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国霸占奥运金牌榜前五位20年!为了金牌,他们把女人变成了男人(图)
在柏林的东德博物馆里,有许多关于前东德各种“成就”的展示,其中很重要的一项是体育。但很显然,德国人对自己的“成就”感到羞耻。
值得一提的是1974年的西德世界杯,那是东德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参加世界杯,而且要穿越柏林墙去比赛,自然令世界瞩目。
1974年世界杯,西德与东德对阵的历史时刻,贝肯鲍尔与贝恩德握手
凑巧的是,东西德两队还分在了同组,西德队以0:1告负,爆出大冷门,甚至被视作世界杯历史大冷门之一。但其实西德队是故意输球,纯粹为了避免在下一阶段遭遇荷兰等强敌。当时世界杯第二轮也采取小组赛形式,东德队小组出线后,与荷兰、巴西和阿根廷分在同组,结果1平2负列小组第三未能继续前行,反倒是在第二阶段分在相对较弱小组的西德队,获得了那届世界杯的冠军。
当时的东欧国家,体育领域紧跟苏联模式,也就是我们熟悉的举国体制。但稍微了解体育的人都知道,足球和篮球作为市场化程度最高的项目,偏偏就不是举国体制能搞好的项目。当年东欧不乏足球强国,比如捷克斯洛伐克,但他们靠的是天赋和热情,绝非举国体制。
相比世界杯,当时的东德更喜欢在奥运会上刷数据。因为奥运会有大量个体项目,动用举国体制,把几十个人关起来狠狠练几年,就很容易击败自费参加的西方业余运动员,尤其是那些在西方没几个人玩的项目。用这样的金牌来宣扬成就,对于东德来说实在是一笔“划算买卖”。
东德这个弹丸小国在奥运会上的成绩极其惊人:1968年首次参加奥运会就拿到9块金牌,位列第五;1972年获得20块金牌,排名第三;1976年拿到40块金牌,排名第二;1980年在西方国家进行抵制的情况下,拿到47块金牌,排名第二;1988年获得37块金牌,排名依旧是第二。至于1984年奥运会,东德不是成绩不好,而是紧跟苏联老大哥,与其他东欧国家一道抵制了这次大赛。
换言之,面积仅有十万平方公里,仅仅是北京的数倍的东德,居然在二十年时间里雄霸奥运金牌榜前五位,其中还有三次拿到亚军,仅仅输给苏联老大哥。甚至有人猜测,如果不是因为老大哥不能随便超越,东德很可能拿个冠军给世界看看。
那么,东德是不是世界第二体育强国?当然不是。从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来说,即使东德人个个天赋异禀,也不可能如此大面积出现世界冠军级的运动员。
多年后,泡沫被揭穿。东德狂揽奥运奖牌、频破世界纪录的背后,是各种兴奋剂的广泛使用。1997年,前欧洲铅球冠军克利格接受了变性手术,她痛斥前东德政府,称“对我来说,噩梦还在继续,我甚至没有办法决定自己的性别,可恶的兴奋剂把我变成了男人。”
因被迫过量使用兴奋剂而不得不接受变性手术的东德女子铅球运动员海蒂
据统计,东德曾长期让上万名运动员服用禁药,最丧心病狂的是,他们甚至在幼儿体育中广泛使用兴奋剂。许多人因此猝死,还有许多女运动员失去生育能力。相比之下,更看重天赋、技术和团队,兴奋剂没啥作用的足球,当然为东德所不喜。
柏林墙倒塌后,德国体育的走向也印证了东德体育的黑幕。统一后的德国非但没有“1+1=2”的效果,奥运金牌数目还一路走低,恰恰符合了西德一直以来的体育政策:重视民众体育,不唯金牌论。
兴奋剂一直是世界体育绕不过去的阴影,但区别在于,文明国家的禁药问题多半是个人诚信问题,但像东德这样则是国家操控的黑幕。这种灭绝人性,也大量浪费国家财富和资源的行为,根源在于政治对体育的侵袭。所幸的是,东德体育已成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