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1月24日 25.1°C-26.8°C
澳元 : 人民币=4.57
布里斯班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后疫情时代艰难复苏 中国影视产业的“三重门”(组图)

2020-09-17 来源: 多维新闻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本文转载自多维新闻,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七月底八月末,上海电影节和FIRST青年电影展的举办,让停摆半年的中国电影终于缓缓起航。

就在半年前,很难有人相信,票房连续两年迈过600亿元人民币、观影人数超过17亿人次的中国电影行业,会在这个庚子鼠年遭遇“急冻冰封”。在FIRST青年电影展上,中国演员黄渤为中国电影人发问:“中国电影的未来将何去何从?我们的产业这次遭受重创之后,什么时候才能恢复元气?我们做电影的意义是什么?”这些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电影人的灵魂之问。

后疫情时代艰难复苏 中国影视产业的“三重门”(组图) - 1
随着疫情逐渐减缓,中国各地电影院从7月20日起陆续复工。图为7月24日,北京一家电影院,人们戴着口罩观看电影《杜立德》。(AP)

8月中旬,尽管《八佰》的上映为中国电影业的复苏注入了一剂强心剂,但是所有人都清楚,此次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中,影视产业受到的冲击最早,影响也最大(例如2020年1月中国导演徐峥作品《囧妈》从院线调整为线上播出引发舆论争议),而后续复工又是最晚。对于中国人而言,能否去电影院踏实看一场电影,成为大家判断生活能否恢复如常的“指标”。

《八佰》是讲述1937年淞沪会战期间,留守上海四行仓库的国民革命军士兵抵御侵华日军的电影。影片原定于2019年7月上映,但在公映前夕因“技术原因”取消在上海国际电影节的放映,其后被认为陷入一系列“政治问题”。 该影片导演管虎曾在微博账号发布与孙元良之子秦汉(原名孙祥钟)的合照,微博行文语气尊敬。亲中共立场者对孙元良多有负面评论,认为影片将四行仓库保卫战功劳归于孙元良,而实际上孙元良本人在淞沪抗战中临阵脱逃(1961年中国政协《文史资料选辑 第十二辑》)。

电影《八佰》相关图片⇩

后疫情时代艰难复苏 中国影视产业的“三重门”(组图) - 2

后疫情时代艰难复苏 中国影视产业的“三重门”(组图) - 3

后疫情时代艰难复苏 中国影视产业的“三重门”(组图) - 4

去年7月25日,中国共青团中央的微博账号转发《孙元良缘何惹争议》一文,指孙元良作为“民族败类”不应与八百壮士等抗战英雄一同被纪念。此后不久,片方即于微博官方账号宣布影片撤出暑期档,上映时间有待重新确认。中国左派民间组织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将《八佰》归为违背史实、过度美化“国民党当局”抗战功绩的一类电影,认为任由此类影片泛滥,必将剥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历史依据。 不过随著影片进行删减,以及影视行业亟待复苏的局面,《八佰》成为中国疫情缓和后第一部登陆院线的大制作,被寄予“带动影院复苏”的厚望。8月14日《八佰》开启中国部分影城超前点映,首日票房破千万元人民币。从17日开始,《八佰》开始二轮超前点映,随著影院上座率限制改为50%,影片单日票房再创新高。据猫眼数据显示,8月17日当天票房高达5,146.07万元(含服务费)。至18日早8时,《八佰》累计点映票房已突破7,700万元。

中国最成功商业片导演无奈“自救”的背后

8月,关注中国文化领域的作者殷万妮在微信公众号“首席人物观”上发表了一篇“10万+”的文章——《冯小刚老了》。作者用动情的笔触将冯小刚7月指导拍摄电视剧《北辙南辕》的消息,视为影视寒冬下,这位中国最成功商业片导演的无奈自救。毕竟今年距离冯小刚上一次拍剧电视剧《月亮背面》,已经过去23年。

冯小刚拍摄电视剧要比拍摄电影更早,1995年的《一地鸡毛》是他独立执导的第一部电视剧——或许是巧合,无论是25年前,还是25年后的今天,中国电影市场都处于低潮。

上世纪九十年代,录像厅、歌厅、游戏厅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中国国内电影市场却遇冷,电影票房和观众人次连年下跌。对比1992年,1993年电影观众减少了50亿人次,到了九十年代后期,年均观影人数跌至不足10亿人次。按照中国当时13亿人口计算,每年每人甚至进不到影院一次。

《冯小刚老了》用一种无可奈何花落去的笔调发出感叹,如果连冯小刚这样的导演都要去拍摄电视剧,可想而知这一轮中国影视业的衰退已经到了何种地步。

对此,多维新闻记者采访了中国影视产业链条上的多家企业与员工,涵盖演员、编剧、制片、发行、院线人士等。所有人的反馈总结起来只有一个字,难。2019年范冰冰税务事件的影响还未消弭,如今,前有新冠肺炎疫情导致产业整个停摆,后有影院缓慢复工却面临无片可映“中阻梗”,更有互联网流媒体的“虎视眈眈”。

一位曾参与拍摄过多部“十亿票房”喜剧电影的编剧对记者说,他从来没有想过2020年的冬天会如此漫长。

数据也许更能说明问题。7月20日,中国关闭了174天的电影院陆续复工,当日全国电影票房为350.46万元。数据显示,7月20日当天全国影院共售票15.79万张。在影剧院关闭的这段期间,整个影视行业几乎都处于停滞状态,影院员工、影院老板、剧团演员、制片人和导演等都受到了波及。

中国电影家协会5月份发布的《电影院生存状况调研报告》显示,半数影院认为恢复营业后要达到疫情前的观影状态,至少需要3个月至6个月,还有37%的影院认为需半年以上时间;若是以8月作为复工时间起点,以2019年月度票房为参考,票房收入从复工首月占比去年同期30%起逐月递增,按6个月恢复到90%的程度计算,全年票房预估128亿元左右,比2019年下降80%。

而在9个月前,2019年中国电影“成绩单”则是:全国电影总票房642.66亿元,同比增长5.4%,城市院线观影人次17.27亿。

鲜花似锦,烈火烹油,瞬息而过;疫情袭来,资本褪去,中国影视行业成为后疫情时代最艰难的行业,摆在这个行业面前的,是一重更比一重高的“三重门”。

后疫情时代艰难复苏 中国影视产业的“三重门”(组图) - 5
2020年7月20日,南京多家影院正式恢复开放。图为大华大戏院南湖影城在入口处设置了防疫物品和观景提示。(人民视觉)

第一重门:“黑天鹅”新冠肺炎疫情

2019年,当中国媒体人崔永元因为《手机2》这部电影,与中国女影星范冰冰结怨,并在网上举报范冰冰工作室偷税漏税,引发中国全国范围内对影视制作产业查税的时候,很多人只是将此事视为娱乐圈的“八卦”,以看客的心态嬉笑怒骂。没人会想到这只是开始,更大的雪崩随即而来,2019年年底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作为全世界最大的“黑天鹅”,中国电影行业不仅未能幸免,而且成为重灾区。

首当其冲者就是2020年春节档。按照年前计划,这个春节档将有《夺冠》、《唐人街探案3》、《囧妈》和《姜子牙》等多部国产大片聚堆“贺岁”。但是因为疫情的爆发,除《囧妈》改为线上播出,多部院线大片无限期搁置。这也意味著,影院前期为春节档所准备的物料、宣发悉数化为乌有。

据时光网报导,作为世界上第二大电影票房市场,疫情爆发期间中国有7万家电影院关门,由于所有新片都无法发行,对中国电影公司的收入产生了巨大影响。2020年春节档期间(1月24日至2月23日),中国票房收入只有少得可怜的420万美元(不到3,000万元人民币),而去年这一数字可是17.6亿美元(约120亿元人民币)。

尽管在今年3、4月份,中国大陆疫情得到暂时控制,多数行业逐渐复工,但是由于其空间密闭、人员密集、滞留时间久等与生俱来的特殊属性,影院的开放计划被一拖再拖。3月26日,由于新增本地病例数不再出现,中国大陆一度宣布重新开放电影院,据报有250家到500家电影院恢复开业。但是,中国官方翌日即宣布暂停重新开放电影院。

7月末,影院终于迎来了久违的复工消息,但受限于“实行交叉隔座售票、每场上座率不得超过30%、原则上不售卖零食和饮料”等条件,加上目前定档影片主要为中小体量新片和经典老片重映,影院的复工并没有引发所谓的“报复式观影”。

根据中国《证券日报》报导,截至7月24日18时,北京市开业的电影院,平均每家单日收入仅1万元,只有去年同期的5%。来自中国电影家协会的数据表明,疫情爆发以来,影院相关企业吊销、注销数量呈快速上升趋势,截至2020年6月,已有13,170家影视相关公司注销或吊销。

后疫情时代艰难复苏 中国影视产业的“三重门”(组图) - 6
电影院恢复营业伊始,由于上映的主要是复映片,很多影院的上座率并不高。(人民视觉)

第二重门:产业链困局 内容制作陷入停滞

尽管相比2019年中国国民经济99万亿元的GDP,影院600亿元的票房以及整个行业2,700亿元左右的GDP贡献并不算高,但这个行业提供了100万个就业岗位,其产业链涉及的上下游关联行业之多、提供就业数量之大,是很多产业难以比拟的。这个产业链上一旦有一个环节出现漏洞,势必会导致整个产业循环的停滞。

在与很多影视从业者沟通时,他们都有这种强烈的担忧,即使是影院全面复工也不能完全化解“观影危机”。因为影院只是整个产业链的终端,疫情对行业的打击使整个链条受到全面的影响。更直白地讲,即使影院复工,未来一段时间也将面临无片可映的局面。

受疫情影响,原本预计上半年开机的影片被迫推迟而陷入停滞状态,例如计划在上海拍摄、王家卫执导的电影《繁花》已暂停制作。贾樟柯的下部电影原计划于4月开拍,现已推迟到明年春季。甄子丹的电影《极地搜救》暂停制作,已推迟到年底……如此导致未来两年内,影片数量相对减少。尽管目前尚有多部2019年春节档大片作为储备,但是影视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制作周期十分漫长,尤其是精品。

人们担忧,一旦储备电影放映结束,接下来怎么办?

更重要的是,对于不少中小规模的影视公司而言,2020年原计划用于投资拍摄新影片的资本,很有可能因为疫情用来紧急“续命”。整个电影大环境的恶化,同样意味著场外对于电影的热钱投入也会相应减少,这一点也在记者的采访中得到证实,多名影视投资公司的员工表示,他们现在只能依靠疫情前的项目“续命”。

对“钱荒”的担忧弥漫整个影视圈,不过也有好消息传来。随著疫情的缓和,包括浙江横店在内的多个中国影视基地,开始迎来大量剧组入驻,内容匮乏的“中阻梗”现象有望在一两年内得到缓解。

后疫情时代艰难复苏 中国影视产业的“三重门”(组图) - 7

后疫情时代艰难复苏 中国影视产业的“三重门”(组图) - 8

第三重门:虎视眈眈的互联网流媒体

疫情对于影视行业的冲击不止于此,还有更深远的影响。那就是当中国人在经历这次前所未有的疫情挑战后,究竟会有多少人的观影习惯因疫情而改变?疫情过去,会有多少人被“培养”成宁可继续在家中观影而不愿去影院消费?线上流媒体对于线下影院行业的冲击力有多强大,这个话题尽管在过去数年内被频繁讨论,但从来未如此次这般遭聚焦放大。

让影视行业从业者感受到疫情对其冲击的第一个“震荡”,就是来自于中国导演徐峥的贺岁档电影《囧妈》,在疫情爆发后选择从院线改为网络平台播放。

这部影片原定于2020年1月24日在中国大陆上映,后因疫情冲击于1月23日撤档。1月24日,“字节跳动”宣布该片改在抖音、今日头条、西瓜视频、抖音火山版、欢喜首映等平台网络首播,供用户免费观看。《囧妈》上线首三日获得1.8亿个账号播放。此举使影片出品方之一“欢喜传媒”获得字节跳动6.3亿元的在线视频内容合作款项,股价一度上涨32.85%至每股1.82港元。

然而,免费首播造成电影行业蒙受巨大损失,多个省市的部分电影院线公司联名上诉国家电影局市场处,要求紧急叫停《囧妈》在线免费播放的行为。

有人说《囧妈》是一个特例,毕竟2020年贺岁档的多数影片仍然选择延期而非改变放映方式,但更多人都感到“形势”在发生变化。《花木兰》放弃北美院线发行、改为在Disney+流平台以29.99美元的价格点播放映的消息传来,又为这场“火”抱上了一把薪柴。

可以说,互联网时代的流媒体播放颠覆了观众的收看习惯,数据显示,视频流媒体巨头奈飞(Netflix)目前本地北美用户5,100万,海外用户为5,200万,全球合计1.3亿左右。“流媒体取代电影院”这样悚动的标题,自从在Netflix登堂入室以来就一直占据著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中国,腾讯视频、优酷视频、爱奇艺以及字节跳动旗下的抖音、西瓜视频正在迅猛地攻城略地,招揽用户,而疫情更加快了流媒体扩张的趋势。

后疫情时代艰难复苏 中国影视产业的“三重门”(组图) - 9
2020年7月19日晚,杭州,奥斯卡电影大世界复工后的首个零点场开映前,观众在影厅内戴着口罩分散就坐,并用手机自拍留念。(人民视觉)

影院未来仍可期

疫情终究会过去,影院也将重新、完整地复工复业,相信在很短时间内,产业链的“中阻梗”也不会再是问题。解决这一切,只需要时间。但是,流媒体的冲击显然是摆在整个传统影视产业面前的巨大挑战。我们还是要问那个更直击核心的问题——流媒体会替代影院吗?

40年前,中国人刚刚经历了电视普及的历程,那个时候就有人在问:电视是否会替代电影?

其实,当年这个问题和今天流媒体会否取代电影院的问题,答案是一样的——电视始终是“室内的”,不能完全替代“室外活动”性质的电影。流媒体,只是升级版本的电视,不是升级版的电影,流媒体电影的观影行为仍然和传统影院有著本质区别。不仅因为影院的观影行为是一种“外出娱乐活动”,更因为这种活动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性。换言之,即使每个人都认为流媒体就是未来,但人们仍然需要走出家门。

1895年12月28日,法国的卢米埃尔(Lumière)兄弟在巴黎的一家咖啡馆播放了他们拍摄的《火车进站》等几部短片,这一天被认为是电影诞生之日。实际上在更早前,爱迪生(Thomas Edison)发明了一种电影放映机,只不过他的放映机只能由一个人“独享”,观众只能一人一次轮流观赏影片。

但是,后来被称为“电影之父”的不是爱迪生,而是卢米埃尔兄弟,原因是在那间咖啡馆中,人们在观影的同时,完成了他们的社交。这些片段的影像对于今天的观众来说再稀松平常不过。不过,125年前的观众,却著实被50秒长的《火车进站》吓得不轻。因为从来没见过运动的影像,观众们以为火车将要从银幕里冲出来,恐惧得四下逃窜。

一个人被吓了一跳,和一群人被吓了一跳,效果完全不同。更直接地说,“观影”作为一种人类活动,更加具有群体性,而我们人类本身就是社交动物。

有人说,电影是艺术,是商品,同时还是社会性的群体娱乐活动。就目前而言,只有影院才能同时体现电影的这三种属性。影院经过百年沧桑的沉淀,才让人类养成了这样一套“社交”行为模式。

诚然,技术的发展,势必会给影视产业带来变革,不过流媒体要想彻底颠覆电影工业并非那么简单。人们心理和行为模式的精妙和养成,并非仅仅依赖技术就可以完全改变。正如整个人类所正在经历新冠肺炎疫情,当有一天,人们能够放心地走进电影院时,或许才意味著我们心理上对于这场疫情的恐惧,方真正过去。

本文转载自多维新闻,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