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举白旗”被端上台湾言论场 为何是一件好事(组图)
本文转载自多维新闻,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前民进党立委沈富雄日前在台湾政论节目公开主张“共军登陆成功就投降”,甘冒台湾“主流民意”之大不韪,并成为网络民意万夫所指,批其为“国贼”、“台奸”有之,或认其“老年痴呆”,言不可取。不过,面对批评,沈富雄不改其“敢言”本色,直言要叫他“台奸”,“请自便”。
前民进党立委沈富雄。(中央社)
在当下台海“准战争”状态,多个台湾民调皆显示台湾民众“不惧战”、“敢战”下,沈富雄仍提出非常“政治不正确”的“举白旗”方案,且对“台奸”标签亦展现“不惧”,必须说,这真是一件好事。
其实,沈富雄的“举白旗”并非“不战即降”,而是提出两岸濒临战争边缘时,台湾面对中共“武统”的“三策”,“上策是叫他(解放军)不要动,中策是制敌于海上或滩上”,“登陆成功就投降”则是“下策”,根本原因在于他认为美军不会来,一旦台海战争演变成在台湾岛内的城镇战,台湾就只能变成废墟,强调台湾不能是二次大战期间的中途岛、塞班岛、冲绳岛。
沈富雄提的“上策”、“中策”早已是台湾言论场、政坛的“老生常谈”,包括九二共识、一国两制及近期变成主流的“刺猬岛”等,皆属此类。不过,“投降”却始终是台湾言论场讨论台海情势的“禁语”,台湾人虽然清楚两岸“内战”一旦重启,有很大机率会以“投降”方式结束战争,但政治人物为名声、选票计,一般民众为自尊计,自是极力避免“长他人志气”的“投降”两字自口中说出,以免沦为“台奸”、“投降主义者”,甚至“战至最后一兵一卒”反成主流,毕竟,战争还未真正发生,岂能“灭自己威风”。
蔡英文视察驻防于澎湖并配备IDF经国号战机的“天驹部队”,现场同时展示了可从台湾海峡中线附近向福建、广东等地区机场投射造成瘫痪与破坏的IDF挂弹“万剑弹”。(中央社)
必须说,当下的台湾自蔡英文政府以降到台湾民众,极力强化飞弹、攻击性火箭、强化后备战力训练等战争准备,皆说“敢战”但侈谈“投降”等“终战方案”,是非常“伪善”的。
普鲁士军事理论家、有“西方兵圣”之称的卡尔·冯·克劳塞维茨(Carl von Clausewitz)在其著作《战争论》中明白指出“战争真正的动机与最终的目标是政治目的”,发动战争的目的在于“使敌人丧失抵抗能力”以遂行一方的政治目的。但他还提出两种结束战争的方式,一是双方完全获胜的可能性不大,其二是一方为了获胜必须付出过大代价,远超过遂行其政治目的所得利益。
除非如同“对越自卫反击战”(台湾称“惩越战争”)此种“特例”,否则“结束战争”的方式总归只有“投降”或“媾和”两种,然而,台湾言论场至今却只谈“让北京考虑代价太大不敢开战”及“玉石俱焚”这两种选项,彷佛“投降”不该是选项一般,岂不怪哉?况且,二次大战最后阶段,日本军阀喊出“全员玉碎”、“一亿特攻”,却也开始透过外交途径谈判“投降”,虽然接受《波茨坦宣言》的大部分要求,但最终还是透过谈判投到比较好的“投降条件”,日本的“天皇制”因此得以确保。
总言之,沈富雄将“举白旗”选项端上言论场,虽然反对、攻讦等批评难免,总算是戳破了那层窗纸,喧嚣吵杂声中,可预见的未来,或许“投降”仍会是禁语,但“停战条件”、“终战方案”的讨论若能因此慢慢“脱敏”,逐渐成为台湾言论场中可以被讨论的议题,并让台湾人民知道,在北京未将台湾人民当成“敌人”,政治人物、主流民意倡议的“战至最后一兵一卒”有多荒谬,沈富雄也算是做了一件好事。
本文转载自多维新闻,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