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中国式留学:一场6000亿的中产家庭豪赌(组图)
从北京4号线地铁换乘站——海淀黄庄下车,最醒目的便是通道两边的留学广告和海报了。
借助这里巨大的人流量,各类留学机构争先恐后地在这里安营扎寨。
逼仄的空间里,既有来自新东方这样一家雄霸的留学巨头,也有名气不大只能自求出头的小机构,总之,整个墙壁上都被这样的广告占得满满当当,不留下一丝缝隙。
令人惊讶的是,在如今这个线上科技飞速发展的年代,这样老式的广告竟还是起到了它的作用,比如,路过的不少家长,就会驻足把海报上的重要信息拍下来,然后再匆忙离去。
其实,不只是海淀黄庄,北京不少大大小小的地铁、公交换乘站亦是如此。
而这股留学热潮从数据上看也同样迅猛。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国际生源国。根据教育部数据,2006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是13.4万,到了2018年涨了超过400%达到了66.21万,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的在2018年年中的预测,2018年中国留学市场规模将突破6000亿元。
就单拿近些年热门留学地之一的美国来说,根据美国门户开放报告(Open Doors)显示,中国赴美读本科的人数从2005/2006学年的9988人,而到了今年,这个数字是148880人,将近翻了15倍。
在数量爆发增长的背后是,层出不求的语言培训和留学机构,络绎不绝前来咨询和报名的家长孩子,还有一片繁荣气象的留学市场。
可是,在这瞩目的“流行”背后,浮现的却是一条布满荆棘的漫漫留学路,在这条路上踏足的每个人,都走得辛苦异常。
学海无涯苦作舟
在这条路上,走得最辛苦的莫过于留学生本人了。
1
对大部分准备出国读书的学生而言,攻克语言是万里长征第一步。
如果想冲刺Top30的梦校,标化考试自然是竞争力的重要保证。在这条路上,有人连考5次托福,眼看着申请截止在即,却依旧迟迟破不了百,也有人考虑到英美同申选择了考雅思,第二次就拿下7.5,早早达到了女神校的门槛。
但为了尽快拿到更亮眼的标化成绩,从同龄人中脱颖而出,除了去补习班,大多数预留学生别无选择。
通常这种班课的规模都不会太大,几个到20多个人是标配,其中也不乏有学生选择费用更为高昂的一对一,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老师顾得上每一个学生,保证学习效果。
而且,课上学习的内容也非常具有针对性和超前性,基本都是直接从托福雅思的真题入手,一边背单词,一边做练习,解疑答惑总结规律和套路,有可能的话再带着同学们读点偏文史科学类的书目。
只有经过了这样全方位的训练之后,语言考试才能算是准备充分。
但这对于需要兼顾在校课程的孩子们来说,压力着实不小,周一到周五在学校疯狂学习文化课,到了周六日就转战到一间小教室,继续突击托福雅思,一周七天如同陀螺一般,永不停歇。
寒暑假更是煎熬。
在某大型机构年年照例开办的“寒暑假集训冲分班”里,早上8点准时坐着一群睡眼惺忪的学生,等待着他们的是每天连续12个小时的课,而且要连着上整整40天。
学校里好歹语数外、体育美术各个科目轮流来,每45分钟还能休息上10分钟,周围都是熟悉的同学,而在这里,每天面对的只有英语课。
很多备考的学生都抱怨过,按雅思或者托福词表来背,最少每天也得背100个,背了忘,忘了背。26个英文字母排列组成了成千上万的单词,一个个宛如蛇形的小虫在书本上爬行扭动,把一天里的快乐榨得干干净净。
但就为了能够走出去看看,多少学生硬生生地从abandon复习到zealous,从听力到写作,咬着牙提着劲儿,在心里一遍遍地提醒自己,大家都是这样学出来的。
的确,在这条路上,天才型的同学少有,更多的是那些脚踏实地、肯吃苦的学生,只有闷头拼命往前跑,才能有可能到达目的地。
为了考到最理想的分数,L同学整整刷了8次托福,一次比一次提分难,而他没有别的办法,只能每天早早地起床背单词,白天跟同学们正常上课,下了晚自习回家还要再做几套真题才能入睡。
同龄人的周末是打篮球玩游戏,而他的周末只有补习班和托福真题。“看着他们出去玩,心里是真的痒,但是又能怎么办呢?”
相反,W同学可能会轻松一些,“另辟蹊径”是她对自己的形容,因为了解到雅思早就被美国各大名校认可,托福提分无望的她决定奋战雅思,“我一直卡在90分徘徊,梦校至少得105,我觉得我是不行了”,好在,连续考了两次雅思的她从6.5提到7,正好达到了梦校语言成绩的要求。
“语言成绩是OK了,还有别的等着我呢。”W同学看到雅思成绩时展露的笑容突然消失了。
2
的确,搞定了语言考试,“硬实力”才完善了一半。除了语言相关的成绩,还有SAT、AP、ACT等相关入学考试。
这意味着,备考的强度也比之前更大,小伙伴们的心理压力也更大。
随着申请季的临近,由于复习任务太过艰巨,很多准留学生不得不彻底脱产,把所有的心思都花在准备出国上。
本来,每天都可以和关系好的同学一起上课,但现在,你们之间的共同语言越来越少。所有人都在跟着老师一起奋战语数外,刷5年高考3年模拟,而你只能一个人坐在后排,默默戴着耳机刷TPO,复习错题,和朋友之间已然有了微妙的疏远。
偶尔会有些不怀好意的同学,从你身边走过,淡淡地看了一眼之后,还转过头去跟伙伴说:“你看,有钱就是好,都不用背书复习,真的是轻松得不得了。”
江苏的吴同学曾无意中和自己的同学苗苗提起了自己的出国计划,两个人一直都是惺惺相惜的竞争对手,谁料得知这个消息后,一向温文尔雅的苗苗当着她的面大声哭起来,抽泣着说道:“以前我觉得高考很难,今天我才知道,投胎才是最难的考试!你他妈这就是作弊!”
恼怒,委屈,却也无可奈何。
因为即使是自己的恩师,可能也会对你有所看法。
有位已经去杜克大学读大一的同学,因为申请攻读方向涉及生化,所以选考了化学课程。然而,遇到了不懂的化学问题,去办公室找化学老师时,老师却阴阳怪气地说:“哟,怎么来问我题了?你们这些出国的人,不是只学英语就够了吗?”
甚至,班主任还觉得你每天除了背背单词就是无所事事,不让你在学校里呆着,“自己不务正业就别影响别人!”
同学疏离,老师误会,实在让本已疲惫不堪的准留学生们,更加心累。
然而,这些还不全是准留学生们要承受的压力。
即使豁出了半条命,花精力、拼耐力,但这一遭也确实花了家里不少的钱。
通常为了保证复习阶段量的积累,语言班基本上都会安排到180个课时左右,市场价也都集中在每小时800-950元的价格范围,如果是1对1的VIP教学,可能还会更贵一些,上至几万不封顶。
单是一开始的语言培训,就能花掉上万块,再算上后来的TOEFL和SAT报名费,还有ACT、AP这些陆陆续续的补习和报名,加在一起不容小觑。
国门还没踏出去,已经砸出了小20万人民币。
3
花了这么大功夫,花了这么多钱,预备的也只是托福SAT这样的 “硬实力”,而想要成功留学,核心“软实力”方面更是不容忽视,这项工作也同样磨人。
这个时候,就出现了留学申请规划群。
申请规划群,顾名思义,就是在申请前期,由老师和家长组成的一个申请方向和留学规划的交流群,也是24小时运转的在线监督群。
学生要根据指导做很多的院校调研,在老师和家长的商讨下,牺牲掉隐私和周末休息时间,被这些长辈们拿着小鞭儿,敲着脑袋,提着警钟,咬牙往前冲。
早几年,在准备PS或者案例研究这些材料的时候,很多学生都会从网上下载模板,把自己的情况套进去。但是现在,套模板的文书早就失去了任何竞争力,同学们不仅要自己撰写文书,还有把它写得别出心裁,彰显个性,这样才能引起招生老师的注意。
为了写出动人的文书,申请党恨不得跑到世界各地去做活动,当义工,费时费力还费钱,只是为了突击简历,拿到那个盖着小章的活动证明,让自己的“含金量”更高些。
就这样,准备出国的你们,必须把自己打造成文武全才,才能刀枪不入,一路通关。
其实,你绞尽脑汁,熬夜刷题,放下面子,倾尽所有,只是为了可以走出这个可以预测到边界的世界,走到天的那边去,听听不同的声音。
可在你的同学们眼里,你只是因为家里有钱,所以才避开了高考这条路,不用和千军万马去争过独木桥。
而更令人无能为力的是,即便你“砸”了这么多的钱,花费了这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到头来很有可能就是拒信无数一场空...
为儿消得人憔悴
留学生经历的磨难,家长何尝又能逃脱得了。留学这场战斗,每一个家长几乎都卯足了劲,准备帮孩子打下一片天地。
1
来自湖南长沙的尤爸爸说过,女儿在初中提出要出国留学的想法时,自己感觉挺突然的。作为一名普通老师,他对出国读书的了解非常有限,只知道都是些顶级高校,不容易被录取上,要花不少钱。
“常青藤盟校”和SAT这样的名词,对于他们来说完全是全新而陌生的信息。可为了尊重女儿的意愿,确定这是一条可行的道路,尤爸爸会带上妻子,请假去参加各种宣讲会。
周末的晚上,他们全家不再一起看电视,而是一人守着一台笔记本电脑,认真地查阅需要了解的信息和资料。
还有些家长,会专门为了孩子挑学校去打前站,办好签证,亲自飞过去,看看学校环境到底好不好。
“这是她第一次离家那么远,而且还要在那里生活4年,我不想草草了事地为她挑个去处。”来自深圳的岳妈妈这样解释自己的行为。
在他们眼里,没有比为孩子调查信息,或是做科学规划更重要的事情了。让孩子实现自己的梦想,就是家长的全部目标。
无数的家长,都是在这样的四处奔走之中,出没了数以百计的宣讲会、信息传播会后,才真正上透了自己的“留学第一课”。
不过,留学机构的乱象丛生,却让父母和子女都为此吃高了苦头。
2
收费高昂是他们普遍反馈的问题之一。
语言培训的数额基本确定的,从几百到上千块一小时的补习费不等,不过,留学申请的花费这块,水就深多了。行业里的人都知道,留学比语言培训赚钱,所以都纷纷涌向留学行业,坐地起价,水涨船高,把家长们的焦虑用钱榨得一干二净。
像某些知名的大机构,已经在行业内有了自己的地位,家长学生一进门就得先掏几万块的“品牌费”。这笔款项什么也不做,买的就是机构的名头,给的就是一份赞助的诚意。家长心里再埋怨,这笔钱也没法儿省下来。
品牌费交过之后,就是正儿八经的项目费了。现在的项目费基本都分好几个级别,花样也更多一些。
同样都是文书撰写、申请表格和面试面签这样的基础活动,基数要花三四万,越是有经验的老师收费越高,交的钱越多。
正式的院校申请基本上要收9万左右的费用,其中包括院校调研、专业调研、竞赛规划还有活动策划。如果想请外国老师帮自己做整个一套流程,费用上还要在加4万,平均下来申一所学校1万块钱。
南京的张妈妈曾经在孩子出发去美国前算了一笔账,课程补习的费用、去香港和泰国考SAT和ACT的机酒加上考试费,留学规划的费用,这些林林总总加起来,发现已经花了进去接近50万。不想在孩子面前提这件事,但费用之贵,实在让这个双职工教师家庭承受得太过艰难。
费用如此高昂,离不开申请机构的幕后推动。某留学业内人士前几年就说过,“现在中国每年有几十万人出国,千千万万中产家庭,这笔钱肯定是要花出去的,现在就看谁有本事,谁就能挣到这笔钱。”
3
除了价格贵这个问题,很多培训或留学机构的服务质量也不容乐观。
去年有个知名语言培训机构,就出了一桩比较尴尬的事情。
机构在收钱之前跟肖同学和家长作出承诺,会让经验丰富的王老师教课,保证孩子达到105的托福成绩。
结果,机构方收了钱之后,以客满、老师的课排不开为由,换了一位经验不足的老师,家长尝试去和机构沟通,却没有得到满意的答复。
经历了一个月的拉锯战之后,机构做出了相应的调整,但是孩子的学习计划已经被打乱,备课时间明显不够,最后直接影响了孩子的成绩,也没有申到理想的学校。
这种现象和公司内部的架构有关系,销售部门和教学部门责任完全不同,卖课和排课的不在一起,沟通也并不是很及时,所以就出现了,所谓“事前一套,拿了钱后另一套”的尴尬局面。
除此之外,留学机构普遍存在的吃相难看和恶性竞争问题,也让家长们吃尽了苦头。
比如,前期咨询的过程中,机构老师恨不得每天24小时电话轰炸,拼命催促家长。这种屈臣氏导购般的行为,引起了很多家长学生的反感。
而且,现在类似的留学机构都大量涌现,很多的小机构都挨着新东方开,扎堆赚钱,抱团取暖,就是为了可以“捡漏”,在老虎嘴里拔拔牙,能抢过来一个是一个。
甚至为了和大机构抢饭吃,出现了截胡行为。
比如,很多小机构的工作人员蹲在电梯里,或守在人家门口等着,只要看到是学生和家长,就硬拽过来。反正我们做的事情都差不多,为了赚钱从别人碗边抢肉吃,也不能把我怎么样。
在机构的尔虞我诈和算计之中,家长的辛苦钱打了水漂,孩子的宝贵时间被一再耽误。
4
可是,对于家长来说,为了能够尽早把孩子的梦想送上正轨,跑机构,选定中介,花大价钱,跳火坑,也忍了。
来自沈阳的Thomas同学,爸妈常年经商,生意虽常有不顺,但是一家人在东北也过得其乐融融。
因为孩子想出国,夫妇二人为了确保能让孩子去个美国的好学校,先后去了上海和北京,辗转于多家咨询中介;为了自己的孩子希望不落空,他们狠心咬牙,卖掉了自己手头上的另一套房子,就为了聘请最有经验的老师,来给孩子进行足够足够专业的指导;为了提醒孩子要爱惜每一分钱,他们还专门为Thomas建了一个留学银行账户,里面记录着留学相关的每一笔花销。
最终,Thomas去了自己心仪已久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暑假回国的Thomas还说,那个留学专用的银行账户至今还保留着,他偶尔会打开看看里面的交易记录,提醒一下那段和父母风雨同舟的时光。
那张卡代表的,不仅是他实现梦想需要的金钱代价,还有父母的破釜沉舟和义无反顾。
5
不过,父母最大的奉献,绝不止在于真金白银,更多的是在孩子学习过程中的陪伴、帮助和开解。
在复习各种考试的过程中,不仅学生们努力,家长也特别努力。
正因为备考任务艰巨,有些家长会陪孩子一起听课,帮孩子记着点作业,盯重点。不过这样的行为往往不被老师鼓励,因为可能会干扰到课堂教学的正常流程,让孩子们分心。
除此之外,很多妈妈会守在培训机构里等着孩子下课,风里来雨里去地接送,有时心疼孩子上课辛苦,也会排队去给孩子买杯爱喝的奶茶,然后再开车接送回家。
等到了家,明日的吃穿用度一律备齐,一边削水果,一边陪孩子挑灯夜读,生怕孩子产生畏难情绪,抛下书本放弃了。
家长们,就这样一天天陪下来,稳扎稳打陪出孩子的好成绩。
北京的沈妈妈说:“只要公司不加班,我都会陪儿子一起复习。我觉得陪他学习并不浪费时间,反而会让他踏实些,无形中能给他些力量。我觉得这很重要。”
在问及妈妈陪他时间多不多时,沈同学说:“我妈很忙,但需要的时候,她都在。”
来自山东的姜妈妈,是一个非常有条理且行动力强的人。她查阅了众多资料,反复研究之后发现,除了大家熟知的那些语言成绩,美国大学同样看重看申请者的高中成绩。这就意味着,准备高考的同学们要学的、要考的内容,自己的孩子一门也不能落下。
于是,她给孩子制定了一份为期5年的“战略计划表”。
如果说出国留学的准备是一场硝烟弥漫的战役,姜妈妈就是帷幔里运筹帷幄的军师,把一场战役分割成无数小的战斗,列出了每场战斗里精确到每分每秒的战术。
在母亲的指点下,姜同学克服了种种难处,最终飞往大洋彼岸,奔赴哥伦比亚大学开始了自己的新生活。
以上这些还仅仅是留学家长们的“常规”操作,为了把孩子送进名校,有些家长甚至“铤而走险”选择作弊。相信大家对今年曝光的美国史上最大招生舞弊案印象深刻,这场美国教育界的「大地震」,带来的余震却到现在也并未停止。
在33位涉案家长中,中国家庭出手最为阔绰。其中,一个中国家庭豪掷650万美元(即4373万人民币),从涉案大学申请顾问辛格处,为孩子购买了名校入场券。
而另一种家庭则花12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808万),把自己的女儿伪装成足球运动员,送进了耶鲁。
在事情“败露”后,两名学生只能黯然退学,吞下了“走捷径”带来的苦果。
剑拔弩张时常有
不过,在家长和孩子预备整个留学的过程中,也有很多剑拔弩张的时刻。
1
来自美高的Jasmine就和父母经历过这样的痛苦期。
Jasmine是广州人,GPA高学习成绩好,而且社交圈广,人也非常开朗,是个省心的孩子。没有经过任何留学机构的帮助,凭着DIY就申请到了美国排名极高的顶级名校圣母大学,这也是她喜欢的学校。
可是,当她把这个录取结果告诉家长时,却遭到了强烈的反对。
爸妈觉得,这根本就是野鸡大学,去了反而浪费青春,对自己一点好处都没有。Jasmine却认为父母只追求名气,完全不支持她的爱好,于是双方僵持不下,甚至拒绝和彼此交流。
隔阂最重的时候,Jasmine的妈妈会按照每天一封信的节奏,往Jasmine房门里塞。Jasmine也不看,总是直接扔进垃圾桶,气得她妈妈把Jasmine的手机直接从18楼摔了下去。
后来,双方都冷静了一段时间,恰逢Jasmine又顺利DIY申请到了麻省理工,拿到了全奖,而这样的局面,刚好是双方心里的最好结果。
父母这时才觉得,当时他们太过注重名气,没有好好考虑孩子的感受;而Jasmine也觉得自己太意气用事,完全不理解父母的苦心。
在皆大欢喜的录取结果里,父母和孩子开始正视那段交流不畅和叛逆的时光。可以说,留学路开启的,不仅仅是孩子的一段新旅途,也打开了父母和子女关系的一扇新的大门。
2
走过了这些磕磕绊绊,终于,孩子申请顺利,offer和签证在握,可以去大洋彼岸开始新一段人生的征程了。
然而,父母和孩子要面临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当他们以为一切都尘埃落定了的时候,距离和时差等缘故,开始让双方都饱受相思之苦,见面也越来越困难。聚少离多下之下,就连共同语言都没那么多了。
于是,父母和孩子渐行渐远,许多矛盾也就此产生。
可无论如何,千万别忘记这一路走来,你们的风雨同舟,同甘共苦。
别忘记你们对彼此的理解和付出,把这种爱化作源源不断的养料,即使身在千里之外,也要彼此牵挂,彼此珍惜。
留学之路,道阻且长,在这条路上,有太多的不容易,也有太多的收获。
留学,已然化作一代人的蜕变,两代人的成长,一个家庭一生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