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智英获准保释,但被禁止受访及使用社交媒体(图)
本文转载自纽约时报中文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香港一名法官周三批准亲民主媒体大亨黎智英保释,但对他的活动进行了广泛限制,禁止他使用社交媒体、接受采访,或离开自己的家。这引发了人们对实行港区国安法后言论自由恶化的担忧。
媒体大亨黎智英上周被从香港一所监狱转移到另一所监狱。他的支持者谴责了他的保释条件,包括不得使用社交媒体或发表任何文章。 ANTHONY KWAN/GETTY IMAGES
现年73岁的黎智英是香港最知名的反政府人士之一。为了平息去年持续数月的抗议活动,中央政府于今年6月对香港实施了涉及面很广的新国安法,黎智英于本月根据该法受到指控。警方指控他勾结外国势力,包括游说外国政府对中国的半自治领土香港实施制裁。黎智英的支持者称,这一指控是公然令其保持沉默。
黎智英获得保释给亲民主运动带来了一个意料之外的喘息之机。在国安法的沉重压力下,加之北京持续采取行动削弱民主运动的基层支持,该运动已处于衰退状态。黎智英已两次被拒绝保释:本月早些时候,他被拒绝保释的原因是与本案无关的欺诈指控;一周后,他又因涉嫌违反国安法而被拒绝保释。但黎智英的律师提出了上诉,上诉法官李运腾同意将其保释。
香港政府马上提出上诉申请,但被法官拒绝。
许多参与了抗议运动的人士在庆祝黎智英获保释的同时,也谴责了保释条件。这名大亨的保释金定为1000万港元,被下令居家软禁,只在每周三次到警署报到时才可出门。
此外,法官下令黎智英不得使用社交媒体,不得与外国官员见面,也不得在纸媒或网络上发表任何文章。黎智英此前常在Twitter上发帖,谴责中国共产党,他创办的《苹果日报》(Apple Daily)是香港仅存的几份公开支持民主的出版物之一。黎智英还曾前往美国与美方重要官员见面,但这些见面发生在实施国安法之前,国安法在字面上不具有追溯效力。
律师们称保释条件涉及的范围异乎寻常地广泛,并指出它们通常只是用于防止被告在保释期间犯下更多的潜在违法行为。
“法庭唯一应该关注的表述是可能构成犯罪的言论”,比如新的制裁请求,香港大律师公会(Hong Kong Bar Association)主席戴启思(Philip Dykes)说。但保释条件限制范围的广泛性,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是因为国安法本身的广泛性,吴思诺大律师说,她是亲民主的民主党成员。该法并没有对其列出的许多犯罪行为给出明确的定义,而是使用了一些普通术语,如恐怖主义、颠覆活动或勾结。
“这里的问题是,国安法的措辞非常宽泛,以至于可以将任何形式的活动包括进来,尤其是言论,”吴思诺在一封电子邮件中写道。“这基本上赋予法院采用非常广泛且影响深远的保释条件的权力。”
有些保释条件是黎智英的律师提出的,包括禁止使用社交媒体。但吴思诺说,法官对保证保释条件与所涉及的情况相称负有最终责任。
“相当明确的是,保释条件相当于严重且直接地打击了黎智英的言论自由权,”吴思诺说。
黎智英下次出庭的日期定在明年4月。
本文转载自纽约时报中文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