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患者核酸检测为何三次“阴阳互转”?医生分析(图)
2月17日CT检查显示肺部有感染,核酸检测呈阴性。”
“2月19日再次进行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
“2月21日第三次进行核酸检测,结果显示阴性。”
。。。。。。
这是湖北患者陈华(化名),向健康时报记者求助自己在新冠病毒肺炎检测上的遭遇。
陈华提供的接诊单上被医生写上“新冠肺炎临床诊断病例”
陈华介绍,2月中上旬出现发烧的现象,随后服用退烧药、消炎药后,但一直没有好转。2月17日在湖北省中医院进行就诊CT检查显示“肺部有感染性病变,考虑病毒性肺炎的可能”,然而在当天的核酸检测结果要等到2天之后才能出来。随后,陈华全家进行了隔离。第二天,陈华的孩子被确诊为“新型冠状肺炎”。
陈华提供的CT检查报道单
2月19日,陈华接到电话被告知核酸检测呈阴性,当天在隔离点第二次进行核酸检测。2月21日第二次核酸结果显示为阳性;同样在2月21日在隔离点又进行了第三次核酸检测,2月23日陈华被告知第三次核酸检测结果再次为阴性。
阴性、阳性、阴性。。。反反复复,这其中是什么原因呢?
为什么会出现“阴阳互转”?
作为援鄂医疗队一员的株洲市中心医院感染内科主任医师谭英征告诉健康时报记者,只要出现一次核酸检测呈阳性,理论上就可以确诊为新冠肺炎。因为核酸检测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金标准”。核酸检测是测新冠病毒的基因标志物,不管之前测过多少次结果是阴性,只要测出一次阳性就可以确诊。
至于为什么“第一次呈现阴性,第二次出现阳性”,谭英征医生分析主要有2个原因,第一个和“病毒载量”有关。第一次的时候病毒可能刚刚进入人体不久,病毒还没有大规模复制,病毒载量过低,所以核酸检测并没有检测出病毒;第二个原因,可能是和鼻咽拭子检测以及新冠病毒的特殊性有关,因为新冠病毒主要攻击的靶器官的肺部,病毒主要集中在肺部,肺属于下呼吸道,而我们咽喉部是上呼吸道,上呼吸道、包括鼻咽部的病毒量很少,主要集中在肺部。此时,如果采集鼻咽试子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很可能是阴性的。
2020年2月19日,在国家卫健委正式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实验室检查中增加了“为提高核酸检测阳性率,建议尽可能留取痰液,实施气管插管患者采集下呼吸道分泌物,标本采集后尽快送检。”
此前,国家医疗专家组成员、北京地坛医院感染性疾病诊疗与研究中心首席专家李兴旺在国家卫健委发布会上也表示:“从呼吸道标本来讲,肺泡灌洗液敏感性要高于痰的结果,痰的结果又高于鼻咽部的。”
这就是说,从核酸检测所采集的样本来看,肺泡灌洗液的检测结果通常是最准确的,而痰液的准确性其次,鼻咽试子检测的准确性最低。危重患者的诊断率之所以高,就是因为能够采集到肺泡灌洗液,但是一般人无法都去采集(肺泡灌洗液)。
最后,为什么第三次检测又转为阴性?谭英征医生分析,很可能是鼻咽试子检测出现假阴性,有部分患者可能是出现自身病毒清除,也有可能是患者自身痊愈了。此前,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介绍,新冠肺炎实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如果患者身体抵抗力比较好,一般会在感染后的3-4周产生大量病毒抗体,消灭了病毒。在方舱医院早期,就有很大一部分年轻、身体较好病人在服用奥司他韦、连花清瘟后等药物后又恢复了。理论上这些药物都不是抗新冠病毒的药物,就是身体产生的抗体起了作用。
目前陈华被集中隔离,已经没有发烧、咳嗽等症状,每天会有医生进行询问病情并发放一些中成药,正在等待通知再一次进行临床检查和核酸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