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之际,世界对亚洲人的种族歧视又来了? (图)
“在中国暴发的疫情看上去很可怕……但带来伤害的并非只是疾病。”令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等媒体发出这样感叹的,是连日来世界各地不断出现的针对华人乃至亚裔群体的种族歧视事例。在国外一些地方,华人甚至亚洲人出行时仿佛被套上一个看不见的“传染圈”,有人唯恐避之不及。担忧、自保跟歧视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在一些外媒报道中,新型冠状病毒被“种族化”。这种“嫌华”和排外的情绪令很多人想起华人与亚裔群体在2003年“非典”期间遭到的歧视性对待,甚至欧洲“黄祸论”和美国《排华法案》等距今上百年的“歧视前科”。有观点认为,此次出现的种族主义现象并不代表主流社会趋势,西方国家官方机构也反复敦促人们不要有偏见。但也有人指出,这类事件的发生代表针对华人的种族主义观念仍然“根深蒂固”。德国《法兰克福汇报》3日呼吁,现在并非是“中国与世界的抗争”,而是人类与冠状病毒的抗争。
戴不戴口罩?华人陷入两难
2月2日是星期天。中午,伦敦唐人街挂满喜庆的红灯笼,然而街道上的中餐厅异常冷清,与平日里人声鼎沸的热闹景象形成鲜明对比。“我们正面临艰难的时刻。”经营中餐馆的马先生告诉英国广播公司(BBC),英国上周五首次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后,他们就不断接到顾客取消预约的消息,4家分店的预订数量骤降50%。这家平日里大排长龙的饭馆如今空空荡荡。位于美国费城、加拿大卡尔加里等城市的唐人街,相似的一幕也正在上演。
在中国暴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之际,有的国外民众选择远离让他们现下感到“不舒服”的中餐馆。相对应的,有经营饭馆、咖啡馆的业者选择远离华人顾客。连日来,《环球时报》驻德国、澳大利亚等国的特约记者听到不少来自当地华人的抱怨,比如想要进入餐厅时被婉拒,握手时遭到拒绝,坐公共交通工具时邻座的人会立刻换座或者竖起衣领,等等。一名在澳大利亚餐馆打工的中国留学生告诉记者,现在常有顾客问他最近有没有回过国。有人使用现金付账时,从远处将钱扔到柜台上,然后立刻躲开。
“很多时候,难以分辨合理的担忧与明显歧视之间的界限。但实际上,某些保护措施等同于对种族或民族的脸谱化认识。”美国《纽约时报》如是称。
更令人难以接受的是,少数国外民众借机对华人进行嘲弄,赤裸裸地发起种族主义攻击。在澳大利亚,当地华人在戴口罩问题上陷入尴尬境地:戴的话怕被嘲笑、捉弄;不戴又担心被传染。正在墨尔本留学的黄先生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前来参加自己毕业典礼的父母近日戴口罩出门时碰到一名本地青年,后者故意对他们打了个喷嚏,两名白人女生因此在旁嬉笑。悉尼一家咖啡厅日前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众怒,其前台招牌上写道:新型冠状病毒不会持续太久,因为它是“中国制造”。
美国《时代》周刊3日的文章描述了10岁美籍华人男孩康纳与他朋友最近的遭遇:当两人玩耍时,另外几名男孩围了上来,想要与他们玩一个游戏:测试他们是否有冠状病毒。康纳的母亲说,那些男孩乐此不疲地“表演着恐慌和愚昧的样子”,而她的儿子“既沮丧又愤怒,但并未发作”。
柏林中国问题学者莱希贝格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一些西方媒体及媒体人要对这些种族歧视现象的出现负责任。法国《皮卡尔信使报》、澳大利亚《先驱太阳报》、德国《明镜》周刊此前以“黄色警报”“中国病毒”等为题大做文章引发舆论强烈反弹。西德广播电视台主持人波尔内曼最近在推特上发布一张题为“冠状病毒桶中的三个中国人”的漫画被指责是“种族主义”。漫画里中国人戴着清朝的帽子,留着长而细的胡须。“当中国正与时间赛跑对抗疫情时,部分媒体却丧失人性,仍然带着意识形态来攻击中国。”莱希贝格批评道。
被针对的不只是中国人。美国《福布斯》杂志的美籍韩裔记者萨拉·金描述道,一名男子近日在街头冲着她说:“看那边的日本妞,不想染上冠状病毒就远离她。”在法国,一名越南女子对《世界报》讲述道,一名汽车司机对她大喊:“留着你的病毒吧,肮脏的中国人……法国不欢迎你。”这名司机同时飞快地开过一个水坑,溅了她一身水。
中国学者:“黄祸论”仍有遗存
“一种新病毒激起古老的仇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撰稿人杨致和1月30日发文称,如今,互联网充斥着将中国人视为“替罪羊”的声音。说到底,引发这种种族主义现象的是一些藏在深处且司空见惯的东西。仇外情绪早在新型冠状病毒之前就出现了,历史表明,它的暴发将可能更难以遏制,更致命。
“‘黄色威胁’又回来了。”德国《世界报》3日回顾道,从19世纪末开始,“黄色威胁”是欧洲人对中国人的侮辱写照。所谓的远东威胁构成了欧洲殖民主义、德国威廉二世时代扩张主义欲望的思想温床。当时,德皇威廉二世称东亚人为“黄祸”。
同样在19世纪下半叶,恐华声浪高涨的美国通过《排华法案》,完全禁止来自中国的新移民,并规定在美华人无法成为美国公民。直到今天,该法案仍是美国历史上唯一明确基于种族而限制一个群体入内的法案,并持续长达逾60年。1943年,美国做出调整,但每年仅为华人提供105个移民配额,直至1965年推翻按国籍进行移民配额的做法。
德国中国问题学者莱希贝格认为,如今,西方主流社会在种族歧视问题上讲究“政治正确”,不需要担心最近针对华人的种族主义现象会进一步蔓延。不过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4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现代文明的‘外衣’下,种族看似不能为西方政治正确的话语体系所容许,但直到现在,种族歧视和‘黄祸论’在很多人的内心仍有遗存。一旦有合适的‘气候和土壤’,就会爆发出来。”
在看上去越来越开放、包容的西方社会中,针对华人等亚裔群体的种族歧视现象并没有根除。在澳大利亚,有人曾在大学开学日张贴“禁止中国人入内”的海报;在德国,不少人认为相较于亚洲人自己外貌更加出众,曾任欧盟数字经济专员的德国人厄廷格在2016年的一次演讲中,用“眯缝眼”等字眼形容他接待过的一个中国代表团;另外,尽管中国品牌越来越受到认可,但在不少德国人眼中,“中国制造”仍然是低质量的代名词。
在CNN看来,对西方社会来说,针对食品卫生议题对中国发起攻击也成为一种传统。对于那些蔑视或嫉妒中国人的西方人而言,此类攻击能让中国人看上去是个“异类”,他们能借此声称中国人难以被其他“文明”国家接受。早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不少美国报纸曾做出“美国华人吃老鼠,蜗居于卫生条件差、人口过度密集的环境”等歧视性描述。到了2017年,德国服装电商Spreadshirt在T恤上印制“救一只狗,吃一个中国人”“救一条鲨鱼,吃一个中国人”等语句引发中方强烈不满,但德国《图片报》却为德企这种做法叫好。
美国女作家泽巴·汗2月1日撰文说,将快乐建立在一个群体的痛苦之上,并取笑其饮食习惯是老式的东方主义行为。通过东方主义这一“知识”架构,西方社会将自己定位为优越的一方。“然而,当数以百万计的美国人得流感时,我们为何不取笑白人吃的古怪东西?比如落基山脉牡蛎(其实是牛睾丸)和牛羊杂碎?”“如果这一病毒来自英国……我想我们不会这么对待盎格鲁-撒克逊人。”加拿大医生鲍曼对媒体说,全世界的人都吃野味,这并非中国或者亚洲人专属。
英国自由撰稿人萨姆·潘对BBC说,在当今世界,亚洲人遭受的种族歧视常常被忽视,没有多少人为这一议题发声。现在,国际媒体都在集中讨论针对华人乃至亚裔的种族主义现象,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2020年,人们为何仍未吸取教训?
2004年,加拿大学者佳利安娜·梁发表题为“黄祸论再临”的报告,对加拿大华裔与东南亚裔群体在“非典”时期受到的影响进行分析。“‘非典’危机对这些社区成员的精神、心理、情绪都造成了伤害,”梁写道,“种族主义带来的后果是复杂的,它会对人的自尊、自我认同以及自信产生影响。”近日,她在推特上发文说,自己在新型冠状病毒暴发后又看到类似规律。
美国《时代》周刊称,随着社交媒体日益普及,在发生公共紧急事件期间,不实信息、种族偏见和散布恐慌等行为也会加剧。在2009年暴发H1N1流感期间,墨西哥人和许多拉美人曾被当作替罪羊,在2014年暴发埃博拉病毒时,非洲裔群体遭到类似对待。“我曾以为我们已从过去吸取经验。”在加拿大安大略省行医的阿莱姆说,但到了2020年,同样的状况仍然发生了。
“每一场新危机都沿袭类似的剧本,科学家、流行病学家、医护人员和政要们都竭力确定新威胁的特征并遏制它。但每一场流行病也不一样,它们可以成为反映社会现状的一面镜子。”美国《大西洋月刊》说,近年来,世界上的反移民言论和孤立政策逐渐蔓延开来,这些都在中国爆发的这次危机中得到印证,比如美国针对中国采取的旅行警告以及相关的隔离检疫措施。
崔洪建也表示,近年来西方整体处在民粹的政治话语环境中是引发这轮种族主义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民粹最大的特点就是强化身份,区分自己与他人的不同,由此导致偏见被放大。”崔洪建说,尽管西方主流政治阶层在这方面仍然是较为清醒冷静的,但民粹的崛起有时会让政治决策不得不对民意或极端舆论让步。
崔洪建同时认为,此轮种族歧视现象集中重现与西方国家近年来对中国的认知变化有关。他表示,与以前相比,中国和世界的交流与联系更紧密了,这导致一些西方人对中国崛起的恐惧与担忧日益增加。西方舆论会利用一些机会,以带有种族色彩的方式论述和中国保持距离。
不过,也有像BBC这样的媒体在相关报道中强调,最近发生在英国的种族主义事件是“偶然现象”。国际社会主流舆论同时不断传递正能量的声音。世卫组织、美国疾控中心(CDC)和其他国家的官方机构反复敦促人们反对种族歧视、有关成见和假设。2月1日,意大利佛罗伦萨市长纳德拉在推特发起“拥抱一个中国人”的活动,该国民众随后纷纷响应,在社交媒体上发布拥抱合影。
“摒弃对华人的冠状病毒种族歧视。”“德国之声”网站2月1日刊文说,任何看起来像东亚人且流鼻涕的人,如今都被怀疑携带病毒,这种看法不但没有意识到中国居民是这次病毒暴发的最大受害者,也没有意识到北京正通过前所未有的透明度全力遏制病毒传播。新型冠状病毒并非只有中国人才会感染,在入侵人体前,它不会看其肤色和国籍。文章呼吁,“此时,人类需要的是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