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峥女儿首次曝光被嘲“最丑星二代”,陶虹:养孩子就是养白眼狼(组图)
前两天,在热搜上撞见了徐峥和陶虹的女儿:徐小宝。
鲜少在公众视野里露面的徐小宝,和王俊凯搭档,在电影《我和我的家乡》中的《最后一课》里,迎来了自己的荧幕首秀。穿着黄色连衣裙的小宝乖巧地站在爸爸面前,认真听戏。
上热搜的原因,是被网友辱骂“太丑”。
“长成这样也配和王俊凯搭戏?”“爹妈都还行,怎么女儿就这副鬼样,所以这是‘正正得负’?”
甚至还有人直接恶语中伤,给徐小宝贴上了“最丑星二代”后继有人的标签。
11岁的徐小宝,容貌算不上惊艳卓绝。《女人30+》这档节目里,陶虹也承认,女儿小时候被班级同学骂她丑,哭着回家。
面对受了伤的女儿,陶虹的一番话,真挚且惊艳。
“我必须诚实地告诉你,你长得不丑,但也算不上漂亮。不过,我可以再告诉你一个特别棒的事情,就是你长得独一无二,谁都没有办法复制你。”
都说语言是把双刃剑,在毁掉和成就孩子这两件事情上,父母都有着绝对的语言天赋。而陶虹,恰恰就将后者发挥到了极致。
01
“孩子永远是白眼狼”
陶虹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工程师,母亲是图书馆管理员。
良好的家风下,自然而然地继承了父母的个性:独立、冷静、努力、克制和剖玄析微。2008年,徐小宝出生。陶虹就说,孩子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事。
于是和徐峥分工,决定自己花更多时间把重心偏向了女儿。但陶虹没有完全牺牲自己,反而在亲子教育上有独到而犀利的见解。
有一次,陶虹有工作要出门,小宝挡在门口抱着她的腿,用自己的方式阻止妈妈。
陶虹耐心说道:
“人都要工作,不工作就买不到好吃的,也不能住大房子。工作是妈妈的乐趣,你将来也会有自己的乐趣。”
她享受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却也拎得清父母孩子的距离。
几年前,《家教》杂志采访陶虹,她语出惊人:孩子永远是白眼狼!孩子永远是白眼狼,我就是要支持她做白眼狼。长大了就自己去飞,我们各自都活得精彩。我不会为孩子而活。无论我们再爱孩子,她也是个客人。如果我把自己的将来都给她,以后她反而会看不起我,而且她得多坚强,才能承受这样沉重的爱和压力?
在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多数父母都将孩子视作自己的私人物品,任意差使。这番话,显得尤其清醒。
诚然,父母创造孩子时,并不是像艺术家创造一副油画或者陶艺家刻出一件陶器那样精雕细琢。我们只是启动了一个发展过程,然后让这个婴儿出现了。
如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所形容的:“首先是在母亲的身体里住上了一个房客,之后这位客人会住到家庭里面一段时间。”时间推移,Ta总有一天会背着行囊离开。而父母唯一的使命,就是在“行囊”里装满这一趟旅程中用到的:健康的人格和成熟的情绪。
徐小宝画给陶虹的母亲节“奖状”
02
“去做失败的父母”
徐峥曾说,娶到陶虹,是我高攀了。
从入选国家队,拿下全运会的花样游泳冠军,到斩获金鸡奖最佳女主角的演员,陶虹在每个身份的转变中,手里握着的都是最顶尖的剧本。
这样的人生赢家,却主动选择在女儿面前,做一个“失败”的母亲。在小宝小时候,陶虹给她买过一套积木。
但渐渐地,她发现了一件不对劲的事情:这种最基础最简单的积木,女儿碰都不碰。无论她再怎么诱导,女儿都不愿意。她猜测,可能是积木买得太小了,女儿摞不上去。于是就买了大块的轻型积木,但女儿还是不敢。陶虹花功夫观察女儿,发现原因在于:她自己玩得太好了。
“我每次把积木搭得特别宏伟,很高,或者很多样性。我女儿看了可能就会想,我搭不成这样,那我就不碰它了。”
知道这点以后,陶虹就开始尝试。她故意在女儿面前把积木搭歪,全部弄倒。
那一瞬间,陶虹捕捉到了女儿眼睛里突然闪过的一丝光亮。
她对徐峥说,你要在她面前表演一下:失败是什么。
于是,徐峥也坐到女儿面前,表演了一场“搭积木失败的过程”,陶虹就在旁边陪演“大人也会失误”。小宝知道了“原来爸爸妈妈也会失败”,从此以后,很愿意去尝试搭积木,再也不会害怕自己搭得不好了。
《圆桌派》里,李玫瑾教授也说:父母要学会示弱。大人做的少了,孩子做的多了,慢慢地也就成长了。水满则溢,月盈则亏。父母之于孩子,其实是此消彼长的平衡关系。父母后退,孩子才有胆量前进。
03
撤掉“上帝”的身份
再温柔的妈妈也有训斥孩子的时候,陶虹也不例外。她运动员出身,时间观念很强,对自己的要求严格,基本属于军事化作风,从不迟到。
那一天,时间很赶,就在临出门的时候,女儿把一玻璃杯的牛奶“啪”的一下,摔碎在地上了,那场面,惨不忍睹。陶虹怒火攻心,冲女儿就吼:你怎么回事啊!
那一吼声,吓得女儿一哆嗦,没有哭,就直愣愣地盯着妈妈。看到女儿的反应,陶虹当即就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我看到了她的恐惧。”
她说,如果连妈妈都不能包容她的错误,那这个世界还有谁能包容她?很快,第二次类似的事情发生了。这次小宝不小心摔碎在地上的,是满满一整玻璃杯的蜂蜜,比牛奶更难清理。
但陶虹的第一反应,是走过去轻轻抱住了女儿。她轻抚着女儿的后背,柔声道:“害怕了吧?没事没事。”被抱在怀里的小宝,瞬间就哭了出来。
陶虹说,所有的孩子,你只要批评ta,她就会远离你。我要改正的,是不能让孩子的记忆里留下妈妈不允许我犯错的概念。
中国式父母,总是爱扮演孩子的上帝。我们拥有的不过是和上帝相像的能力:照着自己的模样,制造了一个模样相像的人类。
但在训斥孩子的时候,所有父母都是以一个上帝的姿态,去评判孩子的对错。在教育这场游戏里,父母制定规则,孩子被迫遵守。
闯过关的人获得掌声,闯不过的,就得承受以爱为名的打击。可当自己都算不上是模板式的榜样时,那我们,为什么要让孩子完全听话呢?
04
“世人焦虑,而我反焦虑”
出演《小欢喜》时,陶虹饰演的“宋倩”将中国式老母亲的焦虑集于一身:强势、固执、望女成凤,令人窒息……而现实生活中,陶虹是个典型的“反焦虑”的妈妈。
她会关心孩子的学习,但很少插手去辅导。小宝总是在对各种兴趣班三分钟热度,她也不强行逼着女儿继续。
有段时间,徐峥在新疆拍《无人区》,带孩子的重任就完全压在了陶虹一个人身上。她哄小宝睡觉,可小宝总是不听话。天天如此,次次如此,实在让陶虹心烦。
可有一次,陶虹惊讶地发现只要自己睡着了,小宝也会跟着睡着。
这件事情让她明白:父母和孩子是同频共振的,你的焦虑也会传染给孩子。所以,她选择相信孩子的智慧,做她的定海神针。
思考地再深入一些。我们之所以焦虑,是因为我们有一个目标。无论是幸福,还是成功。我们把这个目标当作终点,期望孩子能够尽早到达。
但“幸福”和“成功”的定义是什么呢?谁也不知道。再回头想一想,我们自身算得上是个成功的人吗?我们是希望孩子复制自己吗?
老旧的思想已经不适应如今的社会,此时的焦虑也并非是将孩子推向终点的正确动力。
当你以自己的标准去催促孩子往前走时,培养出的不仅是你人生的复制品,同样也是这个社会的过期商品。而过期的商品,只能扔掉。
两片相同的树叶,都足以吓坏造物主,又何况是两个一模一样的人生。就像《特别心特别爱》这本书里写的:孩子在社会上扎根难,不能全怪社会竞争残酷。
想想自己这双推动摇篮的手,有没有点燃孩子生命深处的技能与素质?
陶虹和女儿
05
“谦卑、爱和武器”
腾讯新闻曾主办过一档演讲节目《@所有人》,第一期里,邀请了陶虹。
主持人说她是“为了孩子,在自己身上投入最多的母亲。”时尚杂志《VOGUE》真实记录了她和女儿的日常生活,在她家里,有满满一墙壁的育儿书籍。
在一个弱小的,一切都依赖于她的小生命面前,她却越来越谦卑。她说,很珍惜女儿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
于是这一学,就是10年。为了处理好自己和女儿的关系,陶虹还上了很多很多的课程。想通过不断地进阶自己,把曾经做得不完美的东西,在将来处理得更加完美一些。
她将这些学习来的教育知识点,称之为对付孩子的“武器”。不断地积累,她发现不论和女儿产生什么样的矛盾冲突,她都可以随意操起一把最称职的“武器”,把女儿教育得服服帖帖。
以至于长时间过后,女儿已经知道自己犯错妈妈会如何教育自己,便开始反抗。
这让陶虹心生警醒:不管用什么“武器”对付孩子,都不是最棒的。
手里掌握的育儿知识都很有用,在实战过程中,让她战无不胜。但最重要的是,她没有想赢女儿。打败了女儿,有什么好骄傲的呢?她希望自己和女儿是永远能够保持沟通的,有一个爱的流动,这靠“武器”是解决不了的,只有不断地去磨合和沟通。
一个有爱的人拿着它的时候,它可以成为一个促进爱的武器。但如果是一个充满着指责、批评态度的人拿着它的时候,带来的只有距离和伤害。
在育儿这条路上,永远没有一个绝对的“教育观”。它是随着父母自身的成长、和孩子的不断成熟中不停改变的。与其去修炼这些外在的技能,不如保持一颗在孩子面前的谦卑学习之心。
这就是“育儿即是育己”的最高注解。06我记得有个读者在文章底下留言,说:“有时候事情不如人意,会对女儿发火。某次吼完女儿,跟着她去菜鸟驿站退货的女儿笑着说,妈妈,你把我退掉吧……”
这句话,真是叫人眼角酸涩。以前听过一首歌,是林忆莲的《词不达意》。
里面有段歌词是这样的:有些人用一辈子去学习化解沟通的难题我们就像隔着一层玻璃看得见却触不及我无法传达我自己从何说起要如何翻译我爱你虽说是首情歌,可放在父母子女的关系上,却毫无违和感。
养孩子,就是在对错中不断翻译我爱你的过程。最极致的教育,一定是始于陪伴,陷于习惯,忠于三观。就像陶虹一样,春风化雨,初心不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