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媒:福建帮浮出水面,在美售卖中国概念被盯上(组图)
“福建帮”这个词,散发着一股江湖气。
它让人联想到散落海外各地,势力庞大的闽南系华人社团。中国香港和台湾、日本、美国,都不乏他们的身影,一般人不敢招惹。
中概股中,也有一群“福建帮”的身影。同样的,一般的投资者也不敢招惹。这不是偏见,也不是地域歧视,而是几十年来的投资活动中,前赴后继的“韭菜”们总结出的教训。
瑞幸咖啡的造假事件,不仅领衔了做空机构对中概股的一场轰炸,也勾起了一段段的“福建帮”往事。东南融通、中国高速频道、新日鲜、中国儿童护理、中国绿色食品,这些利用境内外信息不对称,通过财务造假玩着资本游戏的企业, 巧合的是都发家于福建。
能吃苦,敢搏杀,以“爱拼才会赢”走天下的闽商一度享有很高的声誉。来自福清的福耀玻璃曹德旺,龙岩双子星—字节跳动张一鸣和美团王兴,晋江出身的安踏丁世忠、恒安许连捷,优秀的福建企业家比比皆是。
但不可否认的是,全球资本市场对那些做假的福建企业避而远之也是客观存在的。这严重影响了福建企业的名声,甚至也传导至了所有中概股的身上。
武器:信息不对称
瑞幸咖啡在纳斯达克上市,一直被认为是个奇迹。
奇迹的点,在于其速度和体量。从创办到上市,瑞幸仅用了18个月,且42.5亿美元的规模巨大,成为了去年纳斯达克IPO融资规模最大的亚洲公司。
瑞幸咖啡于2019年5月17日,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股票代码LK)
行事高调的瑞幸咖啡从出生起就饱受争议,刚开始的烧钱,一上来就挑战业界巨头,线下店开张迅猛,取消补贴后的盈利点不明等等。这样的争议从未停息,即使在一路狂奔地冲进了纳斯达克,它也被人调侃为“民族之光”—割资本主义韭菜,补贴中国人民喝咖啡。
这样的调侃,最后明目张胆到“爆雷”后的第二天,一些门下店面海报上的宣传语上赫然印着“民族之光”。
或许这只是门下店的擅作主张,但这暴露了一件事—瑞幸咖啡就是利用信息不对称去境外资本市场吸钱。
信息不对称,是一个无法避免的事。语言、环境、文化以及投资者行为习惯的不同,都会客观形成境内外的信息不对称。作为境外上市公司,理应减少“巴别塔”的影响,尽可能及时地提供正确信息给投资者。
但如果有些人别有用心,一开始就把上市当作是“收割游戏”,那么信息不对称就成了最好的武器。
回顾近二十年的中概股“爆雷”事件,多数都是财务造假,而信息不对称使得舞弊行为没能在第一时间被发现。
本次瑞幸的爆雷同样是因为财务造假。4月2日,瑞幸公布了一份自查自纠的内部调查报告,COO及其部分下属伪造交易相关销售额22亿元人民币。消息一出,瑞幸股价一度大跌85%,盘中引发6次熔断。27美元左右的股价,跌到4美元。五天后不得不停牌了。
瑞幸官网公布的自查自纠的内部调查报告
业内人士分析,瑞幸咖啡大概率会被退市。而这还不算完,后面还会有着大量旷日持久的集体诉讼。
“爆雷”当天,董事长陆正耀没有第一时间道歉,还在朋友圈发文“更要元气满满”。然而事情发酵三天后,他就蔫了,“过去两年公司跑得太快,引发了很多问题,现在狠狠摔了一跤,接受一切质疑和批评,并会尽全力挽回损失”。
在监管体系缜密、法律法规健全的市场,“割韭菜”的代价可能远远超出了陆正耀的想象。
妙计:借壳上市
福建人陆正耀不是没感受过,财务造假给他带来的损失。
2012年,他的神州租车就想在美国上市。正是由于路演期间,多家中国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被曝光,牵连到了同属“中概”的神州租车。最终陆正耀只能暂停IPO发行。
据《南风窗》记者的统计,2012年之前,美国市场超过50只中概股,因违规操作、财务造假等问题被曝光,而在这其中福建系的企业最为“抢眼”。
改革开放后,坐拥交通资源和侨亲资源的闽南地区率先得到发展,涌现出一批从事制造业的中小企业。伴随着中国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的步伐,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由作坊变工厂、由工厂变集团的例子不在少数。
与中国入市同时行进的,是全球资本市场的“星探”工作。背靠全球最大市场,任谁都知道中国这片土地充满潜力。以高盛为代表的华尔街资本发掘了一大批大陆公司,帮助他们在美国上市。境外资本加身,年轻的张朝阳、丁磊等人成为互联网浪潮下的第一批亿万富翁。他们的成功,刺激到了不少有实力的福建老板。
由于规模大小、财务状况、盈利预期等条件不满足在美直接上市的条件,起初中国企业一般采取“曲线救国”的方式—反向并购(reverse merger)。
OTCBB(Over the Counter Bulletin Board)即美国场外柜台交易系统,对企业没有任何规模或者盈利上的要求,只要经过SEC核准,就可以向NASD申请挂牌,而挂牌企业只要按季度向SEC提交报表,就可以在OTCBB上市流通(来源: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官网)
并购的主体一般是美国场外电子交易板(OTCBB)的壳资源。许多在此板交易的股票并没有在纳斯达克股票市场或任何一个国家的证券交易市场上市。这里是培育转板上市企业较重要的场所,拥有大量的壳资源。
2004年成立于福建福州的中国高速频道,便是2009年通过反向并购借壳的方式在美上市的,次年转板至纳斯达克上市。这家主营车载广告的传媒公司,依靠投放显示屏在大巴、公共汽车以及车站机场等地播放广告,取得收益。
中国高速频道之所以能够一年不到从OTCBB转板至纳斯达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其“漂亮”的营收。2010年二季报中,它比竞争对手华视传媒的营收多了2200万美元,超过了70%。然而这个财报正是通过财务造假的方式实现的。
这个营收虽然帮助中国高速频道转了板,但或许是数字过于漂亮,两个月后就东窗事发了。先是被香橼研究(Citron Research)质疑“虚造财务报表”,次年被浑水研究(Muddy Waters Research)评级“强力卖出”。刚刚股价攀上23.97美元新高的中国高速频道,在纳斯达克上市不到一年,便被扫地出门。
中国的民营企业讲究“帮扶带”,某个地方的人做某个行业发了家,当地的乡亲就会群起做类似的生意。这一点也存在于宗亲传统浓厚的闽南地区,晋江服装、莆田仿鞋、南安石材,集群效应明显。
瑞幸咖啡董事长陆正耀
可能是“帮扶带”的过程中走了歪路,也无从考证是谁开启了财务造假上市的先河。只能从结果上来看,到美国证监会大范围处罚造假的中国上市公司时,已经有超过300家的中国民营企业通过这一方式赴美上市。
2010年以来中概股由于频频被揭露财务造假,掀起了一波“猎杀中概股”的高潮。仅2010年,在中国概念股中,有近30只个股股价遭腰斩。
特别是福建系为首的在OTCBB的反向收购上市,是造假的重灾区。
法宝:权威背书
OTCBB买壳上市的方式,到了美国证监会大规模处罚的后期,已经变得不好使了。
美国人不是傻子,出现如此大范围内的舞弊行为,一定是哪里出了漏洞。不少中国公司为了进一步取得美国人的信任,买完壳后往往改头换面,股名前加个China。中国清洁能源、中国绿色农业、中国教育集团、中国高速传媒皆是如此。
售卖“中国”概念,中概股的名字也与此不无关系。这些打着中国旗号的企业,据中国经济网的数据,2009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股价平均上涨130%。
做空机构们其实早就嗅到了不对劲,更别说中概股们“老逮着美国一只羊薅”的行径了。只不过做空是要给证据的,信息不对称下的调研活动,着实费了些工夫。
做空公司雇佣在地调研团队,扮顾客,录录像,记笔记,甚至通过数人头方式得出营业数据是否造假的结论。不少行为甚至游走于法律边缘,只为揭露某些公司的造假行为。
这一次浑水在瑞幸咖啡店里录了几万小时的视频,正是调研机构的惯用手法。
大规模处罚后,境外市场优胜劣汰了不少造假的中国公司。但还有什么方式比华尔街圈钱速度更快呢?消停几年后,中概股们又蠢蠢欲动了,这次不走偏门,直接上了IPO。
美国华尔街纽约证券交易所
IPO直接也有成功过,东南融通就是于2007年10月,中国首家在纽交所上市的软件企业。当时东南通融可谓是名门出身,高盛和德意志银行为其做承销商,德勤为其做审计,老虎基金投资2500万美元,可谓名正言顺。
然而这家厦门公司,最终也未能逃过造假被退市的命运。2011年4月,香橼质疑东南融通涉嫌财务造假。5月,德勤辞任审计师。2011年8月,东南融通正式解体。此时距离香橼发布报告不过4个月。
或许是有些高管早早脱身了,虽然公司没保住,但个人赚得盆满钵满。福建老乡们的故事,并未转化为陆正耀的反面教材,甚至成了正面激励。
瑞幸咖啡从一开始,就是奔着境外上市去的。陆正耀总结了神州租车赴美上市的失利,为瑞幸配备了强大的顾问团队。
招募说明书显示,瑞士信贷、摩根士丹利、中金公司和海通国际为瑞幸IPO的联席主承销商,审计机构是安永华明,金杜律师事务所、竞天公诚律师事务所为中国律师团队,达维律师事务所、佳利律师事务所为美国律师团队。
大投行,大会所,大律所,正是这样的权威背书,让瑞幸得以极速在美上市。
等待瑞幸的可能是对投资人的高额赔偿和高管的牢狱之灾,陆正耀这次玩得有点大了。
境外市场并非法外之地,只要当惩罚够狠,伤及其骨,才能断绝不怀好意者们想要在境外市场玩弄信息不对称的邪念,也才能保护到安分守己、真正谋发展的良善企业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