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大暴乱,30万农民用拖拉机“攻陷了”首都(组图)
2月6日中午12点开始,印度农民在全国发起堵路运动。3个小时内,印度国内有1万多个地点的交通要道被农民的拖拉机、破卡车、大石头堵塞。
当天,印度农民抗议运动主要组织者之一迪卡特喊话印度政府,今年10月2日之前废除农业改革法,否则农民示威运动将一直发生。
“我们将一直战斗,直到最后一口气!”在印度北方邦加齐普尔抗议现场,80岁的农民Jhajjan Singh情绪激动,他高喊:“应该让莫迪知道,坚持改革还是顺应民心,他只能选一样!”
面对印度当局派出的几千名来维持秩序的安全部队,这些农民表示:政府不废除法律,我们坚决不走!
要知道,在印度,农民的力量不可忽视。印度农业人口占到全国总人口的70%以上。
不过,印度农民的决心,还是被当局忽视了。
其实,早在去年11月,印度农民就开始了大游行。到了2021年,更是势不可挡。
1月26日是印度的国庆日,每年都会举行盛大的庆祝仪式。
印度农民也没有放弃这次机会,并且是有组织有预谋。
当印度首都人民还沉浸在盛大的庆祝节目中的时候,数十万农民开着拖拉机正在往德里挺进。
抗议途中,一群驾驶拖拉机的农民突然偏离路线,冲进了印度历史地标、权力象征“红堡”。这里就是印度的“紫禁城”。
很快,农民包围了用来升降国旗的旗杆。其中一个农民爬上旗杆,升起了代表锡克教的旗帜。
和平游行,很快就演变成了暴力事件。
这群农民开始破坏市内公交车、袭击警方、打砸警车。
举刀向防暴警察砍去。
最终政府调遣部队,配合警方的催泪弹平息了暴乱。当天数百名警察和数十名农民因此受伤,一名抗议者死亡。
因为持续时间久、参与人数多,此次游行被称为“2020-2021印度农民大游行”。
游行的导火索是莫迪政府计划要推出农业三大改革法案:《农产品贸易和商业(促进和便利)法案》《农民(授权和保护)价格保证协议和农业服务法案》《基本商品(修正)法案》。
这三个方案,被印度主管“三农”问题的部长托马尔评价为“历史性的”。他表示,法案允许农产品在全国各地自由交易,会给农民的生活带来好处。
为什么明明听起来好像是利民的政策,却遭到了印度全境内农民的强烈抵制?
为什么在如此大规模的农民抵制下,莫迪政府还是要推动农业改革法案?
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弄明白印度农业的现状。
01
印度是名副其实的农业大国
先来看几个数据:
土地方面,印度拥有占世界1/10的可耕地,面积占全国土地面积57%。养活了几乎跟中国一样多的人口(印度人口超过13.6亿)。
生产力方面,印度已经成为仅次于中国和美国的世界第三大农业生产国。
2019 年印度糖产量跃升世界首位,并成为世界第五大鸡肉生产国和第三大鸡蛋生产国。
出口方面,印度是香蕉、芒果、木瓜等、秋葵、牛奶、辣椒、生姜等农副产品全球最大出口国之一,已保持大米第一出口国地位8年之久,并长期保持花生出口世界领先地位。
印度拥有全世界最多的农民,全国人口70%以上都是农民,农业人口是世界农业人口的1/4。
但与印度作为农业大国不相称的是,印度农民的生活却非常悲惨。印度贫困人口中,70%都是农民,约有7.7亿人。
印度的农民有多穷呢?
虽然印度耕地面积超过国土面积一半,但人均拥有耕地面积却非常少,85%的农民拥有的土地不足5英亩。
印度政府的一份报告指出,按绝对值计算,每个农业家庭的种植业年收入为3.7万卢比(约合人民币3200元),畜牧业年收入为9176卢比(不足人民币800元)。
这些微薄的收入,往往需要养活一大家子人。
来自Rayagada的农民Sukura Jharia,只拥有2英亩耕地,却要养活8口人。
你能想象,靠着一年不到4000元的收入,养活一家8口人是什么感受吗?
为了活下去,农民不得不贷款。不过,一旦踏上贷款的道路,面对的将是更悲惨的命运。
2007年,Omprakash一家陷入了严重的债务危机,由于连年歉收,他们的负债高达150万卢比,他们一家,即使不吃不喝,50年也还不完!
最终Omprakash选择了自杀,而他45岁的妻子Madhuri Bhoge成了寡妇。
Omprakash的遭遇,在印度农民之间并不是个例,而是普遍现象。
这种现象的流行,要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他们的自杀原因跟Omprakash一样,都是因为无力偿还贷款。
印度国家犯罪记录局报告显示,1995-2013年期间,共有近30万名印度农民自杀,平均一年1.65万。
也就是说,每10万印度人中就有超过10个人自杀。
一方面,印度农民出口了世界上最多的大米,把印度打造成了“粮食大国”;
另一方面,印度农民却因为活不下去,大量自杀。
印度的农业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02
据印度农业研究委员会估算,2019-2020年印度粮食产量达到近3亿吨。同期,我国粮食产量近6.7亿吨,是印度的2倍多。而印度耕地面积是中国的1.3倍。
换句话说,印度粮食亩产量,大约只有中国的1/3。
农业大国印度的农业水平为什么这么差?
纵观全球,真正要发展农业,就会解决灌溉系统问题。比如灌溉总面积蝉联全球第一的中国,灌溉系统覆盖了产出75%粮食、90%经济作物的主要耕地。
而印度,至今55%以上的耕地,仍靠雨水灌溉。
印度是典型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就两个季节:旱季、雨季。大部分地区雨季集中在6-9月份,剩下9个月都是旱季。
就靠三个月的雨,怎么能撑起印度一整年的农作物用水?
更难的是,印度主要经济区域位于热带地区,常年高温,水分蒸发快、难以留存。
2019年大干旱,泰米尔纳德邦首府金奈四座水库存水直接“蒸发”99%。下图可以清晰的看出2018年6月到2019年6月,金奈的Puzhal湖从满到空的对比。
没水了怎么办?印度政府为了缓解危机,会从数百公里之外运来数百万公升的水。
而整个印度,水,都不太富裕。
印度政府报告显示,印度有6亿人处于缺水状态,几乎占到印度人口的一半。
缺水,农民就得买水进行生活和种植。
越是缺水,水越贵。
因为需要生存,印度农民每个月仅买水就要花掉84元,按照之前统计的年均收入4000元算,除了雨季之外,农民至少需要拿出收入的1/4去买水。
印度旱季带来的缺水,除了让农民花高价买水之外,还会造成粮食大面积减产,农民收入进一步下降,而物价却一直在上涨。
对此,印度采取了“高价收购粮食,低价卖给贫困人口”的方式,来保证农民能生存下去。
又是一个听起来很美好的政策,而印度政府为此付出的代价是:仅在2017-2018年,印度各级政府农业补贴总额高达2086亿人民币。
历届官员上台,为了争取农民的选票,都会想方设法提高粮食收购价格,以此增加农民的收入。而为了让贫困人口吃得起粮食,又会增加财政补贴支出。
看起来,印度政客们做了两次“善事”。
就这样,印度政府宁愿把这些钱花在看不到任何回报的粮食提价和补贴上,也不愿意用来提升农业现代化,不愿去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水利工程。
至今,印度农业还是以传统手工方式为主,远远谈不上现代化。印度1.42亿公顷的农田,其中仅45%的农田拥有灌溉设施。
除此之外,由于印度基础教育做得很差,印度农民的平均素质比较低。
有的农民舍不得用化肥,而有的农民觉得化肥用的越多产量就越高,导致土壤受到严重损害。
大量农民买不起昂贵的高产种子和优质肥料,作物产量少导致收入低。收入低导致无力负担子女的基础教育,子女没文化导致连化肥的正确用量都不知道……
在印度最新的GDP报告中,农业产量增长不到2%,远低于工业和服务业。
印度的农业发展,堪称进入了瓶颈期。
另外,由于缺乏现代化存储设施,30%的农产品被损耗,这也是导致印度粮食价格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限制印度农业发展的还有一个要命的因素:农民的“取款机”、吸血的中间人。
印度政府并不是对农民问题无动于衷,为了防止农民被剥削太厉害,他们设置了这么一个流程:
政府委任少数持有许可证的实体,向农民收购粮食。因为这些人更容易被置于政府的监管之下,从而保证他们只能以政府批准的价格收购粮食,不能随意压低粮价。
这些人,被称为中间人。
这些中间人什么都不用做,租个店面就行。甚至有的连店面都不租,就买个遮阳伞坐在下面,从农民手中花1块钱收购粮食,转手就在城里以10块钱、甚至更高的价格卖出去。
原本是防止农民被剥削的法律,最后却将农民推向了深渊。
颇具讽刺的是,如今印度农民已经离不开这些中间人了。利益链条已经根深蒂固,没有这些中间人,农民甚至都卖不出去粮食了。
此次印度农民游行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因为新法案将取消中间人。
游行队伍中,45岁的Jasbir Singh,拥有12英亩土地。他说中间商是他农场和家庭的生命线:“去银行贷款,我需要开具很多文件,同时还要提供资产担保。而找中间人,他只是估算一下农作物未来的收成,就会放款了。”
十年前,他贷款为妹妹举办了婚礼。今年他又贷款5000美元,预备他21岁的儿子结婚用。
中间人不仅能提供快速贷款,让农民可以购买种子、化肥,或家庭应急;还对收购的货物进行分级、称重、包装并卖给买家。
农民担心的是,一旦失去中间商,他们的货物该如何卖出去?
独立农业专家Devinder Sharma力挺中间人,他认为中间人和农民之间存在着共生关系:“对于大多数农民来说,中间商就像自动取款机一样”。
不过,Sharma没有解释,为什么这个“取款机”,可以让每天10个农民因为还不起贷款而自杀。
这就是印度农民和中间人之间的特殊关系。
这次农民大游行,不少中间人坐在价值人民币30-60多万的奔驰大G上,刷着价值人民币上万元的新款iPhone,指挥游行。
抗议者举例称,东部比哈尔邦试点取消中间人,结果导致农民处境更艰难。
“我不得不行动起来,抵制新法案。”45岁的Sukhbinder Singh说。
2月本该是种植冬季作物的时间,数万农民却集体上街举行抗议活动。
Sukhbinder说:“如果我们现在不抗议,我们的子孙会因此而诅咒我们。中间人和我们(农民)是统一阵线的!”
03
其实,印度的罢工游行,已经成为了常态。
很多人对印度上一次的大罢工还记忆犹新。
2020年1月份,印度爆发了号称是史上最大规模的单日游行罢工,据印度工会宣称,他们组织的罢工人数有2.5亿人,超过了以往任何一次。
他们反对的主要是莫迪政府对《劳动关系法案》的改革,另外印度经济下滑导致失业率不断升高也是这次罢工的主要原因。
这一切,又是如何造成的?
历史回拨到2019年。
这一年,按照印度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信息,印度经济实际增速为5.3%。
放眼全球,除了中国之外,5.3%的经济增长率可以算是高增长了。
可是对于印度来说,这个数字实在太低了,毕竟从莫迪当政的2014年算起,这是最低的一年,比2018年的7.4%足足少了有2.1个点。
从多年的高速增长,到突然骤降2.1个点,说明印度经济出现了严重问题。
除了一半以上的农民之外,经济下滑让印度超过7300万劳工失去了工作,失业率再创新高,为2.5亿人大罢工埋下了伏笔。
在这种情况下,食品的价格却飞速上涨:
小麦价格上涨56%,土豆价格上涨67%,洋葱价格更是上涨高达400%……
食物涨价“收割”的却是印度最穷的人,因为土豆和洋葱制作的咖喱是印度贫民主要的食物来源。
为了应对危机,莫迪选择修订《劳动关系法案》,改善印度的营商环境,刺激就业,企图稳定社会局势。
新法案规定,企业可以直接招募员工,跟员工签订合同而不是通过之前的“中间公司”雇佣员工。
这一新政,打破了印度长期以来企业裁员必须经过政府同意的现状,能够有效盘活印度市场经济。
这一“改革开放”之举,本来能够帮助印度脱困,又能为印度陈旧、冗余、腐败的社会制度,做一次净化。
如果成功了,莫迪算得上印度的天降猛男。
然而,印度高种姓者却认为,贱民参与市场竞争,企业自主裁员和聘用的制度,损害了他们的利益。
于是,格外愤怒的印度高种姓劳工在工会的带领下,用罢工的手段,“教训”莫迪政府。
在2.5亿人的压力下,莫迪不得不低头,新修订的《劳动关系法案》做出了让步。
发现了没?这两次间隔不足一年的罢工游行,似乎是同一模子出来的。
我有点搞不懂印度人的脑回路了,小规模的游行罢工也就罢了,难道以“亿人”为单位的罢工游行活动也一年来一次?
可别说,还真是这样,时间回溯到2019年1月份,印度同样爆发了号称2亿规模的游行示威活动。
简单说来,这次罢工的主要原因是莫迪政府通过了对《工会法》的修改草案,原因大同小异。
该修改方案主要是简化了印度企业的用工流程。具体来说,也就是企业也有权利解雇员工,打破了之前高种姓工人父传子子传孙的“铁饭碗”。
因此,工会认为这是侵犯了原本属于他们的利益,工人也认为这是政府伙同企业对自己的进一步压榨。
同样,这次罢工还是以莫迪做出让步结束。
这种“巨大胜利”,自莫迪2014年上任以来,印度人民一共体验了5次。除了最近3年的这3次,还有2015年9月2日大罢工和2016年9月2日大罢工。
很明显,似乎只要莫迪一有动作,印度人民就开始反对。更准确来说,是既得利益者、高种姓群体的反抗。
这次的游行,是农民阶层的游行。然而背后的主导者,依然是印度高种姓群体、既得利益者。
因此,印度农业要发展,既要与天斗与地斗,又要与人斗。
目前来看,印度哪一个都没有斗过。
即便天将猛男,想要改变印度也无能为力。
尾声
不可否认,莫迪确实是印度最出名的总理之一,给印度带来了改变。
在莫迪执政的第一个任期内, 印度超越中国成为全球经济增速最快的国家。2014—2018 年的 5 年间, 印度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速达到7.3%,而这一时期中国 GDP 的平均增速为 6.9% 。
这是增长速度,那么总量如何呢?
印度国内生产总值在 2017 年达到 2.7 万亿美元, 超过法国成为世界第六经济大国,达到中国总量的 20% 。
莫迪的成绩,世界共睹,但还远远不够。
因为这些成绩,并没有帮助到印度大部分的穷人,反而形成了穷人更穷,富人更富的马太效应。
瑞士银行2016年的报告显示,印度前1%的富人,拥有全国一半以上的财富,前5%的富人,拥有全国68.6%的财富,而全国一半以上的穷人的财产仅占全国财富的4.1%。
到了2020年,据《2020年印度胡润百富榜》数据显示,印度排名前100位的富豪占据了全国近64%的财富。
莫迪时代,印度更多的财富,流进了更少的人手中。
至今,印度仍有超过两亿的贫困人口, 其中有7300万人每日收入不足 1.3 美元。
印度有超过6亿人口被称为所谓的“中产阶级”,但他们的每日收入却不足3美元。
客观来说,印度根本没有中产,除了极富就是赤贫。
其实印度发展成为现在这种局面,也不能全怪莫迪,因为印度的基本盘太差了。
归根结底,印度频发罢工游行还是产业结构的问题。
印度有全世界最大的文盲群体,占全球文盲总人口的 37% 。儿童入学率仅为 85%,小学五年级至初三阶段的辍学率高达 50%,女性文盲率则在一半以上。
即便如此,印度投入到教育的财政预算比例依然越来越低。
图:2012-2019年印度教育预算占总预算的比例
过低的劳动力素质和技能水平完全不足以支撑印度制造业的发展。反过来,制造业水平过低,也就无法释放出更多的就业岗位。
制造业,陷入死循环。
而农业的发展,又被一部分人锁死了。同样没能跳出死循环。
图:印度三大产业部门的劳动力分布比例
纵观莫迪引起民众罢工游行的各种改革,无论是这次的农业改革,还是之前的劳工改革,抑或更早的土地改革,都暗暗指向了同一个真相:
莫迪想摸着中国过河。
奈何双方基本盘差距太大了。
莫迪不是邓公,邓公面对的也不是印度。
从2002年,操纵列车纵火案,获封“卡里斯马式”领袖,到2014年凭经济奇迹,把国大党挑落马下,莫迪的确获得了人生高光。
不过,近年一次又一次创造罢工游行记录,看得出,天降猛男莫迪,越想推动印度转向,就遭受越大的反噬。
2021年,莫迪面临的挑战,或许比以往任何一年都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