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经说说为什么在澳洲不需要囤货
简单说说我为什么不主张囤货。
囤货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居家隔离不能外出。但首先全澳洲现在只有52例确诊,有密切接触的可能有几百人,需要囤货的可能也就这些人而已。
就算澳洲像中国一月末二月初那样爆发,相信生活物资也是供应得上的,因为每个人的消费量是基本固定的,不会因为感染了病毒而胃口大增。
(图片来源:网络)
国内爆发初期也出现过货架搬空的现象,但慢慢地超市供货也跟上了。就拿最严重的武汉来说,从封城开始缺的一直都是医疗资源,而不是衣食用品,各种团购配送还是很给力的,没听说有人担心会饿死。
澳洲的两大本土超市都是可以网上订货的。澳洲的物流不如国内发达,但也没有慢到足以闹饥荒的程度。就算物流来不及送货,让亲戚朋友代购也是没问题的。
很多澳洲人都是热心助人的活雷锋,只要发出求助信号,不信没人响应。这里面当然也包括我们澳洲华人,今天转的次条文章就是讲的墨尔本爱心送菜小分队的故事。
(图片来源:网络)
有人说万一疫情严重异常,隔离的人都比送菜的多了怎么办?还是拿武汉来举例子,到现在确诊两万多例了,相信大部分都在家隔离吧,上千万人的饮食不也供应上了?
而且按照澳洲人的生活习惯,一般都是在冰箱里囤一周口粮的,我指的是新鲜肉类和蔬菜。至于冷冻食品、大米面粉、饼干零食什么的,我都会时不时都会在超市抓一两袋回家以备不时之需。
就拿我家的日常存货量来说,在不考虑食物品质的前提下,保证一到两周不饿肚子是没问题的。囤卫生纸就更加无厘头了。通常家里买一次卫生纸都够用一个月的,为啥要为了两周的需求去囤一年的货?
想想自己的屁股也没那么娇嫩,小时候废报纸都用过不知多少次。就算用没了,麻烦点冲个澡也可以解决。恐慌性购买导致的货物短缺属于“自证预言”。
由于群众产生了货物短缺的心理预期,于是纷纷前往超市抢购,结果真的导致了货物短缺。澳洲是人均GDP排名前十的国家,相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其实消费品是过剩的,饭店用餐也经常看见浪费的剩饭剩菜。
疫情之下可能生活品质会有下降,但如果说会导致老百姓饭都吃不饱,我觉得绝无可能。
如果真的要出现了电影中的那种末世场景,囤再多的口粮也是没有用的,除非另外囤上枪支弹药。应对疫情最应该担心的还是政府,因为医疗资源需求会直线上升,短期内肯定供不应求。
但生产力总是有限的,怎么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是关键。所以政府一直号召普通人出门不要戴口罩,除了因为用处不大,也是一种不必要的资源损耗,可能反而会造成医护用品紧缺。
一旦疫情爆发,投入人力物力很要紧,收诊和救治效率很要紧,但更要紧的是政府统筹调配资源的能力。
否则物资丰富、效率高强的世界工厂,也不至于出澳门购买武汉口罩、大理征用重庆物资、捐赠口罩去向不明、捐赠蔬菜烂在仓库里的奇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