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次披露中印边境冲突细节,曝印度5大蚕食手段(组图)
本文转载自多维新闻,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北京时间2月19日,中国官方首次披露加勒万河谷(Galwan Valley)冲突事件细节,在该冲突中,中方4人牺牲1人负伤,官方还详细介绍了4人牺牲过程。该事件再次引发外界对中印边境实况的关注。
据中国广东官方媒体“南方+”2月20日报道,印度与周边国家存在着诸多领土纠纷,而其在边境上有5大“蚕食手段”。
偷梁换柱:通过制造与邻国边境摩擦,来调动国内民族主义情绪,进而转移国内矛盾。文章成,鉴于目前印度国内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未好转、且农民抗争愈演愈烈,不排除其后续在与邻国的边境问题上继续采取冒险行动。
浑水摸鱼:隶属印度内政部的“印藏边境警察部队”(ITBP)成立于1962年边境战争之后,主要负责卫戍该国西北部与邻国接壤的数千公里“边界”。ITBP的人员规模和装备水平不容小觑。如2018年1月,ITBP计划采购两架双引擎直升机,用于侦查、战斗部队运输、伤亡士兵撤离、运送补给等行动。同年5月,印政府决定对其扩编9,000人,完成后ITBP人数将近10万之众。
趁火打劫:1970年至1971年,印度利用巴基斯坦宪政危机趁机干涉巴国内政,并为此制造反巴舆论。1971年11月,印度趁东巴乱局,在苏联的支持下,突然对孟加拉地区发动大规模袭击,最终将独立的巴基斯坦肢解为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两部分,大大削弱了南亚次大陆上唯一能与之抗衡的一股力量。
反客为主:第一次印巴战争的结果是,印度控制了克什米尔地区约占全部面积的3/5,随后在占领区成立邦政府。2019年8月,印度单方面宣布废止宪法赋予克什米尔的“特殊地位”,改变了其自建国以来对克什米尔政策的基本原则及赋予的法律地位。
远交近攻:2020年后半年,印度和美国签署《军事物资互助协议》和《地理空间基本交流与合作协议》等军事协定。根据这些协定,美国军舰有权在印度各个海港停泊,印度也将为美军舰提供物资供给。与此同时,美印日澳之间的联系也在不断加强。
2020年10月6日,美国、印度、澳大利亚和日本出席了四方部长级会议(Quadrilateral Ministerial),以支持印度-太平洋地区的自由、透明和国家主权。这四个国家还进行了多国军事演习,以帮助继续确保该地区海事航行的安全。
美国的技术已帮助印度发展其军事、科学和私营商务部门。
美国驻新德里大使馆(U.S. Embassy New Delhi)于2020年发布的刊物《美印伙伴关系:雄心与成就》指出,美国是印太地区最大的投资国,2018年的贸易额高达1.9万亿美元,在该地区支持着510万个就业机会。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向该地区提供了2万亿美元发展援助。
但针对“印太”战略未来走向,中国官方智库瞭望智库2月20日分析称,对美国能力的消极评估,使美国主要盟友越发倾向于在中美两边下注:既与美国达成有对华意味的协定和机制,又与中国开展更多基于现实利益的合作。这种对冲心态和政策,将抵消拜登(Joe Biden)政府战略整合的效果。最终的结果可能是,美国盟友不一定通过与美国合作来实现在“印太”地区的利益。
1月19日,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发布的一份民调显示,在11个主要欧盟国家里,近60%的受访者认为美国的政治体系已完全或部分崩溃;51%的受访者不认为拜登时期美国能修复其内部分歧并解决对华竞争、气候变化、中东和平等国际问题;近60%的受访者认为中国在未来10年内将超越美国;各国中至少有一半受访者希望政府在中美冲突中保持中立。
而印度一直将“印度洋视为印度的印度洋”,被指对以美国为首的外国势力的介入心存警惕。
中印互为重要邻国,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2月19日强调,希望印方同中方共同努力,致力于维护中印边境地区和平安宁,这符合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本文转载自多维新闻,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