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台海划了线 从警戒线到台湾心理红线的“海峡中线”(图)
本文转载自多维新闻,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自2018年年初中国大陆民航局宣布宣布启用位于上海飞行情报区包括M503在内的4条航线,加上近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机、军舰频频越过“海峡中线”,军事动态有朝向常态化发展的趋势,引发两岸高度关注。然而,大陆官方迄今一直坚持“不存在所谓海峡中线”,台方又屡屡批评解放军“越线”、“威胁”台湾安全。究竟这个“海峡中线”(或称台海中线)是否存在?“海峡中线”的说法又是怎么诞生的呢?
2020年9月18日,台湾国防部发布《中共解放军逾越海峡中线及进入我西南空域活动情况》。图中位于台湾海峡、闽台之间海面的斜线,即为台湾方面认定的“海峡中线”。(台湾国防部门)
“海峡中线”的雏形:“戴维斯线”
二战结束,美苏冷战格局逐渐形成,尤其在1949年国民党政府退守台湾,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开始在西太平洋构筑了一系列防堵共产主义势力扩张的“防线”:《美菲联防条约》(1951年8月)、《美日安保条约》(1951年9月)、《美韩共同防御条约》(1953年10月)等,其中又以1954年12月台美双方签定的《中美共同防御条约》与两岸局势最为相关。
《中美共同防御条约》于1955年生效后,依约美国在台设立“美军协防台湾司令部”(United States Taiwan Defense Command),指挥台美双方在台湾的联合军事行动与计划。1958年9月17日,在美军协防司令部颁布的第201-1号作战命令中,包括了《交战规定》,指出空军交战程序为:
经管制官或飞行员判明为敌机,且若该机飞越‘戴维斯线’以东时,即认为犯有敌对行为,将予以歼灭之。不明机出现于‘戴维斯线’以西时,将予以拦截与判明,若疑有敌对意向时予以监视之。
这个被美军视作台海防空警戒底线的“戴维斯线”(Davis Line)又是怎么来的呢?原来当时美国空军准将戴维斯(Benjamin O. Davis Jr.,1912—2002年)率美军第13航空队第327师来台,负责协防台湾、澎湖及其他外岛的空防任务,并由他划设一条假想的防空警戒线。只要大陆方面的“敌机”飞越“戴维斯线”以东,台空军就必须立即升空并将其击落,且该线不但不是台军机舰在台海的活动西界,更未限制台军只能在此线以东进行侦察任务。
不过军史专家高智阳指出,其实“戴维斯线”与今天称的“海峡中线”不尽相同。他解释,前者分为三段、位置最靠近台湾,并延伸至台湾岛南北两侧:自北纬21度、东经119度,至北纬23度30分、东经119度,至北纬26度、东经121度,再至北纬26度向东延伸之线。而至2004年,台湾军方才首次公布“海峡中线” 坐标:北纬26度30分、东经121度23分,至北纬24度50分、东经119度59分,再至北纬23度17分、东经117度51分的连线,为台湾海军所采用。不过,台空军所称的“海峡中线”坐标,则是北纬27度、东经122度,至北纬23度、东经118度两点间的连线;总而言之,“海峡中线”共有3条,坐标与连线各不相同,而今台湾方面坚持的“海峡中线”(空军定义),实则出自1958年《乐成联盟作战计划》(Rochester Plan)根据原始的“戴维斯线”,并经过20多年逐步修订而成。
实力不济 视台湾海峡为畏途
在台湾海峡划了条线,对当时拥有空优和制海权的台湾军方来说无疑是大大的利好,但对大陆的影响是什么呢?1949年,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在金门战役(古宁头战役)受到重创(3,900余人被俘、登岛9,086人阵亡),突显其渡海与登陆作战能力不足;1953年、1954年,中波轮船股份公司的两艘远洋货船先后被台军军舰劫持,更造成中国大陆南北海运客轮长期不经台湾海峡,改绕行台湾东部海域以避台军锋芒的窘境。
1950年12月,基于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宣布对中国大陆实施禁运;1951年,联合国大会在美国的主导下,通过对大陆实施禁航禁运的决议。为了突破美、英、法、加等国的海上封锁,中国大陆与波兰政府共同出资成立中波轮船股份有限公司,以供远洋运输。1953年10月4日,中波公司旗下的运载8,000多吨煤油的油船“布拉卡”号(Praca),在距离台湾本岛125海浬处被台海军驱逐舰截获,船上人员被移往高雄左营军法处与台东绿岛关押审讯。1954年,中波公司旗下另艘商船“哥德瓦尔特”号(Prezedent Gottwald)在台湾以南450海浬的公海上又被台海军截获,扣押船上7,000多吨五金杂货物资,大陆籍船员后也被送至绿岛关押。
1950年代,中国东南沿海尚有许多岛屿为国民党政府实际控制,加上美军为台湾在台湾海峡划设“台海中线”,台湾海空军几乎每天都越过中线活动,甚至进入内地侦查,而解放军空军活动范围遭大幅压缩,多只能在领海12海浬的领水线内而已。直到解放军陆续攻占闽浙海岛,以及1958年爆发金门炮战(八二三炮战),台军对大陆的突袭活动才受到遏制。1967年1月13日,发生在金门上空的“一一三空战”,虽然两岸均称自己获得空战大捷,但时至今日,台湾方面除了对金门、马祖进行例行性运补之外,台军机再也没有到过“海峡中线”以西的地区活动。
由此可知,无论是“戴维斯线”或“海峡中线”,其实都只是台湾或美国单方面划设、想象的警戒线,久而久之,仿佛就成了大陆方面不能踏足的红线。事实上,两岸官方从来没有为此进行过正式的协商、谈判,或签署落诸文本的协议,也当然没有获得大陆方面的同意。且台湾外交部门当地时间9月21日发布的新闻说明,也提到“海峡中线”是两岸多年来的“默契”,目的在于“成为避免军事冲突、维持和平稳定的现状象征”。台湾官方的“默契说”,也等于间接回应了“中线”的实质定位。
故今天大陆外交部否认存在“海峡中线”,既在情理之中,且中共本就从未承认过“海峡中线”的存在。若如过去两岸存在较多政治互信的时期,军机军舰越过“海峡中线”的事自然极为罕见,双方得以相安无事、和平共处,但当两岸没有政治互信时,跨越这条由于冷战遗留下来的“海峡中线”,在未来有可能成为一种台海“新常态”。
本文转载自多维新闻,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