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1月22日 19.0°C-20.9°C
澳元 : 人民币=4.71
布里斯班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吃小亏赚大钱!中国经济“突围”成功,但风险仍在(图)

2020-05-04 来源: 多维新闻 原文链接 评论5条

对于那些反对全球化的人来说,新冠疫情提供了一个极好的理由。《经济学人》(Economist)一张本来是表现如何阻止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大流行的封面照片,流传到网络上,被解读成了一张暗示全球化走向穷途末路的照片——很多国家“关闭边境”,更多人还发现全球制造业的脆弱,供应链并没有做好应对大型流行病的准备……

《经济学人》刊发的文章预计,“病毒给了那些反对全球化的政客以理由,各国可能跟随美国向内转变并关闭边界,工业全球化进程或许会退缩。”还记得2019年初,有经济学家就用Slowbalisation(慢化)来表达对全球化未来前景的失望。而后贸易战、脱钩论,如今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给过去三十年的全球化重重一击。此为第三篇。

但,如果冷静想一想,这次疫情或许只是给了我们一个反思全球化的契机。多维新闻就此将推出系列文章,从全球化的发展、中美两国分别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全球化当前面临的问题等角度剖析时至今日,全球化到底经历了哪些变化。

吃小亏赚大钱!中国经济“突围”成功,但风险仍在(图) - 1
疫情更凸显了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重要地位,但这也促使其他国家开始反思是否对中国的供应链过于依赖。(视觉中国)

事实上,中美贸易的大部分利润被美国赚走了。比如说生产一台苹果手机,中国可能只赚几十元,而美国会赚上千元。中国企业的利润率远低于美国,这是全世界都知道的事实。但中国政府和大部分企业家都抱持极其顽强的精神,宁可利润低,也要想一切办法投资技术、扩大产能,让产业升级。当然,中国的巨大市场和银行为主的金融体系赋予了这种升级机会。中国的外汇管制,又使大量资本无法外流投资海外,资本回报率虽然低于美国,但被迫在中国国内自循环,寻找投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企业在很多工业门类已经实现了规模效应,不但在劳动密集型产业有比较优势,甚至在资本密集型产业也有了比较优势,并且还在一步步向上游爬升。

渐渐地,就像蚂蚁搬家一样,不知不觉中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不是这次疫情,很多人还真不知道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上有多重要”。

疫情持续至今,在全球制造产业链上,很多人已经注意到了中国的位置。世界制造中心意外停摆,连锁反应很快传导给全球产业链。比如,由于中国整车工厂延期复工,丰田(TOYOTA)在日本本土的发动机工厂,不得不暂停部分原本供应中国市场的生产线;再如,在电子消费品领域,人们感受到中国工厂引发的蝴蝶效应……类似这样的故事,经常能在各国报端所见。

但很多人或许没有想到,疫情也让印度制药企业感到紧张,担心原料药库存不足。据《金融时报》报导,印度一家大型制药集团的负责人警告说,印度各制药商可能面临严重的生产停顿。原来,印度是全球最大的仿制药出口国,但70%的原材料依赖中国。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料药生产和出口国,在维生素类、解热镇痛类、抗生素类以及皮质激素类等产品颇具竞争优势。中国是药品原材料的最大出口国,也是全球最重要的原材料消费国。

不仅是药品,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铜、铁矿石、镍、铝和液态天然气等关键工业原材料的价格大幅下跌。2月18日,铁矿石巨头必和必拓(BHP.US)公布了截至2019年12月31日的半年财报,受中国需求和铁矿石价格高企所支撑,必和必拓上半年营收高达222.9亿美元,净利润49亿美元。可见,中国的需求是很多原材料市场的支撑。

事实上,判断中国供应链、产业链不会因为疫情、贸易战等情况发生大规模外迁的原因,是因为中国不是单纯的生产者,而且也是全球最大的消费者。数据显示,在20个主要行业中,中国有17个行业的消费份额在全球总消费中占比超过20%。以信息电子行业为例,中国的手机销量大约占到全球销量的40%,电动车销量占到64%,半导体消费占到46%。当中国既是全球制造业的供应方,也是主要市场的时候,其国内供应链与产业链首先满足国内需求,因而不可能发生全部转移的情况。由于中国生产同时满足国内与国外市场需求,巨大的规模效应导致生产成本大幅降低,从而可以巩固中国全球制造业中心的地位,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具有这种优势。蚂蚁搬家,积少成多,开始时不被察觉,但规模效应一旦形成,这个趋势是很难改变的。

有人会问,如同美国产业升级替代生产发生转移一样,中国会否也发生类似转移?中国的情况是,随着中国向制造业高价值端前进,亚洲经济体与中国的产业联系将进一步强化,使得全球价值链的区域化属性加强,亚洲地区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地位更加巩固。中国是韩国、日本、东盟(ASEAN)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以韩国三星(SAMSENG)为例,在中国生产零部件,在越南组装。从中国转移到东南亚的服装业、电子业等,大部分供应链依然在中国国内,东南亚国家有限的劳动力规模使得他们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而不得不依赖从中国进口。未来或许有更多的下游组装部门迁往亚洲其他国家,但他们不会取代中国,而是形成更紧密的地区供应链体系。也就是说,全球供应链与价值链的确在市场化重组,但重组依然以中国为中心进行。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5)
_yukia
_yukia 2020-05-04 回复
中国人的应变能力强,对需求变化又非常敏感,所以企业转变也特别快,当然,也有坏处,就是很多时候会一窝蜂,变成品质参差不齐,所以也希望中国加强对品质监管
被宠坏的猫Black
被宠坏的猫Black 2020-05-04 回复
规模是中国致胜的法宝,产能一千万只口罩肯定干不过产能一亿的,如果对手把产能扩大到十亿只,如果没了中国市场,他一定就产能过剩。
UFO探麦当酥兔V
UFO探麦当酥兔V 2020-05-04 回复
世界都停摆,唯有中国在全球防疫战中提供大规模的医护用品。这就是明证。
瓶儿座的猪
瓶儿座的猪 2020-05-04 回复
既然如此,开香槟庆祝一下,厉害了我的国
OHRachel
OHRachel 2020-05-04 回复
突围个JB,国内那么多厂都倒闭员工喝西北风,世界经济都停滞,中国的出口占国内经济总量一半以上,微信圈里转个国内失业人数统计都要被讯戒删贴,然后你和我说中国经济突围了?是要死了吧!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