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电视台员工:看到2月工资单,傻眼了(组图)
2月份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了多个行业,新闻媒体行业大量员工居家在线办公;影视行业大量剧本组停拍,主创歇业。财务支出成本,时间成本进一步增加。
在财务吃紧的情况下,停工,居家办公能保证正常的工资发放吗?
“看到2月工资单,我傻眼了”
近日,某线电视台员工吐槽,“ 3月25日看到2月份的工资单,我傻眼了,只发了3500,几乎就是发了基本工资。”作为体制内单位,电视台的普通员工的基本工资普遍不高,同级职位之间差异不大,这一疫情特殊月份的工资恐怕也接近于正常工资的60%了。
在此情况下,长期处于低薪水准下的员工恐怕很难再忍,但是想想特殊时期单位依然能保障正常的公积金社保缴纳,不至于裁员,也不至于断了月供,餐补药补也同时,“外面的世界”不知道怎么样的揣测与自我安慰也出现了。
活下去的是“勇士”
活不下去的是“烈士”
有制片人表示,“能发出工资就不错了。”也有小型民营影视公司从业人员表示,社保正常缴纳要倒贴钱。民营影视公司而言,能活下去才能保障员工的生存,能活下去的都是“勇士”,活不下去的算作“烈士”,他们没有“避风港”。
民营影视公司,商业化媒体等行业机构,更多的是凭实力自己的“扛”,对于员工来说激励机制更加灵活,更加立竿见影。如果说,体制内更像大锅饭,能者多劳;体制外则是能者多得,不行就走人。而在疫情特殊时期,裁员的档口,也是能者留,闲者走。
行业降薪潮,可持续
电视台员工只发基本工资总额是疫情期间居家办公,绩效打折的特殊情况。同样,最初宣布降薪裁员的新潮传媒,其高管降薪20%也是疫情期间的一种不得已的选择。总体而言,这波疫情对广电影视从业者的收入产生了影响,但实际上收入压力近几年就已经出现了。
从广电影视行业近几年的薪酬福利情况来看,总体呈下降趋势。广电面临广告盈利压力,影视行业遭遇新的洗牌,大环境不佳是支出不增反降的根源。曾有中西部年近40岁的电视台高级记者表示,8年前收入能达到2W +,最近几年收入腰斩,只有7000块。同样,影视公司倒闭,从业者改行卖保险的新闻也已经不新鲜。加剧了行业的降薪裁员潮。
逆势开高薪
媒体有多渴求人才?
最高是裁员,降薪,取代也有部分公司表示不裁员,整体薪水压缩,还有部分媒体,其中南方报业下属媒体开出百万年薪招聘高端人才。在疫情特殊时期值不值得花高薪雇人?到底什么样的人才才是媒体想要的高端人才?能不能带来实际性推动作用?这是摆在很多公司机构面前的问题。
总体保守,个别突围,是媒体招聘人才的基本态势。大部分媒体不会在这个时候花钱请更多人,尤其是成本很高的所谓“高端人才”。但是,个别媒体“逆势”招聘,,说明确实确实是“求贤若渴”。传统媒体需要新型人才拉动改革,影视公司需要高端管理人才来推动向好经营,越是大环境不景气,行业低谷期,大家更多考虑的是如何”跳出来”,触底反弹,人才是十分关键的。
高薪招聘,还需量力而行
但是,用好人也很关键。一位电视台技术部门的员工表示,广电技术部门对社会招聘的员工普遍开出了更高的薪水,与其他内部发展起来的员工存在不小的差异,这实际上而高薪猎聘进来的人才,也很快适应了到点下班,从不加班的“悠闲”工作环境,至于能不能发挥才能也很难评估。
而影视公司尤其是大型影视机构高薪招聘的现象也一直存在,并且一度成为上市影视企业财务报告的“重头戏”,一提到成本上升很多会加上一句“受高薪聘用人才因素影响导致了财务支出但是,很多企业千方百计招聘到所谓的“外部人才”流动性很大,不适应公司环境,职位匹配有偏差等都是原因。
总体而言,目前广电机构,行业公司合并存在裁员压缩成本的考虑,重组又希望有出有进,挖能人促成改革,促成改变,两方面转变都是要“谋发展” 。从从业者而言,居安思危,打磨本事,仍然是亘古不变的生存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