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连任台湾领导人 蔡英文面临的“难”与“困”(图)
终于,台湾大选尘埃落定,蔡英文以超过810万的历史性高票,
战胜国民党候选人韩国瑜,成功连任台湾总统。
对于这个结果,有人意外,亦有人不甚意外。因为选举而掀起的“内战”,
这些对立、这些伤痕,在选后如何平复──这是蔡英文的第一项作业。
但不论伤痕再深,选举结束了,对于蔡英文而言,
高兴的时间也不会太长,很快地一项项挑战将接踵而至。
迈入民主化二十年的台湾,当前不光是因为中国大陆崛起、国际空间大幅度压缩,
经济民生、产业政策等各方面亦日趋弱化,放眼未来四年,台湾内忧外患、
局势由不得连任成功的蔡政府犹豫不决。
对内如何解决低薪、使民众重拾对台湾未来经济期望,
对外如何平稳两岸关系、化解断交危机,将是蔡政府的任务的重中之重。
蔡英文以台湾选举史上最高票成功连任。
于内,蔡英文有“平分配不均、振产业经济”之难。
虽然成功连任,但2018年年底时“基层的反弹危机”仍殷鉴不远。
民进党过去四年执政,在解决经济困顿和青年低薪等议题中并没有发挥出重要作用,
所以曾一度民意低迷,在各主要政治人物中排名垫底,最后不得已只能以“亡国感”作为竞选主轴,
靠吃香港反修例危机的“豆腐”咸鱼翻身。但香港反修例危机的高潮已经过去,
大选过后,台湾社会对“主权牌”的兴趣会逐渐减下,激情不在,
民进党的实质治理会再度被人放在台面上细细审视。
过去三年多,蔡英文在经济上的发言有“民主可以当饭吃”、
“经济增长亚洲四小龙之首”等话语,被认为与社会认知有落差,也因此受到批评。
在下一个任期中,此次饱受青年期待的蔡英文政府,恐怕无法再沉浸于GDP数字,
而必须确切地提出改善景气、化解青年低薪的方法,才能满足人民的高期望。
再者,要化解低薪、实现公平正义,重振产业政策是重中之重,
这一块亦是蔡英文政府过去四年未让台湾社会太有感的领域
。台湾曾在全球科技版图中占有重要地位,如今除了过去奠立的“老本”如硬件代工这一块,
在当今互联网时代下,新兴产业不足、旧有产业转型缓慢,俨然停留在二十年前。
产业转型,这四个大字也仍压在蔡英文的肩上。
自然,除了最现实的产业、经济政策这一块,此次大选所遗留下来的社会撕裂,
也有待民进党化解──特别是在选前饱受争议的《反渗透法》风波。
台湾政治人物虽可因意识形态而胜利,但台湾所面对的残酷局势,很难因意识形态而得到化解。
台湾内部的经济民生、产业振兴,若要能落实,两岸关系是难以切断的现实联系。
于外,蔡英文有“化两岸僵局、解断交危机”之困。
蔡英文在外部现实上第一个需要面对的问题,就是即将到期的两岸经贸协议(ECFA)是否续签,
这涉及台湾经济民生、更是蔡英文政府未来如何因应两岸关系的第一个指标问题。
ECFA的续签与否为何重要?因为当前其他国际经贸协议如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台湾仍不得其门而入,
而台湾的传统竞争对手如韩国都已在这些经贸整合中“参一脚”,若再错失ECFA,
台湾传统产业如石化、钢铁、纺织、农渔业,竞争力将大为丧失。
这个现实蔡英文在5月20日开启第二任任期后就要面对。
去除现实的经贸利益之外,能否平息断交潮亦是人们日后关注蔡英文第二任期之重点。
蔡英文执政任内第一任期,迄今为止已经丢掉了七个邦交国,现在台湾邦交国已掉至十五国,
若台湾与中国大陆始终无法展开沟通,邦交国掉至个位数亦是在不久的将来可能发生的现实,
到时台湾如何自处于国际、如何告诉人民台湾在国际中的位置,对执政者而言会是一个挑战。
归根结柢,台湾社会,一面说着“经济不是全部”、一面又不断因为低薪离开台湾,去寻找更多机会;
一面呼唤着“世界看见民主台湾”,在面对对岸崛起和断交潮时却又显得无奈无力。
台湾面对中国大陆心态复杂,但国际现实又难以让台湾犹豫太久。
大选已了,激情也会逐渐平复,国际局势、内部隐忧,
蔡英文虽然以历史性高票成功竞选连任,但她在第二任期的挑战并不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