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爽张恒分手:她的爱情,都是被原生家庭拖垮的(组图)
终于,话题女王郑爽和钢铁直男张恒之间,不被众人看好的恋情即将告一段落了。
肯定很多人会议论,不愧是郑爽,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预备分手-正式分手-喜提热搜-营造痴情-渣男不配!
每一任都是如此,仿佛当郑爽的男朋友,上热搜挨骂已是标准。
分手就变渣男,以后谁还敢和郑爽谈恋爱?
但其实,这个被许多人本能地不喜欢的女孩,看似奇怪的行为背后有着许多苦衷。
在暗流纷涌的娱乐圈里,她是一朵绽放得最真实的奇葩。
真实到,会让喜欢她的人,不自觉地把对方归类为渣男。
01 自卑的恋爱脑
一段感情走不到尽头,肯定是双方都存在问题的。
前后经历了三任男友,郑爽其实已经把自己的问题暴露给所有人了。
自卑。
和张翰在一起时,相貌姣好的她觉得自己太普通、不够好看,根本配不上张瀚,最后去整了容。
为了恋情拒绝了所有吻戏,如日中天的事业,唾手可得的资源,都比不上去剧组给男友洗衣做饭。
后来和胡彦斌在一起,还是一如既往地把姿态放得极低。
她把两人爱情中的“100件小事”整理成书,字里行间无不流露着对感情的无条件妥协。
支持你做任何事情,哪怕只是玩玩感情,我都能接受。
你变成什么样子我都可以接受。
无条件从属于你,哪怕付出我的全部。
这段爱情里,她被频频拍到街头深夜独自痛哭。
和张恒的相处中,也习惯把所有问题引咎到自己身上,甚至说出“我不配”这种话。
将自己所有演艺经济事务全权交给男友、顶着晕车陪男友去旅游、每逢出行自觉化身小保姆……
这样的郑爽不像一个女友,而像一个仆人。
爱情里最怕的就是,爱着爱着就丢掉了自我。
把付出和给予,看成维系爱情的唯一方法。
刚收到一点甜,就恨不得把全世界的糖都堆给对方。
对方还没走一步,就一个人风风火火地走完了其他的99步。
爱得雷厉风行,倾其所有。
这种赤诚和浓烈,能营造一种看似羡煞旁人的甜蜜。
但当对方无法做出相等的回应时,这种炙热反而会给对方带去极大的压力。
受之有愧的感觉,会渐渐织成一张大网,让对方渐渐窒息。
可以说,每一段感情破裂的背后,都少不了她的“自卑”作祟。
02 自我的小世界
一个人不会只有一面,郑爽也一样。她可以极致地自卑,也可以极致地自我。
每当郑爽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自我的一面就展露无遗。
就拿《女儿们的恋爱》中,她因为生日会紧张,在车里和张恒发生冲突的这段来说:
在郑爽不停表达自己的紧张时,张恒明确传达了自己会陪她,又给她介绍了一些沿路景点,试图分散她的注意力。
然而郑爽却一直在做沉浸式的自我发泄,忽略了张恒的积极回应。
更泼了对方一盆冷水:“到时候经历的毕竟是我,又不是你。”
言下之意是,你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说实在的,情侣之间的相互倾诉,除了求得对方倾听,真不能再多要求什么了。
因为绝大多数时候,对方无法帮你解决实质性的问题。
但郑爽对张恒的要求太高了,不仅要会听,还要会解决,不能站着说话不腰疼。
面对这种高难度问题,张恒陷入了说什么都不对的尴尬。
而郑爽的抗压能力和自我调解能力又太差,使得她会用一种更消极的方式,把负面情绪传染给对方。
一边是太奢求对方的有效回馈,一边是不知道说什么好,气氛怎么能不跌到谷底。
于是郑爽突然爆发在车里哭的那一幕,就不难理解了。
与这相似的,还有录制《花儿与少年》时的表现。
某次郑爽因预定的别墅频繁出现停水停电等事故陷入自责,且拒绝大家的帮助和安慰。
在《旋风孝子》中,郑爽也在被父亲因担心其健康劝说她多吃饭时而发火,理由是“我要变成大胖子谁还喜欢我”。
在《演员的诞生》中,彩排时因遇到棘手问题不知如何解决,选择面对墙壁,不愿与合作演员进行深入沟通。
在郑爽沉浸于自我的歇斯底中,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她其实并不擅长与他人相处,不论是朋友还是恋人。
她始终活在自己的思维认知里,对他人的试图靠近和交流熟视无睹。
所以我们看到了这样的现象:
尽管张恒在《女儿们的恋爱》播出期间,花式被diss上热搜,但打开相关页面,评论区却并非一边倒。
大部分人在批评张恒不成熟的同时,也肯定了郑爽自身的问题。
就连爽爸自己发的这条状态,热评的前5里,都有客观指出自家问题的人:
作为顶流小花,团队对粉丝控评的业务能力要求是极高的,这种中立性言论能出现在自家评论区里,足以说明问题了。
她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强烈希望有人能够帮她一把,但这种希望往往会落空。
一种无效反复的负面循环就此构建,也就形成了那个时而自卑,时而自我的郑爽。
也就让外人看来,她的每一段恋情都显得撕心裂肺,都处于被辜负的一方。
03 原生家庭要背锅
从心理学上说,那些在原生家庭中未能被满足的需要,会在亲密关系中加倍讨回,内心不够安全的人情感路会相对坎坷。
而仔细观察郑爽的成长环境就不难发现,这话说得一点不错。
从小,妈妈对她的要求就特别高,使用军事化管理:
两岁起学习才艺,五岁开始各种比赛;
每天练钢琴,弹错音就会被妈妈打手;
数学94、语文91,还被妈妈大骂一顿……
在这样的高压下,她无法感受到来自母亲的正常的爱和接纳,而会认为,只有达到标准才会被爱。
自卑、不认可自己的性格,从此埋下种子。
12岁时,爸妈把她送到远离家乡的成都学舞蹈,盼着她将来能“出人头地”。
尽管父母的本意是希望她得到更好的教育,但在其他小孩子的看来,只会认为是父母抛弃她不要她了,才会把她送离家。
所以她感受到的,是同学的孤立瞧不起,调侃她是“东北小乡巴佬”。
在外学艺的时候想回家爸爸却一直不让,那个感觉自己被抛弃的小孩,逐渐长大成了现在自卑、孤僻古怪的郑爽。
而这一切的糟心事的源头,都是因为:郑爽的妈妈想要郑爽替她实现自己未竟的梦想。
在一个台湾综艺节目上,主持人问郑爽妈妈:“如果重返十八岁,您最想做的事儿是什么?”
郑爽妈妈回答:“做演员啊!”
紧接着又说:“培养郑爽,就是实现我的梦想嘛。”
她从没有考虑,女儿自己的意志和喜好是什么,而是天然地觉得:
孩子就是自己的私有财产,父母过去没有实现的梦想,孩子有义务替父母去实现。
养育你长大成人已经是有大恩,如果不按父母的要求去做,何其不孝。
可以说,郑爽进娱乐圈完全是被父母逼着进的。
在这种典型的中国式父母教育压迫下,郑爽在感情里的自卑、自我,就不难理解了。
并非故意,只是在疗伤。
粉丝们也不用去使劲往男方头上扣渣男的帽子,在郑爽自己还没能消化性格上的缺陷时,做这种事只是在添乱。
04 拼命挣扎
然后,想要针对大众对郑爽莫名的“恶感”说说话。
郑爽一直都很乖。
小时候,她活在父母的期望里,是家人眼中的“乖乖女”;年少成名,她活在粉丝的期待里,是所有人眼中的“小仙女”。
所以后来她一些不再默默接受安排,放飞自我的行为在别人看来,就会显得很崩坏。
从被媒体拍到当街抽烟,到微博小号手撕黑粉、怒怼营销号,甚至与自己的粉丝battle……
那种被外界或者经纪公司要求的言行举止,要按“人设”走的样子,她始终没有。
她会在参加综艺节目时,反复告诉爸爸不要故意制造话题,强调真人秀就是要真实。
她会写一本《郑爽的书》,完全把自己的内心裸露在大众面前,诉说属于郑爽的真情实感。
在面对是否会继续拍戏的提问时,她会直言“如果当网红能养活我,我可能就会放弃拍戏,因为我觉得自己的人生比拍戏更有意思。”
……
她时时刻刻在强调,她不是明星,她是郑爽。
她从不介意大家看到她的不好,知道真实的她到底是怎样的人。
在不久前播出的《女儿们的恋爱》里,一句“掩盖是一件特别累的事”让人无比心疼。
这大概是对从小到大的压制做出的反抗。
对她而言,演员是枷锁,娱乐圈是牢笼,想要飞翔的她被牢牢束缚在了其中。
然而,她越不想受职业身份的影响而掩饰自己,就越助力了话题的爆发。
她一怒之下退出微博开发“M77”,在喧嚣的娱乐圈中为自己设立的这道屏障,并没能挡下好事者的目光。
反而因为这种对抗规则的离经叛道,带来了更多的话题。
这也就造成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一个没有微博的人,平均每年居然在热搜榜上停留超过2000个小时。
也许是这种莫名的霸榜,让路人们产生一种错觉:这人又没什么作品,怎么总在眼前晃悠?
相信我,这对她自己来说,也是一种折磨。
大家在各种综艺、平台上也可以看到,郑爽对爸爸是非常尊敬的,嘴边永远挂着“我爸会…”“我爸不喜欢…”
她不是不想退出娱乐圈,去成为一名自己喜欢的厨师,但违逆父母对一个孝顺的孩子来说,后果就是患上抑郁症和狂躁症。
我想,要做到不惧世俗眼光,尽情展露真实自我,她还需要一点时间,和我们的一点宽容。
希望在下一段感情之前,郑爽的性格能改变一点,也遇到一个能满足她要求的人吧。
也希望郑爽能扛住来自不明真相群众的指点,继续保持那颗“做自己”的纯粹的心。
希望你能早点成为那种关不住的鸟,每片羽翼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