接触M,在闺蜜的推荐下,投入近10万澳元养老钱。
Andy则瞒着家中未婚妻,投入准备购买婚房的首付款15万澳元,推荐人为其同事。
据3位爆料人透露,在澳洲像他们这样的受骗人,仍在不断增加。
3年利润翻10倍?“敢忽悠就能赚钱”
据网络资料显示,M隶属于一间简称MI的公司,创办人为一名张姓马来西亚华裔男子。
受访人告诉记者,“运作模式都一样,只不过换不同的叫法。”
在M平台注册的即为会员,由推荐人拉入不同的微信群,一个微信群少则50人,多则500人。
M学习群(图片来源:今日澳洲App)
M平台有很多概念,众人会热烈的讨论“易物点”(GRC),平台何时“拆分配送”,他们相信这些关系着“利润多少”。
Lily谈及这些概念,头头是道。她告诉记者,推荐人为了拉她入局,让“懂行”的上家做过多次解释。
最令人心动的是巨大利润,初始如果投入1000美金,3年将翻10倍。
无论是在网络宣传资料或受访人的口中,都曾多次提及,M的财富模式是“只涨不跌,只赚不亏”。
Lily认为,“这是创始人定下的游戏规则,只要有人进入,就有钱赚,不可能亏。”
每推荐一人,平台有“回馈积分”奖励,该积分可以在后来者进入时直接提现,也可以继续投入平台。
“谁敢忽悠谁就能赚钱,这就是传销。”Lily颇为不忿。
澳洲M第一人?“他吃的是人血馒头”
在采访过程中,一位沈姓男子(下简称“S”)的名字频繁被提起。
多名受访人均表示,“S是把M带入澳洲的第一人。”
2017年,Andy在同事的推荐下加入M,同时,他又参加了平台在悉尼的线下推荐会。
他告诉记者,“很多熟人面孔,当时悉尼好多人很疯狂,听说有人年赚千万,买房买车。”
S则是众人仰望的“神话”之一。Andy参加的会议因为“级别不够”,和“上层领导”只有短暂的一面之缘。
Andy没有成为下一个神话,2年过去了,除了一个无法兑现的虚拟账号,他并未真金白银地获利。
他告诉记者,“我知道有人投500万人民币,完全打水漂。”
“S就是吃人血馒头的人,听说他已经逃回国。”
S和“拥护者”(图片来源:供图)
与Andy不同,悉尼华女Wen则与S有直接接触,“我的钱都是给他骗去的”。
2015年,Wen与S相识,并在其推荐下,先后投入50万澳币。
除此之外,Wen的弟弟、妹妹也投资M平台,金额约为40万澳币。
据其介绍,所有钱都直接打入S指定的国内账户。
与其他人一样,3年过去后,Wen及其家人并未获利,本金也无法拿回。
而当时“热情”的S“不承认曾经收到钱”,并表示,“哈哈你在作噩梦吧,谁骗过你啊”、“我们现在是自找门路自救”、“你投资了其他项目”。
Wen则表示会寻找律师解决问题,并告知要通知银行打错钱。
S随后改口,“那也是你自愿打的啊。”
2019年4月,S还曾向Wen推荐其他理财项目,并表示“我能够帮你赢回损失的Q(钱)。”
“我知道大家都有怨气,所以你向我出气,我也不怪你的。”
Wen则不敢再信,“说的再好听也没用,亏了这么多,反正我现在完全不相信他!”
Wen已经寻找律师维权,她告诉记者,“这并不是简单的传销,他们是诈骗团伙。传销还有用品,但这个根本什么都没有!”
记者第一时间联系S,希望就此事做进一步核实,但多次添加微信无法通过,电话也无人接听。
专门针对华人? “棺材本都没了”
Jane、Lily、Andy等人都面临着同样的困境,因为没有“拉人头”,投入至今,没有任何获利。
“之前承诺说不用拉人头也能赚钱,我自己一分没赚,实在不敢让亲朋好友投资。”Jane说,“这是赤裸裸的传销,而且是专门针对华人的骗局。”
记者注意到,在和多位受访人沟通中,他们都曾提及,M平台的线下推荐会选址,多集中在Hurstville、Burwood、Chatswood等华人聚集区域。
Jane、Lily、Andy试图在微信群里表达不满,均被“请出群聊”。
2019年8月,3人陆续与其他维权人员联系,被拉入维权群。
今日澳洲App记者获邀进入多个维权群,维权人数从100人到近500人不等,有澳洲专属维权群,海外M行动群、全国M维权等不同群组。
记者注意到,群组主要用于交流维权经验。
Jane曾去M平台在马来西亚吉隆坡的总部,看到的只是一栋矮旧的小楼,零散的几位工作人员,自称“助理”。
“看起来就像是小流氓,只让我们等。”她说。
据了解,Jane并不是唯一去马来西亚维权的人,维权群中也常会交流各种现场维权情况。
部分维权人员(图片来源:供图)
在最新的一次维权活动中,横幅上标注着几行大字,“M诈骗集团”、“张**还我血汗钱!誓死维权!”
Jane等人在马来西亚吉隆坡警局报警,签证到期后,不得不离开。回到悉尼后,Jane选择在本地报警。
记者了解到,悉尼已有近30人报警,并案处理。
除此之外,一份由35人签署的联名申诉信,被寄往ASIC。据统计,涉及金额近380万澳元。
她告诉记者,悉尼多名受害人现身签名,有不少拄着拐杖的老人在现场哭诉,“棺材本都投了进去。”
Lily颇为不忿,“这些人真的没良心,专门针对老年人,看准了他们不知道如何维权。”
“维权很艰难,但这一次大家一定要联合起来,人越多受到的关注越多,千万不能再被忽悠进去!”
律师:需持金融服务许可证,否则违法
记者就M在澳洲的行为是否违法违规,咨询张世京律师楼负责人。
张律师在邮件中告知,“推荐人向他人介绍M相关产品时,需持有金融服务许可证,否则属违法。”
根据《澳大利亚公司法》第911A条,任何从事金融服务的人必须持有澳大利亚金融服务许可证,否则违法,并将负相应刑事责任,包括罚款、判刑或两者兼罚。
根据《澳大利亚证券和投资委员会法案》第12DA条和第12DB条,无金融服务许可证,涉嫌误导和欺骗性行为及虚假或误导性陈述。
张律师给出维权建议,“先确认你打钱的推荐人,在澳洲是否有财产。如果有财产,建议尽快找律师,进行下一步维权行动。”
记者手记
从2018年至今,陆续有读者向今日澳洲App寻求帮助,指责M理财平台“诈骗”,记者也曾多次报道“网络虚拟货币投资骗局”,和类似的金融产品。
每一次,记者都不厌其烦地提醒,当出现“稳赚不赔”、“倍增利润”、“拆分收益”等较为夸张的“投资术语”时,需谨慎投资。
有读者多次提及,“有人赚钱买车买房”、“最早一批入局的赚了大钱”、“上头的人赚了很多钱”。
这些“依靠虚拟货币发家致富的人”,多存在别人的“口口相传”中,记者相信或许有部分人不断拉入入局,从而获利。
但就记者接触的绝大多数受访人及其亲友来看,进入的都是一个泥沼,将一辈子辛苦打拼的钱投入其中,成了真正的“虚拟货币”。
澳大利亚邻国,新西兰金融管理局(FMA)针对MI(M平台)两次发布投资风险警告。
警告内容提及,“我们注意到,该计划不是在新西兰受到监管的产品,并建议人们在与M开展交易时谨慎从事。 ”
马来西亚国家银行(BNM)也将MI列入其金融消费者警示名单。
记者再次提醒,投资有风险,当有人承诺“稳赚不赔”、“只涨不跌,只赚不亏”的理财平台时,更是需要谨慎再谨慎。
今日澳洲App记者还将继续关注事件进展,也希望被多名受访人提及的这位沈姓男子,如果看到这篇报道,请跟我们联络,就此事置评。
您如何看待此事?有何建议?欢迎留言参与讨论。
注:为保护爆料人,文章中提及均为化名。
相关新闻:
警惕!虚拟币S平台称“稳赚不赔,三年富可敌国” 悉尼华女现身说法,这些套路千万不能信…(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