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考验中小企业数字化生存能力(图)
新型冠状病毒肆虐中国。从1月23日武汉封城至今已近四周,确诊、疑似、死亡等各种数据一路飙升,目前,仍未见拐点将至的迹象。另一方面,元宵节已过近十天,复工、复产迫在眉睫。为此,一些非重疫区省份陆续发布复工、复产公告,以纾企业之困。然而,个别省份出现了因复工导致的聚集性疫情,让本就艰难的复工、复产蒙上了阴影。
几周以来,国人对于疫情的严重性已有基本认知,但对疫情给中小企业(包括微型企业)乃至中国经济造成的后果还缺乏了解。近日,清华大学朱武祥教授对995家中小企业受新冠疫情影响的情况及诉求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 “账上现金余额能维持企业生存的时间”一项给出了惊人的数据:34%的企业只能维持1个月,33.1%的企业可以维持2个月,17.91%的企业可以维持3个月。也就是说,近1/3的企业只能维持1个月(马上不可维系),2/3的企业最多维持2个月,85.01%的企业最多维持3个月。
再来看另一组数据,根据国家统计局多年来的数据统计,中国中小企业贡献了2/3的GDP,创造了80%的城镇就业,创造了50%以上的税收。由此可见,中国的中小企业与中国经济系高度同构的关系,而新冠疫情已迫使大多数中小企业步入绝境,对于本就处于下行轨道中的中国经济亦是雪上加霜。
针对中小企业当下的困境,许多专家学者给出了处方,主要着眼于资金链断裂这一核心问题,具体政策建议聚焦于政府政策支持和企业自救两个层面。本文所要论述的则是关于数字化转型对于企业自救的重要意义,这是为公共舆论在一定程度上忽视的。
所谓数字化,就是从消费端到供给端的全域、全场景、全链路的数字化,分为品牌、商品、销售、营销、渠道、制造、服务、金融、物流供应链、组织、信息技术等11大商业要素。企业正是基于数字化的闭环来进行智能决策,实现对市场需求变化的精准响应、实时优化和智能决策。今日企业的智能化决策,系数据支撑下的高效决策乃至于自动化决策,即令在新冠疫情这样具有高度风险和不确定的情形下,也能让企业不至于完全束手无策,提供一定程度的自救决策。
在笔者看来,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其实回答了一个非常古老的问题,即经济社会中人们如何才能够确使那些为每个社会成员所知道的资源得到最佳使用的问题,也就是如何才能够以最优的方式把那些资源用以实现各种惟有这些个人才知道其相对重要性的目的的问题,简而言之,它实际上就是一个如何运用知识的问题。移动互联时代,知识在社会经济中的运用变成了数字在经济社会中的运用,说到底,数字就是知识,而数字化就是知识的运用。
从具体的商业环节的数字化、在线化进程来看,过去20多年,消费端的消费者、营销、零售以及部分批发环节,已经在较大程度上实现了数字化和在线化,并开始反向倒逼和拉动设计、研发、采购等供给端各个环节的数字化、在线化。也就是说,多年的数字化、在线化进程,供给端并没有完全跟上消费端的步伐,因此,还有长足的路要走。换一个视角解读,当下,日益被中国中小企业所依赖的互联网技术体系正在从价值传递的交易环节渗透到价值创造的生产环节。
事实上,中国政府也看到了数字化对于深受新冠疫情影响的中小企业的重要性。2月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帮助中小企业复工复产共渡难关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复工复产、财政扶持、金融扶持、创新支持、公共服务、统筹协调等六方面20条措施,帮助广大中小企业实现有序复工复产,渡过难关。其中第13条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表述如下:大力推广面向中小企业的互联网平台服务,积极推行网上办公、视频会议、远程协作和数字化管理,以此为基础全面提升中小企业管理信息化水平。帮助提供线下服务的企业创新商业模式,拓展线上服务。加快5G、工业互联网应用部署,推广一批适合中小企业的工业软件应用,支持中小企业提升敏捷制造和精益生产能力。支持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以网络化协作弥补单个企业资源和能力不足,通过协同制造平台整合分散的制造能力,实现技术、产能与订单共享。
工信部的通知,从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模式创新、新科技、产业内协作四方面给出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措施,内容全面、详实。由于新冠疫情防控需要杜绝人群密集,同时,短期内难以做到全面复产、复工,那么,对于企业而言,当务之急便在于如何在模式上进行创新,即如何把线下业务搬到线上。这是眼下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点,亦是仅次于外部输血(提供资金链)的重要决策,而且,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属于自救,更具有主动性。
我们知道,传统制造业和餐饮等服务业都是切切实实的实体经济,至少在生产供给层面离不开人们的具体劳动,但这部分企业数字化转型也势在必行。而另一部分从事三产的企业,它们可以依凭数字化转型度过这个寒冬。比如教辅产业,教育机构可以通过平台数字化建设,把教室搬到互联网上,尤其在被年轻人喜闻乐见的直播技术加持下,可以将传统课堂的师生互动延伸到手机屏幕,更加逼真地还原真实教学场景。另一个例子是包括眉州东坡、真功夫在内的31家餐饮企业报名淘宝直播,把后厨改成直播间,让大厨直播带货,用网上的销售增长弥补线下停业的损失。
同时,中国有着为数众多的数字化生态平台。疫情当前,如何发挥平台的“生态效益”,与中小企业分享数字化能力,促进产业内抱团协作,进而结成具备一定抵御风险能力的共同体,考验着所有平台。以阿里巴巴为例,其最近出台的帮扶商家细则,致力于帮助企业和商家自我造血,提升数字化能力,比如允许全国所有线下商户均零门槛免费入驻淘宝直播、免费使用运营工具;淘宝大学推出多项线上免费课程,在线辅导商家运营;菜鸟将开放智慧供应链大脑等数智产品和专属服务等等。当然,平台渡人亦是渡己,所有人都在抗疫的同一条船上。
以更长远的眼光视之,中国经济已然告别了高歌猛进的粗放式增长年代,自加入WTO后多年来成为比较优势的人口红利也已不再,经济结构面临着巨大的转型压力。从这个意义上而言,作为中国经济中流砥柱的中小企业之数字化转型属题中应有之义,而数字化也正是中小企业渡过眼下难关的重要工具之一。
(注:作者是数字经济智库研究员翁一,仅代表作者观点,仅供读者阅读参考,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