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杨洁篪接连访欧:为后疫情时代的中欧关系定调(组图)
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8月31日到访德国,此前,他已经先后访问了意大利、荷兰、挪威、法国四国。这是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爆发以来中国外长的首次外访。访问时长八日,较诸王毅以往的外访甚为罕见,由此可知这趟欧洲之行绝非等闲。
就在王毅访问欧洲之际,有消息称,中共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也会前往希腊、西班牙、葡萄牙访问。
如果杨洁篪此访成行,将是中国高级外交官在如此之短的时间内接连访问欧洲,非常罕见。可见中国对欧洲外交关系的重视。
中方三大任务
具体来看,王毅访问欧洲的一个任务是通过面对面的交流释放中国与欧洲国家寻求恢复交流的信号。王毅在会见意大利外长迪马约、荷兰外长布洛克和挪威外交大臣瑟雷德、法国总统外事顾问博纳时都提到了“要有序恢复各层级交往”一事。
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中欧基本进入复工复产阶段,如何将合作恢复如常乃至更进一步是双方面对的问题。考虑到欧盟开放外部边界仍寻求与中国对等原则,中国与欧洲国家适时建立“快捷通道”就不失为维护双边经贸和人员往来的一个选择,王毅在与迪马约、博纳会谈时就提到了双方要利用好人员往来“快捷通道”,加速企业家复工复产。
王毅的另外一个任务很可能是为了给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欧洲铺路。德国原计划9月14日在莱比锡举办中欧峰会,但德国6月因为疫情将峰会推迟。在欧洲疫情缓解的情况下,中欧之间的高层访问将被提上日程。王毅此次访问行程中就包括欧盟的双头马车——法国和德国。
早在2019年3月,习近平与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默克尔及时任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已曾在巴黎的中法全球治理论坛上,罕见地以“四巨头”形式聚首沟通有关中欧和全球格局事宜,并一同面对传媒。超过一年过去,世界格局已在更不稳的形势中,中欧峰会就更显重要。
王毅在与迪马约、布洛克、法国外长勒德里昂会谈时都提到希望年内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中欧投资协定谈判至今已经历时7年,已经举行了31轮谈判,欧洲政经界对中欧迟迟不能达成协议颇感不满。6月,欧盟已决定进行单方面行动,配合早前因疫情而阻止外国“趁低”收购欧洲关键企业的主张,推出了有关外国受政府资助企业进入欧盟市场的白皮书,希望收紧对相关企业的管控。此等做法,当然也催使中方更加积极与欧盟达成投资协定。
而且,达成相关协定,也符合中国既有国策。从中国的角度来看,中国筹谋在今年完成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和中欧投资协定,对中国进一步开放、撬动全球经济版图都是有利的。王毅在欧洲再次划定中欧达成协议的时间线,就释放出非常强烈的合作信号。
分歧中的合作
在中国外交版图中,欧洲是重要的一部分。王毅疫情后首次出访便选择欧洲就是证明。问题在于,面对中国,欧盟对中国的态度仍保持警惕,比如在抗击疫情上,欧洲国家不少国家在接受中国大量医疗物资的同时又认为对中国过度依赖。而在香港、新疆等议题上,欧洲国家对北京也有所不满,法德甚至中止了与香港的引渡协议作为对北京通过“港区国安法”的回应。迪马约在与王毅的记者会上称将密切关注“港区国安法”的影响;布洛克在与王毅会面后称,提到香港和新疆问题。8月28日,默克尔在夏季例行记者会上表示欧洲和中国应在他们有不同意见的困难话题上继续对话,例如香港问题。
对于中国,欧洲的态度是复杂的,甚至是矛盾的,认为中国是合作伙伴,同时又将中国定义为“系统性竞争”对手。当中国将香港、新疆等议题看成是本国内政问题时,欧洲却将其看成是人权问题,双方的认知存在差异。
但这并不意味着中欧之间的合作将纠结在这些问题上。对于本年经济料将收缩超过8%的欧盟,其当务之急是复苏经济,法德与欧盟委员会此前力促7,500亿欧元复苏基金就是例证。对外来看,中国是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中欧之间的经贸合作同样吸引欧洲,仅以中欧班列为例,根据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资料显示,今年上半年,中欧班列累计开行5,122列,与去年同期比较增长36%;6月开行1,169列,创历史新高。上半年,运送货物总量达到46.1万标箱,与去年同期比较增长41%。
在与王毅的会晤中,迪马约称中国是“关键战略合作伙伴”,吕特称愿同中方就广泛议题进行朋友之间的坦诚对话,瑟雷德称“重视中方利益和关切,愿本着相互尊重的精神同中方就相关议题进行讨论”,这些表态表明,欧洲国家并不会因为某些分歧而放弃与北京在其他层面上的合作。
北京借力使力
王毅除了在表态要与欧洲合作之外,还有落实合作的举措。在意大利访问期间,中意签署了两项新的贸易协定:一是意大利天然气运营商Snam将为中国国家管网集团天然气传输、存储和再气化活动的实现、管理及维护提供技术支持。二是有关向中国出口“意大利制造”食品的协定。在荷兰,王毅称愿同荷兰联合打造鹿特丹港与中国港口之间的海上快速通道。在挪威,王毅称“中方愿同挪方一道,尽早完成双边自贸协定谈判”。
这些都表明了北京很清楚当下欧洲的诉求。王毅在疫情之后走出国门选择欧洲,考虑到了欧洲的疫情,欧洲急需要恢复经济合作,这是非常有利的时机,也是进一步巩固中欧关系和推进多极化的契机。这是对基于对中欧合作大势做的判断。
现实来看,北京是在抓住与欧洲合作的契机。深层次来看,北京对于与欧洲的合作不会因为一时或者一事而动摇,而是会按照既定的目标继续推进。疫情的确对中欧合作造成一定的影响,疫情之后,北京会加速推进与欧洲的关系。
欧洲是全球化进程中的重要一极,以2019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为例,欧盟约为18万亿美元,超过中国(约为14万亿美元),仅次于美国(约21万亿美元)。这样一个力量不亚于中美的多边组织是多极化世界的重要一极,这是中国不能轻视的一股力量,更决定了中国所谋求的是让中欧关系进一步发展。
北京强调要有战略定力,疫情的确打乱了中欧合作的节奏,但这对于双方来说恐怕都是暂时的。在中欧都展望后疫情时代时,王毅、杨洁篪的到访意味着双方新一轮合作的开始,接下来,中欧的动作很可能更大、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