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圈的肮脏,潜规则只是小儿科,真正黑幕是洗黑钱…(组图)
今天话题过于敏感,以下人物皆以花名称呼。
大家可曾认真想过▼
为什么烂片随处可见?
为什么明星能收天价片酬?
为什么票房动辄破亿,乃至屡创新高?
这并非投资方人傻钱多,更不是观众容易糊弄,
而是因为,娱乐圈冼黑金的手段已经超乎你的想象!
在深入探讨娱乐圈冼黑金的内幕前,先给大家科普,什么是黑金?
所谓黑金,就是贪污受贿、侵吞资产、走私贩D、偷税漏税等非法所得的财富。
既然黑金在手,那么下一环节,便是将其漂白,成为正当收入。
要知道,世界公认的三大冼黑金途径:做慈善、拍电影、进赌场。
相信不少人都会问上一句▼
电影是烧钱的玩意,没准血本无归,这可怎么洗?
只有你想不到,没有金主做不到的。
这时候,轰动一时的阴阳合同派上用场了。
八爷举个例子,某明星明面上收了1亿片酬(税后),但其实ta所得片酬仅有1000万。
明星收了应得部分后,余下被漂白的9000万就退回金主手中。
同理,电影制作、宣发也是如此操作。
拍一部电影,布景、服装、道具、妆发、摄影都是必不可少,且处处都要用钱。
但这钱花了多少,怎么花的,谁知道?反正数目、项目随你报!
你可以说,搭建场景花了3000万,但实际支出只有300万。
也可以说,砸了2000万请知名造型师,但实际支付200万。
只要扣除实际支出部分,剩下资金仍是回到金主的口袋。
当然,金主为了实现收益最大化,肯定会使成本最小化。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有些影视剧宣称巨额打造,却被批评粗制滥造,或五毛钱特效。
原因就是,除去漂白且被退回的黑金,金主们会无限压制实际成本完成拍摄。
冼黑金是“团伙作案”的犯罪活动。
它需要金主、制作方、明星等多方配合。
因此“做生不如做熟”,当他们建立信任、默契后,大多会长期合作,尽量避免出错。
对金主而言,冼黑金是一个长期性的流程。
因为黑金源源不断地涌入,他们需要不间断漂白。
八爷举个经典事例,李某人是一个大毒枭。
为了漂白黑金,他以投资人身份潜伏影视圈,各种砸钱投拍电视剧。
在这个过程里,李某人以拍电视剧来掩护自己制D贩D,
与此同时,他将制D贩D的非法收入,投到影视剧上,从而实现冼黑金的目的。
由于长期冼黑金,某些金主会选择开电影公司。
公司出钱投资,然后做高账面收入。
注意!做高账面收入,而非做高利润收入!
几年前,一家电影公司在冼黑金东窗事发后,施老板卷款跑路了。
值得一提的是,这家公司成立第三年,营业额高达200亿,其利润仅有1.3亿。
这里面的水有多深,可想而知。
所谓做高账面收入,就是实际投资远小于账面投资,实际收入也小于账面收入。
比方说,施老板掏了1000万拍电影,最后实收5000万。
但他的账面,就要粉饰成投资8000万,收入1亿。
虚报成本很好操作,明星片酬,电影制作费,数目随你开。
至于账面收入,还得金主和关联公司出手,做高票房。
我们常听到的包电影场次、幽灵场、午夜场、假票价等都是为了催收票房的手段。
而以上手段,又能进行新一轮的冼黑金活动。
这时候,金主用黑金买电影票,包电影场次,最后票房所得利润就被漂白了。
如果电影“卖座”,当然是好事。
但如果票房扑街,甚至无法上映,也并不代表金主会亏钱。
像是之前,一部电影巨星云集,斥资“数亿”打造。
当时制作方声称,总片酬3亿,电影特效2亿,制作团队工资上亿。
单是这3项开支,就超过6亿。
结果上映几天,无理由撤档,票房口碑双扑街。
表面上,投资方血亏,但一看账目,转念一想,真说不准!
反正狠起来,金主管它烂片不烂片,管它赚钱不赚钱,唯一目标就是要冼黑金。
后来随着电影票房冼黑金越来越难,金主们又将目光投向网大和网剧。
一位业内人士向八爷透露,曾有金主求合作,说是出资8000万拍一部网剧,
但实际投入只得1000万,余下资金要以其他名义还给他。
以上这些冼黑金手段,以前金主都屡试不爽。
可自从阴阳合同被揭发,补税政策出台后,影视圈都怂了。
因为上头正严查影视项目的资金来源,以及资金走账流水和痕迹。
眼下形势严峻,部分金主怕是要偃旗息鼓一阵,伺机卷土重来。
总而言之,打击冼黑金任重道远,道阻且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