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富人区买地,却把家造得像烂尾楼:人不能住得太舒服(视频/组图)
建筑师山田纱子今年6月在东京的富人区
买下一块超过500万人民币的地皮,
在这么贵的土地上,她却给一家五口
建了栋分分钟能逼死强迫症的“烂尾楼”。
在不规则的六边形土地上造家,
简直乱来!
脚手架搭出4层立体庭院,
居然还不算违建!
植物和房子完美融合,哪里是树,哪里是铁管,
考验人眼力劲儿吗?
房子的正面没有墙,
取而代之的是30扇随机组合的窗和铁门,
想知道台风天是如何度过的?
室内三层楼每一层挑高都不同,
没一个楼梯的倾斜度是一样的,
霍格沃兹都不敢这样搞!
楼梯两侧的扶手,
一边木头一边铁管,一边高一边低,
建个楼梯都能翻这么多花儿!
室内结构的复杂程度也不输给庭院,
求你了,再努力一点点,也许就能对齐了!
每一根脚手架都能用来晾衣服,
绝对的晾衣架自由!
这悬挂式停车场还是头一回见,
真的不担心自行车坐垫被掀起来吗?
山田家和大家印象里严谨的日本人完全不同,
家里虽然看着混乱,但一家五口住起来却和谐无比。
反而因为复杂的建筑结构,
衍生出了许多有趣的生活方式。父亲母亲分房而睡,
夫妻俩则是带着孩子住在阁楼。三代同堂,互相尊重、互不干涉。
我叫山田纱子,2019年6月我们一家五口搬到了世田谷区,住进了这个由我设计的家。
三世同堂在日本挺少见的,不过我们家的4个大人都以自己的兴趣爱好为职业,大家都既疼爱孩子,又想保证自己的工作时间,住在一起更方便我们轮流陪伴孩子成长。
像猩猩一样造家
我母亲是一位野生动物摄影师,她经常要去非洲拍摄猩猩。
有一次我和她一起去卢旺达,见到了猩猩居住的森林。
那是我第一次意识到,原来还能有这种形式的居住空间,
于是我决定效仿猩猩造一个杂乱却有章的家。
野生猩猩是半树栖动物,所以从一开始我就决定要造一个很大的立体庭院,来模仿森林的环境。有了这个“森林”屏障后,我们常常会忘记自己是住在城市里。
猩猩的“家”自然没有屋顶和墙面,但它们会巧妙地利用自然地形,制造出不同的生活空间。抛开人类的思维定视,藤蔓不只是藤蔓,石头也不只是石头,一切都可以为他们所用。
所以我也学着它们,建筑里的支架结构、庭院的树木盆栽、连生活杂物都是构成建筑的一部分,全都以自然的方式排布,任素材暴露在外。
我也有“强迫症”朋友,他们看到我家里的斜支架角度全都不同、楼梯也都不对称的样子都快疯了,总向我投来担忧又关心的目光。
还好我们一家都觉得,能像猩猩一样住在森林般的家里非常有趣。
脚手架搭出4层“热带雨林”
整个家有109平米,庭院占了大半。谁都没想到,我会设计一个4层楼的院子,用最便宜最简单的材料“单管”,模仿热带雨林里茂盛的枝杈和藤蔓。
单管就是造房子时用的脚手架,经济实惠,又不需要额外养护。单管之间则是用夹钳固定,就像是放大版的乐高一样,组装和拆解都很方便。
生活中缺了什么空间我们就自己搭出来,像楼顶晾衣服的单管就是住进来后才加的。把自行车直接挂在单管上,就变成了一个停车场,可能在别家都看不到这么“粗糙”的停放方式吧。
院子的一层种了很多植物,地上铺满了草,没有留出路,随便往哪儿都能走,感觉很自由。1楼总是进进出出,所以草皮间藏着的塑胶凸起能很好地保护住草皮的根部,防止被踩坏。
我原先是做景观设计的,所以花了很多心思在院子里的植物上,春天的云杉、夏天的紫薇、到了冬天柠檬树便会结果,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景色。
从沿路的直梯往上走,来到院子的第二层。这里走道的三侧被植物包裹着,就像是热带雨林的廊桥一样。
我儿子很喜欢在露台上玩,对他而言单管支架和平台就是树和树屋。当然在危险的地方我们都装上了保护绳,不过孩子的身体素质其实比大家想的要好很多,不用过分担心。
院子的第三层与室内的厨房相连,这里种了一些香草、浆果之类的可食用植物,像原始人一样缺了什么就直接出门采摘。朋友来时也会在这里露天BBQ,进进出出都很方便。
院子的正中间栽着一棵紫薇树,为了能绕着它向上走,我特地围着它做了一个螺旋楼梯,楼梯分别连接着空中的3个平面。
最上面的悬空平台与卧室相通,日照很好,除了平日用来晾晒衣物,我们也会躺在上面“扒太阳”。在我们家,房子只是庭院的延伸,因此房子的正面我没有设计成实心的水泥墙,而是用20几扇窗户和6扇大铁门来划出界限,即使呆在屋子里也能感受到院子的光与影。
父母分房睡,子女窝阁楼
这个3层的家分为地下一层和地上两层。
地下一层是我的设计工作室、浴室和我父亲的房间。一楼是客厅、孩子的学习空间、母亲的书房和卧室。二楼是一体化的餐厨和我们的卧室。
我们家是三代同堂,我父母虽然都已经70几岁了,但他们都还一心扑在工作上。设计初期,他们就反复和我强调要给他们留出个人空间。结果他们各自有自己的卧室和书房,而我和丈夫小孩只能共用一个阁楼。
地下一层
东京的房屋受“北侧斜线”的规则限制,不得不限制高度,好让北边的房子也能有充足的日照。于是为了保证家人都能有自己的空间,我设计了这个半地下的空间,也恰好能隔开沿街的嘈杂和来往人群的视线。
建筑事务所就在进门后下楼往里走的地方。虽然是呆在家里办公,但我工作日和休息日分得很清楚,周末全都是陪孩子的时间,绝对不工作。
父亲的收藏品
地下的另一半则是我父亲的书房。他是做舞台和电视相关工作的,需要很大的空间来收藏他的宝贝剧本和电影。
坐在这个半地下的空间里,视线所及之处就是庭院里的绿色,特别能静下心来。
从庭院拍摄母亲的书房
地上一层
1楼比路面高出半层,巧妙地与外界隔开一定距离。这一层有一半空间是我母亲的书房和卧室。
我父母工作都很忙,母亲去一次非洲就要呆一两周的时间,父亲也常常早出晚归,总是见不到影儿。偶尔会觉得留给他们这么多空间有点浪费呢。
1楼的另一半是客厅,这里没有大沙发没有电视,取而代之的是横穿两层楼的书柜。
这一层有很多“未完成”的铁门,打开后外面既没有路也没有楼梯,但能把室内的空间与户外的庭院相连,就像游戏里的陷阱一样。
地上二层
厨房和餐厅放在了一起,都在2楼。虽然我们各自都很忙,但早晚餐一定要一起吃,因此厨房是家里最大的地方。餐桌边上的门足足有4米高,开着门吃饭就好像坐在室外一样。
再往上的阁楼则是我们夫妻二人和孩子的卧室。虽然父母从很早以前开始就是分床睡的,但我和丈夫还是觉得窝在一起比较温馨。阁楼的顶压得特别低,就像住在帐篷里一样,孩子也很喜欢和我们一起睡在这里。
家里人人都有自己的空间,除了我丈夫。
可能是因为他一开始没和我提什么要求吧,就把他给忘了。还好他很擅长找到属于自己的空间,楼梯上一坐或是客厅里一瘫,那里就成了他的地盘。
用“线”组成的家
家总是会被划成一块一块的空间,但我们不喜欢这样被分隔开的生活,你看猩猩不也都是群居在一起的吗。
特别是我们家里有小孩,生活在一起才更利于他成长。
与之相对的,我们家是用“线”组合起来的。单管、支架、楼梯,各种材料交错在一起,构成明亮的、私密的、通风的、暖和的各种空间,就像住在大自然里一样,让人怎么都呆不腻。
也正是这些看似毫无章法的线把家人都连了起来。我们以前住在公寓楼里,只有一层扁平的空间,为了说个什么事儿甚至还会在家里给彼此打电话。
而住在这个立体的家里,只要在厨房喊一句“吃饭啦”,大家就会从自己的空间里出来,侧一侧脑袋,就能看到大家各自在忙什么。
一开始我们也有些不太习惯家里有这么多楼梯,我常常会偷懒,把晾干的衣服直接从挑高空间上扔下去给爸妈。
我丈夫有时候不高兴爬楼梯到顶层卧室,就会直接睡在客厅的懒人沙发上。
但这就是生活嘛,住在普通的房子里大家也会懒洋洋的。
我倒觉得大家能随心所欲地找到自己的空间,才最符合人类自然生活的本性,我想这也是我向猩猩学怎么做建筑的初衷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