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研究称北京疫情或与南亚或东南亚有关(组图)
美国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一项研究称,中国北京最近爆发的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可能来自南亚或东南亚的菌株。
北京市严防疫情扩散,大量居民接受了核酸检测:
据香港《南华早报》7月2日报道,这项尚未经过同行评议的研究是基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布的三种病毒毒株的基因测序数据,其中两种来自于北京的患者,另一种来自于环境。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生物统计学系的研究助理哈恩(Georg Hahn)和他的团队将这些基因与世界各地报告的7,000多个全基因组序列进行了比较。
他们发现,这三种毒株属于一个主要在欧洲流行的群体,但最近“几乎仅仅”在亚洲热带地区有报告。
哈恩和他的同事6月30日在网站“bioRxiv.org”发表论文称,4月至6月间,“北京的新病例是由南(东南)亚洲传播的。”
6月11日,北京出现了一批新的感染病例,此前近两个月,没有出现任何病例。北京已经有700多万人接受了检测。迄今为止,疫情已导致326例病例,其中许多病例与新发地批发市场有关。
但是中国研究人员说,目前还无法得出结论,他们可能来自任何地方。
中国疾控中心首席科学家吴尊友说,这种相似性可能是了解疫情源头的重要线索。吴尊友6月29日告诉中国官媒中国新闻社,北京与武汉的病例都“集中在海产品销售区域”。
他说:“基因测序显示,北京的病毒不可能来自动物,也不是来自早期流行的毒株。”
但是,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所长武桂珍说,在北京发现的毒株有两种“外来突变”,一种首先出现在欧洲,另一种在传播之前首先在英国被报告。
武桂珍6月26日对中国官方报纸《科学技术日报》说,这些突变早在3月份就在中国从从海外回来的旅行者身上检测到了。
她补充说,在北京发现的菌株比目前在欧洲流行的菌株遗传年龄更大。
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上个月对中共北京市委机关报《北京日报》说,病毒在疫情爆发前可能已经在北京食品市场存在了一到两个月,这让调查人员的情况更加复杂。
高福说,该病毒被认为更喜欢低温,它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