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被约谈,贪天之功“蚂蚁帝国”能否回归正途(组图)
11月2日,中国央行、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银保监会)等四部门对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蚂蚁科技)实际控制人马云、董事长井贤栋、总裁胡晓明进行了监管约谈。
这看起来是对马云在10月24日的2020外滩金融峰会的主题演讲中“痛批”中国的银行体系和金融监管的回应与处理。马云曾痛批中国银行体系是“当铺”思维和金融监管的过于保守。而实际上却是因果倒置。因为无论对于马云还是对蚂蚁科技来讲实际上是最没有资格批评中国金融监管体系的互联网金融“巨兽”之一。
马云在中国互联网金融大潮之下打造了一个“”蚂蚁“”的金融帝国,但是似乎还没有尝到权力的味道。图为2019年9月10日,马云在阿里巴巴20周年年会现场演唱《怒放的生命》。 (牛镜/视觉中国)
谁动了马云的奶酪 互联网金融新规出台
中国政府早在批准蚂蚁科技上市之前,就已经在酝酿如何进一步规范、监管互联网金融和小微信贷的运营。这显然触动了马云的奶酪,限制了“蚂蚁金融帝国”的扩张。就在11月2日,马云被约谈的同日,中国银保监会中国央行发布了《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该意见要求,小额贷款公司经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应当主要在注册地所属省级行政区域内开展;未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小额贷款公司不得跨省开展网络小贷业务。经营网络小贷业务的小额贷款公司的注册资本不低于10亿元人民币(1元人民币约合0.15美元),且需要一次性实缴货币资本。跨省经营网络小贷业务的小额贷款公司的注册资本不低于50亿元,同样需要一次性实缴货币资本。对自然人的单户网络小贷余额原则上不得超过30万元,不得超过其最近3年年均收入的三分之一,该两项金额中的较低者为贷款金额最高限额;对法人或其他组织及其关联方的单户网络小贷余额原则上不得超过100万元。
该意见还提出,在单笔联合贷款中,经营网络小贷业务的小额贷款公司的出资比例不得低于30%。这等于无形中为蚂蚁科技的发展戴上了“龙套”。
此外,据中国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官网披露,10月21日中国央行也早已发布了《金融科技创新应用测试规范》《金融科技创新安全通用规范》、《金融科技创新风险监控规范》三项金融行业标准。
中国银保监会党委书记、主席郭树清强调,将着力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处理好金融发展、金融稳定和金融安全的关系,提升金融监管能力。完善风险全覆盖的监管框架,增强监管的穿透性、统一性和权威性。依法将金融活动全面纳入监管,对同类业务、同类主体一视同仁。对各类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切实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
并非是马云的一番话激怒了中国的监管层,而是中国在大力推进科技金融创新、容忍创新中不可避免的突破规则的同时,也在极力规范金融体系的运营,防止可能风险爆发,将互联网金融引入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轨道,防止新的金融垄断和变相高利贷和投机的形成。
而对于马云,以及蚂蚁科技来讲,实际上则是最没有资格批评中国金融监管体系的互联网金融“玩家”之一。相比于当初蚂蚁金服(蚂蚁科技的前身)趁中国“钱荒”危机而崛起,又被监管层的网开一面,如今蚂蚁科技已经快速膨胀成为金融界新的“巨兽”。
然而,相比于庞大的身躯和强壮的四肢,蚂蚁们还缺少一颗成熟的心智,尤其是在初尝金融暴利的甘美之后。
贪天之功 危机已现
2013年,随着中国政府逐步退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采取的“经济刺激计划”,消减金融杠杆、去除过剩产能、进行经济结构转型等一系列政策的实施,导致了中国国有银行体系大幅收缩货币增量、紧缩信贷。中国民间经济一时间陷入所谓的“钱荒”,整个中国的资金市场一片哀鸿,民间信贷利率高企、中小企业举步维艰。
蚂蚁科技打造的金融帝国正在横跨,消费支付、小微信贷、通信电子,以及相关数据产业。(海峡/视觉中国)
也正是在这个时期,余额宝、招财宝、小微信贷等现在支付宝旗下的金融业务才得以得到飞速发展。2013年6月,余额宝刚一上线,其年化收益率就高达6%以上,远远高于当时的银行0.35%的一年期存款利率。2014年1月余额宝的收益率更是高达6.76%。正是在“钱荒”之下,余额宝的高收益让其一战成名。到2014年1月,余额宝上线半年,余额宝的基金规模就超过了4,000亿元,几乎相当于当时中国全部居民存款的1%。
一时间,存款“大搬家”的景象震惊了整个中国金融界和监管层。一些传统的银行业认为“蚂蚁们”已经侵蚀了自己的奶酪,正在“扰乱”金融秩序。余额宝业务已经摆脱了单纯的支付业务,而形成了庞大的资金池。于是,在余额宝最初上线的短短一年里就遭到了40多次政府监管和检查。中国央行、证监会、审计署累计对余额宝进行了近20次的调研约谈。
确实,当时包括蚂蚁金服在内的中国众多互联网金融公司,俨然成为了独立于中国政府监管体系和货币政策之外的另一个金融体系。尤其是在当时缺乏相关法律和金融规范的情况下,一旦出现问题,无论是投资失败,还是大规模的担保交易违约,抑或是将原本用于交易担保的资金转而进行金融投机,变相进行集资、放高利贷,形成新的“老鼠会”“庞氏骗局”。这些都将对中国经济的稳定构成冲击。
但是,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当时的中国经济也正处于资金周转困难之中。互联网金融凭借其便捷、灵活,以及网络集聚效应,就如同在中国民间金融的沙漠中开辟了一股清泉。尽管这并不符合当时的相关法规,也存在着诸多隐患,但依旧得到了中国政府的默许。
而对于自己的幸运,蚂蚁们最开始似乎还没有意识到。他们将自己的成功归结于自身的奋斗与强大的技术,以及整个民间金融市场的活力。蚂蚁们正在贪天功于己有,进而忽视了隐藏在背后的危机。
蚂蚁帝国能否回归正途
2015年随着整个中国经济的调整和金融投机的愈演愈烈,原先烈火烹油般的中国股市突然崩塌。股灾的影响,以及政府对于场外配资、高利贷、资金池等一系列金融违规行为的严厉打击,使得余额宝的收益率直线下降。2014年5月余额宝的收益率从最高的6.76%下降至5%,2015年7月跌破4%,2015年11月继续跌破3%。收益率的快速下跌使得资金开始外流,甚至出现了集中挤兑的危局。
如果对于互联网金融不加监管和约束,蚂蚁科技标榜的金融为实体服务、为小微企业服务,滑向变相高利贷和金融投机,重演中国互联网金融(P2P)暴雷的危机或许只是时间问题。(视觉中国)
此外,蚂蚁金服旗下的招财宝也先后两次陷入违约危机。一次是因为2015年“8·12”天津港特大爆炸导致招财宝应收账款未能及时收回。另一次则是招财宝在2016年销售的相关3亿元私募债券违约。原本高风险的私募债券,经招财宝多次拆分出售后销售给并不知情、更无风险抵御能力的中小客户。在当时来看,由于根本没有相关法规,余额宝、招财宝的这种行为并无违法之处,但是巨大的风险和危机其实已经出现。
而当时中国的其他众多互联网金融公司和网络借贷平台(P2P)则没有蚂蚁金服那么幸运,也没有蚂蚁金服那样实力雄厚。众多以P2P资金池为基础的互联网理财产品纷纷“暴雷”。大多数互联网金融企业没有经得住“贪婪”的诱惑,技术搭建的“大堤”也是漏洞百出。
为此,2015年7月,中国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和《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被要求纳入中国政府对银行业的资金监管体系,并开始严厉打击违规网贷和资金池。之后便是中国的互联网金融的“冰河时代”,90%以上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和P2P平台企业纷纷倒闭或被叫停。
初尝金融“禁果”的蚂蚁们似乎应该明白,那些来自传统银行业的谨慎其实不无道理,在人心面前,科技也并非万能的神器。蚂蚁金服的成功除了自身的奋斗之外,还要归功于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政策环境的宽容。
没有了政府的默许和整个传统金融体系的稳定,互联网金融就失去了稳定的基础和生存空间。失去了政府的金融监管和规范,互联网金融,抑或说金融本身的“贪婪”就会吞噬一切社会的财富,包括互联网金融自己。
蚂蚁金服所做的只是改变银行,使它更适合于这个时代,而不是替代传统银行。而相比于对于金融和人心的猜测,蚂蚁金服则更擅长于技术的创新和对于小微企业的服务。
于是,整个蚂蚁金服开始了最终的蜕变。不仅开始主动联合中国的国有企业进行合作入股,甚至引入中国社保基金作为主要投资方之一。蚂蚁金服要将自己变成一家真正的公众企业,融入中国经济的血脉。以此同时,去金融化也成为了蚂蚁金服的战略方向。2017年,蚂蚁金服宣布将自身定位于科技金融(Techfin)企业,整个公司更多地倾向技术研发和运用,帮助金融机构做好金融业务。2020年7月,蚂蚁金服正式更名为蚂蚁科技,并开始申请在内地和香港上市。
蚂蚁们在经历了一些列夹缝中求生、不断蜕变之后,终于在大利益面前经受住了最后的考验,开始步入正途——对于那些曾经将头伸出地面,思考建立自己帝国的蚂蚁来讲,在勇于创新、改变社会的同时,选择有利于整个生态系统发展和繁荣的方式生存。这是每一个新物种成功进化的共同要点。
然而,蚂蚁们今天还可以指责中国银行业的保守和对小微金融的忽视,更多的只是蚂蚁们还没有尝到权力的味道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