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特朗普四年来战败的四场“战争”之债务战(组图)
本文转载自多维新闻,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回头看看,里根(Ronald Reagan)总统曾介入尼加拉瓜内战、入侵黎巴嫩、武装入侵格林纳达、空袭利比亚、入侵玻利维亚、袭击伊朗军舰、入侵洪都拉斯;老布什(George W. H. Bush)总统入侵巴拿马、发动海湾战争、介入波黑战争;克林顿(Bill Clinton)总统入侵海地、无限延伸行动导弹轰炸阿富汗、苏丹、引爆科索沃战争、入侵南斯拉夫并轰炸中国大使馆;小布什(George W. Bush)总统入侵阿富汗、伊拉克;即便是奥巴马(Barack Obama)总统也入侵利比亚、北约介入伊拉克、叙利亚,最后还派特种兵去叙利亚——唯有特朗普总统并未发动任何海外战争。
这是一场特朗普对美国国家偿付能力的战争。高达24万亿的美国国债,是列根时代的22倍,而特朗普对美国国债问题基本保持沉默。特朗普上任后,美国的债务就增加了2万亿美元。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估计,包括2020财年在内,今后10年的年度财政赤字将保持在1万亿美元以上。毫无疑问,美国常年靠着举债度日。
美国到底多少债?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有整整30多年政府债务占GDP比重均没有超过70%,但2009年开始美国的财政债务与GDP的占比从2007年的62.5%、2008年的67.7%跃升到2009年的82.4%,之后更是一发不可收拾。10年下来到2017年,美国政府债务总量从2007年的9万亿美元上升一倍多,达到20.44万亿美元,是GDP的105.4%。特朗普出任美国总统后,债务总量继续走高。截至2019年12月底,美国国债余额规模为23.2万亿美元,占美国GDP的比率为106.9%。最新数据显示,已近高达24万亿的美国国债。当前美国国债占GDP比率已经接近甚至极有可能超过二战后的峰值(1946年的118.9%)。
2019年12月,美国国债高达23万亿美元,The Peter G. Peterson基金会(PGPF)在全美多地刊登公益广告,以“每位美国人负债$69,998美元”的比喻警示国债水平之高。(Getty)
此外,还要知道,美国联邦政府债务并不包括州、市县地方政府债务。如果加上50个州和市县地方政府的数万亿美元债务,总量恐怕超30万亿美元,那么,全美政府债务占GDP比重已达到130%左右。
从去年开始各国央行便开始纷纷减持了美债。据美国财政部近日公布的国际资本流动报告显示,近几个月来,除了各国央行外,很多外国政府也开始抛售美债。近月来,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美国国债收益率持续下跌,更使得不少投资者纷纷抛售美债来规避风险。
政府债务之外,美国还有庞大的企业债。美国银行首席投资策略师米高哈特尼特曾计算,今年美国企业债券的年发行规模高达2.5万亿美元,其中投资级债券为2.1万亿美元,垃圾债券为0.4万亿美元。美国银行报告显示,今年第二季度,由私募股权公司发行的垃圾债券总额就超过300亿美元。无奈之下,美联储购债“救火”:美国财政部放宽了对财政部特殊目的机构(SPV)在一级和二级市场购买企业债券的要求,使有财务困难的公司可以接受联邦融资。然而如今,美联储也已放缓购买企业债券的速度。联储能出手纾困,加速购买企业债券,但这样做的结果也将是出现大量僵尸企业——大量债务和“僵尸企业”的存在,会令经济运行效率进一步下降,增长受到抑制。由此看来,就算联邦政府对债券市场进行干预,都未必真正解决企业债券危机。
如果美国不是美国,很难想象一个负债水平如此高的国家还能被允许在国内推行一系列减税等宽松政策。(Getty)
政府债也好,企业债也罢,都有一个很关键的边界条件,那就是信用还在,债务率、债务杠杆还没有到极限,但一旦过度透支信用,结果显而易见。试想,一旦美国政府出现了债务杠杆过高,出现了美债违约,美债就无法顺利发行,借新债还老债的玩法就会断裂。
原本主权国家之所以能发行货币,本质上是政府税收、财政收入支撑。政府的税收收入、财政收入是主权货币发行的依据,但是如果一个国家的债务利息和到期债务把全年的财政收入消耗完毕了,就没有信用再发国债,会降低发行新债还旧债的融资能力,导致重大的金融危机。按照近几年美国债务的增长率和增长额推算,不需要几年,美国政府债务总量就会超过30万亿美元,再加上美国州政府、市县政府等地方政府债,债务占GDP比重将达到150%左右。届时,美国政府的全年税收收入将全部用来清偿利息和到期债务还不够,这会是一个极致。
不必等到美国政府债务触及会导致经济崩盘的恶性债务上限,各类经济体就会打提前量预防设防,一场与美元、美债相关联的大级别全球金融危机就有可能发生。这同“货币战”息息相关,这场“战争”,特朗普不仅是输了,似乎根本就没有在意。或许,一直到他下台,也没有意识到,货币的命运最终也将成为国家的命运。
本文转载自多维新闻,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