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花5万块,跟大师学会了扇风”:走近科学都不敢拍的魔幻现实,刷爆朋友圈(组图)
这几天,量子波动速读很火,宣称能5分钟背10万字,听起来是一项颠覆脑科学、量子力学等多学科的了不得发明,直奔诺贝尔。
速读是这样完成的。
课程便宜点的5万块,贵点的8万元,只要交钱,不论资质,成年人和孩子都能学会这项扇风技能。速读不是什么新鲜概念,上一次穿的马甲是蒙眼速读。
现在,套上物理名词“量子”以后,新一茬的父母一不小心还是中了招。中招的父母不一定是笨,而是被营销者利用了他们的焦虑,于是情绪压倒了理智,稀里糊涂掏了钱,信了这个邪。我们先来看看,这个源于日本的概念,是如何蒙人的。
量子波动速读的概念解释,很厉害。全是中文,连在一起却不怎么通顺。
这家培训机构比较有商业头脑,把课程用户圈定在了10-16岁的孩子,也就是家长最头疼的孩子叛逆期。潜台词是:只要您肯花钱,就能让孩子读书。
提供了一种收人钱财替人消灾的安全感。根据“官方“解释,量子波动速读是运用HSP(Heightened Sensory Perception),即高感知力量进行量子波动速读,大脑呈现动态影像。相信大家体检的时候都拍过X光片。X光片成像是因为X线,X线里就有量子。
量子确实很了不起,比原子核还小,应用范围广。量子计算机造价在2500万美元左右。以上看不懂没关系。简单来说,量子波动速读相当于把人脑当作X光机,而且更高级,人脑看的还是X光片动画。
但从体积来看,要把医院的扫描仪塞到人类大脑里,很难。更不要说动辄几千万美金的技术只要几万人民币就能学会了。这不是卖拐吗?
但是,孩子读书确实是刚需。对有的成年人来说也是,比如我。得到系老师,卓克,读书非常多,不但多,还记得牢。每次见面,我都会有冲动恶补一番,跟上老师们知识积累的节奏。
于是,我冒死问卓克老师,是不是真的存在读书捷径。人有时候就是会有侥幸心理:万一是真的呢?试一试吧!
朋友的当头一棒,往往能帮自己省不少钱。卓克老师说的这套模式,我在央视新闻里看过,说的并不是量子波动速读,而是名噪一时的蒙眼识字。
2014年,央视新闻揭穿了所谓全脑教育、蒙眼识字、波动速读的真相,就是教孩子在识字的时候,从眼罩的缝隙里偷看,跟“老师”合伙蒙骗家长。
居然连波动速读四个字都是旧的!用偷看假装特异功能的骗局,不是新鲜事。据报道,往前一路追溯,甚至可以追溯到1979年。
不知道当年写检讨的孩子,还记不记得这一项特殊的偷看技术。乍看之下,这个骗局不是很严重。骗子赚了钱,孩子免了家长的责骂,家长省了教孩子的压力。
但真正赢家只有赚到钱的骗子,孩子和家长都被坑惨了,损失的可不仅仅是金钱。
小升初、中考、高考, 是孩子和家长的三大焦虑节点。孩子的世界跟成年人不一样。所以孩子对于未来工作、未来生活的生存焦虑,往往是被家长给带动了起来。
而家长的焦虑,则形成了完美的闭环:不考上好的初中就考不上好的高中,考不上好的高中就考不上好的大学,考不上好的大学就找不到好的工作,没有好的工作就会活不下去甚至结不了婚。
读书确实能帮我们闯独木桥。然而我们也知道,好工作和好伴侣,不是单靠读书就能有,需要多方面元素的综合,需要自我成长,还需要一点运气。
然而在很多家长眼里,只剩下唯一一个选项。孩子是一面镜子,我们从镜子里看到的其实是家长的内心。表面上是家长为孩子的生存而感到焦虑,望子成龙。
潜意识里,是家长在尝试通过给孩子提供尽可能多的“帮助“,认为这样就能补足自己小时候的错失,从而孩子就能达到更高的成就,不要像自己这样,留有遗憾。
“如果我当年数学再好一点,就能考上清北,今天如何如何。““要是我小时候打篮球,肯定比现在高,就换个人结婚了。”发现了吗?家长在补偿的,是童年的自己。
这份焦虑甚至凌驾于理智之上。只要有办法能减轻焦虑,上网搜新闻、去工商网站查执照,这些步骤都会跳过。交钱=减轻焦虑的解忧效果,更有吸引力。
骗局不是孩子攒的,但孩子是骗局里最关键的一环。“老师”指示孩子撒谎,孩子听话执行,培训就算成功了。问题来了,既然孩子串通“老师”作假蒙骗家长,孩子为什么不揭穿骗局呢?
因为孩子同样迫切地想挣脱开这份焦虑。就像刚才所说的,孩子的世界跟成年人不一样,孩子对未来的生存焦虑的理解主要来自于成年人。
孩子人云亦云,承接了这份来自家长的焦虑情绪,他很难区分真假,但是自己好像也应该焦虑起来。于是,当家长把孩子塞到这些骗子培训机构的时候,孩子就算知道是蒙骗家长,也会欣然接受。
因为这样做了,就能让爸妈不焦虑。爸妈不焦虑了,他们转移到孩子身上的焦虑也会变少。配合蒙骗,就能摆脱焦虑,同样的解忧效果出现在了孩子身上。
更糟糕的是,有的孩子还会因为说谎而得到褒奖和免责。“真聪明啊,上课这么快就学会了!”“不愧是我家娃,简直是天才。”
“我就说宝宝聪明嘛,考试分数低都怪学校的老师不会教。”我们人类的反应机制,说简单也简单。做一件事,得到正反馈,我们就会认为这件事是好事,应该多做几次。
小孩正处于建立三观的阶段,当他不断被强化说谎就能获得正反馈的印象,那么他会认为说谎是对的,争夺虚荣让人夸是对的,为了虚荣去说谎也是对的。
想纠正这一点,可比让孩子背课文难多了。
层出不穷的骗局,细细拆分开来,并没有太多新鲜玩意儿。
但骗子们瞄准的,是我们生而为人的弱点:需求与情绪。
有时候我们会不理解老年人为什么会相信家门口的玉石理疗床,这些推销员抚慰的也是需求与情绪:被人关心的需求,对死亡的恐惧。
这些不是老年人专利,满足需求和情绪的事情,我们也在做。家长过度关注孩子学习来缓解自己的焦虑,年轻人买保健品、健身课来缓解健康的焦虑,中年人买保险缓解疾病的焦虑。
这里仅仅举了一些有限的例子。或许,当我们认识了情绪,辨别出哪些是情绪想做的事,哪些是我该做的事,七分清醒三分真,才不会让骗子们有机可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