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1月02日 22.6°C-23.9°C
澳元 : 人民币=4.67
布里斯班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记住你不是香港人” 港高校内地学生的逃与留(组图)

2019-12-06 来源: 香港01 原文链接 评论7条
本文转载自 香港01,只代表作者观点,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网立场和态度。

10月1日,香港中文大学一名女生在宿舍窗外挂起一面国旗。随后不久,她的房间被校内学生包围,她遭到恐吓、辱骂……一门之隔,双方各自发泄数月来积累、酝酿的情绪,对话却好似成为不可能的事。

进入11月,反修例风波的战火延烧至大学校园。落脚于此的内地生突然身不由己地卷入当下的风波。学业受阻、交通不便,「撤离」迫在眉睫,还要时刻面临来自外界针对阵营的诘问,以及源自内心对于身份认知的拉扯—这群身处裂缝中心的人,将如何做出选择?他们能否走出身份建造的壁垒,与异见者寻求对话?

“要记住你不是香港人”

24岁的林汀刚刚结束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在一家中资公司实习。她说,自反修例运动以来,她的妈妈对她说过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要记住你不是香港人。”

这句话所蕴含的意义并不具有表面上的强制性与剥夺性,而是出于关心。自从听说林汀会走上街头与示威者并肩前进,妈妈就常常这样叮嘱她,担心林汀以内地人身份参与社会运动,一旦被捕,将无法返回内地,未来的人生发展也会受到影响。

对此,林汀却不认同,“我当然希望成为‘香港人’。”她直言不讳。尽管来到香港只有一年,尽管还不能讲流利的广东话,尽管在这里没有亲密的朋友可以依靠,林汀仍然渴望着在这里生根发芽,渴望着终有一天可以以「香港人」的身份自我介绍。

与她不同,今年是Cindy来到香港读书的第四年。她的故乡在东北,成长在广东,能纯熟地用广东话与人交流,在学校也有很亲密的本地生朋友。然而,当别人称她为“香港人”时,她会本能地产生牴触感。“我觉得我是中国人。如果要定义得更清晰,我会认为自己是生活在广东的东北人。”

“记住你不是香港人” 港高校内地学生的逃与留(组图) - 1
中大二桥上,示威者紧锣密鼓地开展「晨曦行动」。(资料图片/曾梓洋摄)

反修例风波发展至今,从最初的“反送中”游行演变为呼吁“五大诉求,缺一不可”的无大台抗议运动,而香港的本土意识也在这场运动中填充新的内容,巩固着人们参与运动的热情。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个体都难以躲避被风暴席卷的命运。其中,如林汀、Cindy这样的内地生,不得不在部份香港人和中央政府角力的夹缝中求生,时刻面临着选边站的困境。然而,身份的双重性使这一选择充满了撕裂—向黄,可能意味着与身处内地的亲友间横亘起难以逾越的鸿沟;向蓝,可能意味着因与主流民意对抗而无法融入当下生活的社会。

内地生的逃与留

11月初,林汀的妈妈来到香港参加女儿的毕业典礼。过关前女儿叮嘱她:“在地铁里不要大声讲普通话。”一路上,许久未见的母女二人保持着警惕的沉默。

毕业典礼当日,在全体起立奏国歌时,坐在后方的学士毕业生突然背对主席台站在椅子上,拉起横幅,高喊口号,直到国歌奏完。典礼结束后,走在贴满标语海报的校园里,母亲紧紧抓住林汀的手,紧张地向四下张望。

在此之前,妈妈多少听得进林汀对香港局势的解释,并且能够接受女儿留在香港的决定。然而,当她置身于焦灼的社会氛围中,态度却变得强硬。“她会问:他们这样做有什么用?还会不停地质问我:你留在这里又能怎么样?你成了记者又有什么意义?”面对妈妈的质问,林汀无言以对。

“记住你不是香港人” 港高校内地学生的逃与留(组图) - 2
妈妈质问林汀:他们这样做有什么用?还会不停地质问我:你留在这里又能怎么样?你成了记者又有什么意义?(资料图片/罗国辉摄)

最激烈的一次冲突,是当妈妈意外发现林汀夹在书架角落的几张反修例文宣海报—那是她之前上街时随手拿回来的。“为什么要把这种东西拿回家?”“你能不能把这些撕掉?拿去扔掉?”妈妈的惊恐令林汀困惑,她反问:“只不过是一张B5大小的纸,放在这里有什么关系?”妈妈说:“你放到这里难道不会影响你的舍友?如果被她们看到,认为你有什么想法怎么办?”争吵过后,林汀按照妈妈的要求将几张海报连同垃圾一起丢进垃圾桶。

几天后,妈妈从广州乘机回老家,临分别时对林汀说:“你现在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妈妈知道不能强迫你回家。我现在对你唯一的要求就是,一定要保护好自己。”

11月11日晚,送妈妈离开后返港的林汀惊讶地发现口岸里只有自己走往香港方向,“像是在逆行。”彼时,她还不知道双十一这一天的“全港大三罢”导致交通瘫痪、西湾河的枪声以及诸多沦为战场的校园;也不知道明天将会发生什么。

“13号一早我就乘车去口岸,当天就回了家。” Cindy说,“虽然不是出于恐慌,但我确实没有想到事情会演变成现在这样。”

“记住你不是香港人” 港高校内地学生的逃与留(组图) - 3
反修例战火延烧至大学校园,有学生拖行李箱步行离开。(资料图片/张浩维摄)

11月12日下午,在香港中文大学内,对峙已久的示威者与警方在二号桥爆发激烈冲突,隔海相望的市民拍下中大山头冒起的滚滚浓烟。当晚十一点五十六分,《环球时报》记者白云怡在新浪微博发表文章,叙述了当天前往中大「营救内地生」的行动,文章开篇讲到:“港中大内火光熊熊,恍如战时的叙利亚,黑衣暴徒们不仅到处打砸,还威胁警察如果不同意他们的诉求,就要炸掉学校和放火烧山。”该条微博被《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转发,在内地引发极大关注。

次日,内地各省市同乡会、青年会,大学及位于深圳的企业、院校纷纷发布信息,为身处香港的内地生免费提供临时住所。同时,亦有聊天记录截图流出,部份中大内地学生指摘该记者报道不实,有制造恐慌之嫌。

“我想他们是好心想要帮助不方便的内地同学,但这些报道确实放大了恐慌情绪。不过这也是《环球时报》一贯的作风。”Cindy如此评价,“因为在我看来,恐慌的情绪是真实存在的。”

作为大四生,Cindy在一个新生群里承担着为新生及家长答疑解惑的任务。她明显感到,双十一后群组里的气氛骤然变得焦虑不安。初来乍到的新生在群里讨论能否安全出行、正常上课,学历会不会贬值,要不要放弃学业;他们的父母时刻转发内地有关香港局势的新闻,询问真实情况究竟如何,孩子们是不是安全……“同样的话,我每天都要重复很多遍。家长们还是不放心,隔天同一个人同一个问题,又会来问。”

“记住你不是香港人” 港高校内地学生的逃与留(组图) - 4
Cindy认为,恐慌的情绪真实存在,会谨慎考虑未来是否继续留在香港求学。(资料图片/李泽彤摄)

学校宣布停课是Cindy决定回家的主要原因。13日上午,因担心交通受到“晨曦行动”的影响,Cindy六点起床打车前往港澳码头。这一路出乎意料地顺利。早上八点半,她乘船离开香港。

“如果不恢复上课,我应该不会回去了。”Cindy坦言,“我正在申请研究生,原本确定的目标院校在香港、澳门、澳洲和英国。但我正在重新考虑要不要继续在香港读书。我在内地的朋友向我咨询香港研究生项目,我都会劝他们慎思。”

顿了顿,她又说:“一个月前我已觉得局势很严峻,以为会有所好转。没有想到会进一步恶化。所以,我不知道明年会是什么情况。”

本文转载自 香港01,只代表作者观点,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网立场和态度。

关键词: 陆生香港反修例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7)
-_Flora
-_Flora 2019-12-06 回复
在国外工作生活多年的经验,华人群中属香港人素质最差,最瞧不起是他们的洋奴性,不知为何优秀生会选择去香港读书
heimu
heimu 2019-12-06 回复
不会再有人雇用这批废青,他们只能靠救济度余生了。未来的黯淡是痛不欲生的!过去的几次无法忘记的运动都是除了几个屈指可数的被保护的“头”,其余的几十年来没一个好下场。何况这次的更惨无人道!上帝是公平的!
土澳居民nAbGY
土澳居民nAbGY 2019-12-06 回复
一帮帮欺软怕硬的奴才
wenyi_chow
wenyi_chow 2019-12-06 回复
说实话,稍有点本事的谁会去那地方读书……
小w酱
小w酱 2019-12-06 回复
什麼香港人、大陸人、台灣人,你們統統都是中國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