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一待出院新冠患者突发心脏骤停死亡,尸检时在肺部又有重要发现(组图)
随着越来越多新冠患者被治愈出院,无疑鼓舞了人们战胜新冠病毒的士气。但是接二连三曝出的康复者核酸检测呈阳性案例,却又让人忧心忡忡,引发了公众对于“复阳”问题的关注。
针对该问题,已有多种猜测,其中包括检测盒不准确、采样不规范、病毒未完全脱落等等。但近日中国科学家通过对一例特殊病例的分析,发现了让人更为震惊的结果。
这一研究结果于4月28日发表在权威期刊《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上,题目为《待出院患者肺组织中SARS-CoV-2残留的病理证据》“Pathological evidence for residual SARS-CoV-2 in pulmonary tissues of a ready-for-discharge patient”。通讯作者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陆军军医大学教授卞修武,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刘新东教授等人。
该研究针对的是一名78岁的女性患者。她由于跌伤在2020年1月27日入院,该患者报告1月25日接触过新冠患者。入院后,她的核酸检测呈阳性,随后出现新冠临床症状,并开始接受治疗。
在接受抗病毒治疗后,这名患者逐渐好转。从2月8日至10日,医院对鼻咽拭子样本进行的三个连续PCR检测,皆显示SARS-CoV-2阴性。从2月11日至13日,患者的病情得到明显改善,CT检查显示肺部炎症吸收。根据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这名患者达到可出院的标准。
然而,2月14日,也就是一天后,这名患者却突发心脏骤停死亡!
由于医学界目前对Sars-CoV-2(新冠病毒)会对康复患者造成怎样的影响还没有定论,因此研究人员认为,该特殊病例表明“迫切需要了解这种病毒感染的发病机制”。
对这名妇女进行尸检后,在她的肝脏、心脏、肠道、皮肤或骨髓中均发现冠状病毒的痕迹。然而,研究人员在她肺部深处的组织中发现了完整的病毒株。他们将组织样本放在电子显微镜下,以确认完整的冠状病毒包裹在冠状壳内的存在。
电子显微镜显示:在有纤毛的细支气管上皮细胞和具有层状体特征的II型肺泡上皮细胞(type II AE)中均存在清晰的冠状病毒颗粒。病毒颗粒的直径为70–100 nm。此外,研究者使用抗SARS-CoV-2核衣壳的单克隆抗体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IHC)染色,也确认肺组织中存在SARS-CoV-2病毒。
不过,隐藏在肺部深处的菌株没有引起任何明显的症状。肺部组织的损伤通常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但由于身体其他部位没有病毒,检测起来很困难,因为大规模使用的检测方法无法从肺部深处提取样本。
这是首个报告在康复者体内肺部深处发现隐藏新冠毒株的案例,也为鼻咽拭子连续3次PCR阴性的肺部病毒残留患者提供了首个病理学证据。
因此,研究人员强烈建议利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对出院患者的病毒核酸进行PCR检测,延长检疫时间,并及时对出院患者,尤其是患有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进行后续医学检查。
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是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它是利用支气管镜向支气管肺泡内注人生理盐水并随即吸出,收集肺泡表面有效液体,检查其细胞成分和可溶性物质的一种方法。
但对此有专业人员提出了反对意见。他们认为,这不太现实,这种诊断方法比鼻拭子或咽拭子更复杂、更耗时、也更昂贵。“患者会遭受太多痛苦,而且无法保证100%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