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拆毁印度哨所增兵5000 新德里为何挑动争端(组图)
中印边境近来再次升温。事态已经从5月初两国士兵近身互搏互扔石块,发展到了解放军增兵5000、印度陆军参谋总长视察边境、印度随之增兵、事态通报印度总理莫迪(Narendra Modi)、双方谈判数次未果的地步。以致于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5月27日突然在“推特”(Twitter)上称自己已向中印提出了调停边界问题一事。
到底是谁在挑起事端?此次摩擦会否发展成为严重的边界危机?
激烈对峙背景下的克制
中印边境对峙时常上演。
最近的新闻是5月5日,双方士兵在拉达克的班公错湖岸边对峙,互相指责对方侵入了己方领土。争执过程中,双方士兵拳脚相向、投掷石块,发生了大规模肢体冲突。5月9日,锡金地区也发生了类似事件。这两次事件并未引发高层的担忧,印度陆军参谋总长纳拉瓦那 (Manoj Mukund Naravane)当时称,这种“暂时和短暂的对峙”时有发生。双方已经“撤出”。
但事情显然没有这么简单。一度认为边境“无大事”的纳拉瓦那5月23日视察了驻扎在拉达克地区列城(Leh)的印军第十四集团军总部,这一行动预示着中印边境情况已经变化。
印度官员5月25日在简报会上表示,中国已经搭建了约80至100顶帐篷,印方搭建了约60顶帐篷,供士兵住宿。印度官员还表示,双方都在挖掘防御工事,中国的卡车一直在向该地区运送设备。
莫迪5月26日与国家安全顾问多瓦尔(Ajit Doval)、国防参谋长拉瓦特(Bipin Rawat)上将以及三军领导讨论了这场对峙。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印度能够采取的措施,会议决定诉诸外交途径,同时在边界保持强硬的军事姿态。
印度媒体则提供了更多的细节:解放军在几个地点越过了中印争议边界,“摧毁了”(destroy)印度的哨所和桥梁,建立了帐篷。入侵主要在三个地点:加勒万河和夏洛克河的汇合处、温泉区以及盘公湖北岸。
今日印度电视台还直接播放了一段“中国重型卡车进入加勒万河谷”的卫星图像。照片显示,在一片开阔地上排列着数十顶帐篷。《印度斯坦时报》(Hindustan Times)则透露,中国已经向边境增兵5,000,印度同样增兵。
印度外交部发言人思锐瓦斯塔那(Anurag Srivastava)5月28日称:“双方已经在军事、外交层面来解决(拉达克地区的)局势,双方会继续通过这些渠道来接触。”同时,他强调:“印度会坚定维护主权和国内安全的决心。”
5月27日的中国外交部记者会上,有记者提到,中方向中印边境地区增派5,000名士兵。中印军方上周沟通破裂,两国已通过外交渠道开展对话。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称“目前,中印边境地区的局势总体是稳定的、可控的”,“总体”暗示了中印边境的确有一些问题。
从中印官方的表态看,双方都没有将此事进一步扩大的意图,强调的是沟通。
同是公路引发的危机
根据媒体的说法,此次中印的紧张状况很可能是因为印度在拉达克加勒万谷建成一条公路和桥梁而导致的。中国国内的《环球时报》5月18日从解放军消息人士处获悉,“5月上旬以来,印方在中印边境加勒万(Galwan)河谷地区越线进入中国领土、构工设障,中国边防部队加强加勒万河谷地区管控”。
边界问题已经成为中印之间的“老问题”了,对峙无大冲突,这是双方多年的“默契”。图为中印对峙的加勒万河谷。(谷歌地图截图)
类似的场景近日来已经在印度和尼泊尔边境上演。
5月8日,印度防长辛格(Rajnath Singh)通过视频连线,为长约80公里的普列克(Lipulekh)公路剪彩。
这段道路位于卡拉帕尼(Kalapani)争议地区,尼泊尔外交部立刻谴责印度的“单方面行为”,随后,尼泊尔国内爆发了抗议,要求印度“停止侵占”。
之后,尼泊尔政府宣布在附近的边境地区设立军队哨所,以增强在该地区的影响力,并在5月20日对外公布一份新的全国行政地图,将卡拉帕尼和里普列克地区明确列入尼泊尔国土。而早在2019年11月,印度内政部公布的地图中也囊括了卡拉帕尼等地。
5月初印度尼泊尔领土争端爆发,同时5月初以来中印边界摩擦不断。印度同时挑动了同两个邻居的纠纷。
印度的“着急”
印度在中国和尼泊尔边境地区修建的公路只是它在这一地区有所动作的一部分。
彭博社称,在莫迪的领导下,印度一直在修建边境基础设施,印度称这些设施针对偏远地区的发展。它已经完成了沿东部边境的74条战略道路,并计划在明年之前再完成20条。
此外,4月下旬,有消息称,印度计划在藏南地区等地建设18条铁路和桥梁,以保障更快速度运送军队和火炮。这些交通设施将保证印军一年四季都可部署在洞朗地区。还有印度媒体称,印度铁路因为新冠疫情停运后,印度军方还安排了特别军事列车,将滞留在各地训练机构中的官兵送回北部与东部边境地区,加强防备。
在印度阿萨姆邦迪布鲁加尔,印度最长铁路桥博济比尔桥动工16年后在2018年12月25日首次通车。这也凸显了印度基建耗时之久,力量比较薄弱(Getty Images)
在分析人士看来,印度频频在边界问题上动作更多的是因为它在这一地区力量薄弱。比如在中印南段边境,印军连线基地的道路时常被山体滑坡冲毁;在中印西段边境,印方的筑路行动也才刚刚开始。相比之下,在从印控克什米尔到藏南地区的中印“实际控制线”(LAC)上,中国已经以14个空军基地,长达58,000公里的公路和30到32个师的总兵力对印度构成了压制。
同时,印度也感受到了中国与南亚诸国之间联系愈发紧密带来的压力。第一任期时莫迪在加深与南亚诸国联系的同时又希望它们不要加入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
经过几年的发展,现实已非莫迪所愿。借助“一带一路”倡议,中国与巴基斯坦、尼泊尔的基建在逐步推进,中巴经济走廊、中国与尼泊尔建造连接两国的铁路和隧道都让印度感受到了战略压力。而印度周边的南亚其他国家也都加入“一带一路”,莫迪提出的“香料之路”“季风计划”未有太大的进展。这种“包围”对印度的冲击可想而知。进入第二任期,莫迪愈发认识到加强自身力量的迫切性,其中,印度东北部的确是印度需要发力的一个方向。
印度有所行动必然会引发北京的反应,2017年的洞朗危机即是例证。虽然中印目前都没有将边境冲突问题上升为一场战争的诉求,但这并不意味着双方的行动会停止。在边境问题上,双方陷入了“试探-对峙-谈判-再试探-再对峙-再谈判”的循环之中。在这期间,印度的边境建设也便得以逐步推进。北京可以接受一定程度的边境摩擦,但从大局来看北京是不愿意重燃中印战火的。无论是战略上还是战术上,北京都在积极寻找安抚印度焦虑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