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女神转向中国 这就是习近平回避马克龙拒绝特朗普的原因
“中国的支持不是出于私利,而是为了捍卫公平正义”,“希望中方继续在国际场合为缅甸等中小国家主持公道”,“希望中国能够更多同缅甸等发展中国家分享治国理政经验”,“感谢中方在若开邦等问题上给予的理解和支持”,“赞赏中方为缅甸国内和平进程发挥的建设性作用”......这是习近平访问期间缅甸领导人对中国的高度评价和期许。
习近平此访的意义绝不止收割这些政治赞语。中缅宣布建立命运共同体,标志着缅甸成为中国周边少有的决定和中国构建命运共同体的国家。这是缅甸对中国的全面认可。此前明确决定要和中国构建立共同体的是和中国同属社会主义国家的老挝。
西方国家一手扶植起来的民主女神昂山素季,兜兜转转数年后开始反对西方的政治干预,并寻求中国主持公道,决定同中国命运与共,这样的状况到底是如何发生的?缅甸对华姿态的大转变是否经得起考验?《多维新闻》将用六篇文章对以上话题予以评述,此为第一篇。
中东局势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先是美国刺杀伊朗将领苏莱曼尼(Qassem Soleimani),紧接着伊朗袭击美国军事基地,随后各界的目光转向了伊朗承认误击乌克兰客机。俄罗斯总统普京(Vladimir Putin)在伊朗袭击一开始就奔赴叙利亚土耳其,法国总统马克龙(Emmanuel Macron)同美英德伊等各国领导人通话,就连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也奔赴中东,印度总理莫迪(Narendra Modi)同法俄领导人通话,一时间各大国跃跃欲试。作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各方当然关心中国态度几何。
中国外长王毅同法国外长、俄罗斯外长、伊朗外长通了电话,中国外事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同美国国务卿蓬佩奥(Mike Pompeo)通了电话。除此之外,鲜见有中国领导人四处通话表态。而就在中东局势发酵正酣的1月10日,中国官方宣布习近平1月17日至18日对缅甸进行国事访问。不是表态热门的中东局势,中国官方在风口浪尖给出的习近平动向是访问缅甸。
在聆听了一天有关“缅甸罗兴亚人遭种族灭绝”等指控后,2019年12月11日,缅甸领导人昂山素季在海牙国际法庭为缅甸军方辩护。(AP)
中国不会轻易由领导人出面表态某一地区局势是惯例,这可以理解。但在当前的局势之下,各国领导人会同习近平联系是毫无疑问的。从中方至今还没有习近平 同各方通话谈中东局势的消息看,中方显然是有意规避了表态的机会,做了相关安排。
无论是经济活动还是政治主张,抑或是军事存在,中国今天的中东所为都和以往有很大区别。但目前的效应可能仅限于积极展现姿态和声音,中国无力对中东是 战是和有决定性影响。眼下的积极布局是求将来见效果。北京当然明白这个道理。
如果说中国对中东鞭长莫及,不希望过多分散精力,那么关系到全球经济局势的中美贸易战绝对是中国全社会都关心的话题。
但是习近平出访缅甸的前两天,1月15日中美贸易协议在美国签署,与美方出席签字仪式的是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不同,中方出席签字仪式的并非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特朗普多次宣称要邀请习近平出席签字仪式,但最终习近平还是没去。1月17日至18日习近平对缅甸进行国事访问,不只是新年的首访,春节前的访问,这还是中国国家主席19年来的首次访问。中美关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什么拒绝特朗普的习近平却接受了中国周边小国缅甸的访问邀请?这样的安排着实出人意料。
习近平1月18日在缅甸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宏伟倡议,首先要从周边做起。中缅共同倡导和践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互信互帮互助,树立了国家间 交往典范,也为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众所周知,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近年来提出的新型国际关系的核心理念。中缅宣布建立命运共同体,标志着缅甸成为中国周边少有的决定和中国构建命运共同体的国家。这是缅甸对中国的全面认可。此前明确决定要和中国构建立共同体的是和中国同属社会主义国家的老挝。
缅甸的对华态度有过抗拒,有试探,之后转变成为现在的极为亲善。中国不计前嫌,决定同缅甸共构建命运共同体。这是中国希望周边稳定、周边都富足的最好体现。中国周边国家以往大部分都和美国走得比较近,这是事实,但是这并不代表中国不接纳他们或者说是会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中国对缅甸的态度,将影响一大批中国周边的小国家改变对华态度。这当然是重要的。
北京最在意的仍然是自己的外交布局。中美关系的根本性改善,中国在中东的实质性存在,归根结底还需要中国的进一步发展。挤在热点场合表姿态、哗众取宠获得曝光率没有什么意义,做好自己的事情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