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岁非洲农村老大妈两次征服宝马,一双神手引世界瞩目!(组图)
慢慢流逝的是年华,留下的却是瑰宝。
Esther Mahlangu
一位80多岁的老太,竟把一辆全新的宝马内饰板拆了下来,
拿羽毛就着颜料,毫无章法地在上面涂画着,直线、三角形、菱形…
想到什么来什么。
一双粗糙的手中,犹如妙笔生花一般,
大胆艳丽的色彩倾泻而出。
原来,这位非洲老太并非普通人,
而是享誉全球的艺术家,Esther Mahlangu。
这已不是她第一次与宝马合作了,
早在1991年,生活在农村的她,就被宝马邀请画一辆艺术车。
除了车,她也曾把自己的画,画到了英国航空的飞机上。
美国、英国、意大利、法国……
但凡在艺术界赫赫有名的展览,几乎都有她的身影。
1935年,Mahlangu出生在南非的一个小城镇,
直到50岁前,都未曾离开过部落。
如果说她有美术老师的话,或许只有母亲和祖母算得上。
在她生长的部落,女人不仅仅负责家务,
更要为家中的房屋内外墙面设计图案。
对于这个部落的女人,
“如果线条完美笔直,那你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妻子。”
10岁那年,Mahlangu第一次拿起羽毛,
看着妈妈和祖母在画画,按捺不住好奇的她,趁她们休息时也像模像样地往墙上画,
被母亲发现时,她只得到了一场责骂。
尽管被骂,她却毫不在意,依旧趁她们不注意时不停地画,
每天不断地重复被骂、再画……
终于,她得到了房子后面一个角落的装饰区。
彼时的她压根就没想过,有一天她能成为南非文化大使,
带着自己独特的艺术,在全世界的观众眼前展现。
无一绳尺,她手下的线条却笔直流畅,
没有图纸,种种色彩却美得刚刚好。
仅有为数不多的七种色彩,
却在她手中开出了花。
即便是已经过去半个世纪,多彩的几何图案仍然耀眼。
直到51岁被发现之前,她和所有部落妇女一样,
所用的材料除了当笔的羽毛,只有黄、白、蓝、黑,以及用牛粪做的红色颜料。
每到雨季,墙绘的天然颜料便会脱落,
她也不得不再次把整个房屋画满。
简单的一步步似乎每个人都能去做,
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充满激情地把每一次当成第一次做。
大概,这就是Mahlangu成功的秘诀吧。
1986年,环游世界的艺术研究人员发现了她家墙面上的这些画,
他们难以置信,这竟是一个中年妇人,徒手画上去的。
随后的几年中,她被邀请去法国,在成千上万的观众面前画房子。
第一次走出部落,走过国家的Mahlangu,
才隐隐意识到:原来自己的传统艺术,
竟被这么多人喜欢,而在自己的家乡,却越来越少。
在家门外画得越来越多,她亦日渐出名,
直到第一次与宝马合作绘车时,她已经年近花甲。
要知道,宝马艺术车计划(BMW Art Car Project)自创立以来,
从来都是类似安迪沃霍尔这样的大咖被邀请,
Mahlangu成为了第一位非西方人、也是第一位与此合作的女画家。
25年后,她再次被邀请,在宝马车内创作。
彼时已经80岁高龄的Mahlangu,
拿着羽毛的手却依旧稳稳当当,
脑海中的图案依旧不需要草稿便随手而出。
傲人的光环并没有让Mahlangu忘记自己的使命,
凝结着先人智慧的传统,不该沉寂在历史中。
“它们不是简单的图案,无论是矩形、三角形、V形或者菱形,每一个元素和色彩都是我们人生的小结点:出生、死亡、结婚、上学……
在自己文化传统中,壁画是一种古老的做法,
将壁画搬到画布上,Mahlangu成了第一位开拓者。
初次试水成功后,她又逐渐在雕塑上,
陶瓷上,
瑞典鞋类、伏特加……
任何一个能用在现代传播中的途径,
她都不遗余力地创作着。
她没有成为人人期许的四处宣传的名家,而依旧是部落中的普通老妪。
在没有展览的时间里,她又回到自己的部落,
用自己的所有收入,开办了一所艺术学校。
“人生并非一根短短的蜡烛,而是一支暂时由我们拿着的火炬,我们一定要把它燃得十分光亮灿烂,然后交给下一代人。”
在学校中,她把自己从老人那学来的,悉数教予孩子们。
一笔一画中,慢慢流逝的是年华,留下的却是瑰宝。
她说,
“文化一定不能消失,它是智慧放出的异彩,每一个年轻人都应该需要它。”
Mahlangu视如生命的画画,不仅“存在于我的内心和血液中”,
也在细枝末节中透露着传统之美,脉脉传承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