娶媳妇彩礼要百万,背后藏着一个糟心大趋势(组图)
前几年的时候,在莆田忠门,有个小姑娘因为彩礼放弃了重点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本来呢,这孩子学习挺不错,高考成绩超出一本线40多分,就等着拿通知书去学校报到了。
可打从这开始,糟心的事就来了。
在忠门,有不少人靠做木材生意发了家,所以在婚嫁大事上出手很阔绰。几十万的彩礼稀松平常,甚至168、200万的天价彩礼也不少见,更壕的还有998万这样的彩礼出现,大家互相攀比,久而久之,当地的彩礼金额直接被拉上了一个档次。
家境殷实的也就罢了,要是家里条件一般、儿子又多的,要么贷款、要么就得想其他办法。
这姑娘的情况有点尴尬,家里的生意一直没啥起色,关键她还有个不成器的弟弟,所以她父母一直希望她能早点嫁人,给儿子“挣”点彩礼钱,所以她选择放弃了大学。
相亲的消息放出去之后,媒婆就踏破门槛了,紧接着,相亲的小伙也排起长队,最夸张的时候,小姑娘连门都不敢出——一天要见七到八家呢,从早上到晚上都休息不着。
到了最后,她挑中了一个家里做木材生意的同乡。
坐在一起谈彩礼的时候,女方开口的价格是98万,对面则礼尚往来,直接给出了88万的心理“底线”。砍价时更是热闹,一边说女生笑起来露牙龈、一边说男生长得也不好看。
反正折腾了挺长时间,最后各让一步——彩礼一口价90.8万,女方则陪嫁一套20万的红木家具。这个数字挺好,既不让男方为难,补贴起女方弟弟也有富余,看起来是皆大欢喜了。
在这个事刚被报道出来的时候,有些人还挺不以为然的。
他们的观点也不是没有道理,婚丧嫁娶是人生大事,沿海地区又以富庶著称,所以花销大点也是天经地义。
可几年的时间过去了,不少内陆省份的结婚开销也都跟着涨了不少。
前阵子,新华视点就做了个覆盖范围很广的调查。
他们发现,即使是在山西、河南、湖南这样的内陆省份,很多地方的结婚开销也不小。尤其是在一些农村地区,车、房、彩礼这三大件加到一起,总开销直指百万大关。
这钱是怎么花的呢?有人给算了笔账。
要结婚,房子肯定是少不了的。若是在以往,花十几万就能在村里盖间宽敞明亮的瓦房,可现在很多地方不认了,在县城买房已经成了标配,这可不是笔小钱。
差不多从棚改开始,各地的商品房均价就走了一波大行情。
后来不少地方都陆陆续续放开了落户限制,很多人都直言新一波进城高峰要来了。为了押这个宝,前些年各大地产商都在三四线城市拿了不少地皮,新房敞亮气派、那价钱自然也低不到哪里去。
加之主要的一二线城市都有限购、限贷,一些人的购房需求被限制,而过高的房价也让一些积蓄与收入够不到门槛的年轻人比较失望,相当一部分会退而求其次回小城市置业。
一边是不断涌进县城的农村家庭,一边是北上广和各个限购省会外溢的返乡大军,这小县城的房价反倒成了2020年房市里最耀眼的独苗,不少地方价格涨势喜人。
如果再算上装修、购置家电家具的各种开销,就算是在房价每平米不到5000块的小县城,结婚花个几十万也肯定是挡不住的。
房子都买了,那彩礼也不能太寒碜吧?
早些年间,这钱也就是个彩头,只要家里有几个能外出打工的劳动力,几万块钱怎么都攒得下来。可架不住飞涨的物价,这数字早都翻了几番了。
之前谷雨数据就做了个《2020年国人彩礼调查》,他们发现在调查的样本中有超过七成的婚姻中涉及过彩礼往来:
虽说在四大直辖市里彩礼并不算流行,但在中东部地区、各个内陆省份可都丝毫不含糊。像河北、广东等地都有超过八成的家庭给过彩礼,山东更是以86.6%的比例位居榜首。
(谷雨数据《2020国人彩礼调查》)
关键是数额也都不小,10万出现的比例最高,在不少地方流行着一些像152800、131400的吉利数字,暗合什么“要我两家发”、“一生一世”,浙江更是以18万的彩礼均价傲视群雄。
但这事也没那么简单,因为彩礼问题打得鸡飞狗跳的情侣不在少数。
也就是在去年,一条情侣分手的视频在网上爆火。说起来情况也挺复杂,本来两人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但事情就卡在彩礼上了。
女方家里先说要有一套150万的婚房,这个要求也不过分,总不能租房结婚吧?所以男生一咬牙就买了房。后来女方又提出要30万的彩礼,关键是还一步不让,最后掏不出钱的男生只能知难而退。
这悔婚了不要紧,女方的亲戚不光到男生的工作单位大吵大闹,还把人家给揍了一顿,悲愤之下才有了视频中的歇斯底里。
在各种平台上,好几年感情败给彩礼的案例到处都是。
这类事情为啥这么多呢?抛开道德因素,如今的婚恋那是绝对的卖方市场。
至2019年末,全国男女性别比达到104.46,看起来还行,不算差得太多,但分年龄看问题就大了:
● 30岁至34岁为101.28,基本均衡;
● 25岁至29岁为106.65,这就差得有点多了;
● 20岁至24岁为114.61,性别比例就有点悬殊。
反映到微观层面,有意相亲的适龄女生家门口自然排起了长队。
尤其是在近几十年来城镇化快速推进之后,大量人口进城,村里一年嫁进城八九个女生,可一个外地媳妇都娶不进来,久而久之,男孩相亲得排队、女孩相亲随便挑就成了下沉婚礼市场上的常态。
在有些地方,再婚的彩礼更是比头婚的彩礼高出一大截。在冀南的一些农村,二婚彩礼差不多都要20万左右。
更麻烦的是,这个悬殊的比例近几年并没有向着更平均的方向发展。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时候,统计部门专门列出了幼儿性别的比例。为了更直观地展示数据,有人按照官方给出的信息做了个图。
在当年1至4岁的人口中,在2800多个区县中有295个男女比例超过1.4,也就是说差不多100个女孩对应着140个男孩;
而在中东部地区,还有男女性别比例更为悬殊的地方,其中江苏、甘肃、河南、湖北、江西、广东的部分地区,婴幼儿男女比例已经高过1.5∶1,有的地方男女比例高到2左右。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批被调查统计的儿童如今已经成长到了21—25岁的适婚年龄,相当一部分地区的男青年将在婚恋市场上面对激烈的竞争——这意味着更高的彩礼,和更沉重的家庭负担。
眼看着形势不好,国家都出面建议开展移风易俗工作,减少在婚丧嫁娶过程中的不理性行为了。
这有点类似当年福建搞过的相亲大会,在天价彩礼闹得最凶的那段时间,有的地方甚至牵头搞过“移风易俗、抵制天价彩礼”的相亲会,还上过央视新闻。
在会上,被村里派到现场的小青年会在签名墙上签字,右手握拳,承诺“拒绝高价聘金,倡导新时代文明新风”,还有女孩在镜头前一本正经地表示这活动深化了婚姻不是买卖的观念。
可说到底,彩礼背后是两个家庭在如今现状下的无奈选择,身边人就这么给、老家的房子就这么贵,这钱怎么看都省不下来啊,所以折腾了好一阵子,到头来还是收效甚微。
难啊,男孩和男孩的父母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