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宝马X7陷华人销售骗局,没签名就被过户,车已出口,宝马还要罚2万(组图)
在大温买了一辆新车,车借人之后给人卖出了加拿大,自己居然还毫不知情?!
住在大温的华人男子A先生最近就摊上了这么件糟心的事儿:不仅车不见了、自己要继续给车还月供不说,宝马加拿大公司还把自己告上了法庭,额外索要20,000加元的罚金。
01
5000加元的诱惑
看着还有几个月就要临盆的妻子,想着即将来加拿大的父母,已经有一辆小轿车的A先生觉得,是时候换辆大点的车了。于是,2019年8月的一天,之前有过一辆宝马车的他前往了列治文的一家宝马官方4S店(Autowest BMW),想看看有没有看对眼的SUV。
车行里接待A先生的是4S店的一个华人销售。为了保护隐私,咱们暂且管他叫B吧。
当时A先生并没有一眼相中哪款车,毕竟买车也不是买菜,几万刀的SUV也不可能说买就买。见A先生犹豫不决,B提了个大胆的计划:直接满上,买一辆X7新车得了。
(宝马X7 图自维基百科)
A先生几乎当场就拒掉了这个不可思议的提案——原因很简单,买不起。按照宝马官网上公布的数据,当时最便宜的X7新车也得要10万加元,这个即将迎来新成员的家庭实在负担不起这样的奢侈品。
但B接下来的话让A先生足足愣了好久。据A先生回忆,B当时说:“你就找车行做个贷款,我在本地认识一些想长期租这车的人,你买车之后把车借我一两个月,之后每个月的按揭我来给你付,而且我还会额外给你一笔好处费”。
只借一两个月?帮着还贷款?还能额外拿一笔钱?面对如此诱人的条件,A先生彻底动摇了——按照B的意思,这辆宝马X7基本等于白送,这种“大运”已经远远超出了天上掉馅饼的范畴。而且自己的家人即将来到加拿大,就算B到时候反悔,自己一大家子的收入咬咬牙还是能供得起这辆车的。
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这句话A先生不是不知道,不过他敢接这辆车最大的依仗在于他自身的职业以及对卖车这个行业的了解。按照A先生的要求,《温哥华头条》将对他的职业隐私保密,但他表示自己知道,在贷款结清前,对方没有办法通过合法途径把这辆车过户,这也是日后A先生在与Autowest BMW的总经理Kathleen Harding交涉中后者亲口承认的。
于是2019年8月4日,A先生以0首付按揭的形式、以妻子的名义买下了这辆车,月供2300加元。在A先生和车行签署了一堆协议之后,B塞给A先生5000加元。A先生并没有与B签署任何协议,直接就当场让他把这辆X7开走了——A先生连新车都没碰到。
02
拖延、出口、律师函
2019年11月,当时口头约定的两个月租车期限已到,A先生找B要车,B却表示要再“借几个月”。随后的几个月,A先生也多次催促B还车,但均被后者以各种理由搪塞了过去。
在此期间,由于孩子出生、自己也换了份挺忙的工作,A先生也没太管这事儿——一方面家里确实也不太急用这辆车,而且另一方面,车多借给B一个月,自己也能少还一个月的月供。
B也一直定期在往A先生的账上按时足额地打着钱。
这般平静而默契的交易直到2020年7月才起了一丝波澜。7月27日的某一天,刚回到家的A先生收到了一封宝马加拿大公司的信。信中,宝马加拿大公司要求A先生带着车辆去车行做检查。
(图由A先生提供)
A先生有些警觉:按理说,新车的第一次保养时间应该是买车后的第8个月,现在晚了两个月不说,车是我的,为什么一定要去宝马4S店做保养?而且通知自己去做保养,打个电话、发个邮件就行的事,何必要用寄信这种略显“隆重”的方式?
手上没有那台X7,意识到有些不对的A先生赶紧给B打电话,让他赶紧把车开来——毫不例外,B又把这事儿拖了过去,但还是给A先生打了8月和9月的月供。
2020年10月,A先生收到了宝马公司发来的第一封律师函,上面白纸黑字的写着,宝马加拿大已经停掉了自己的月供,并要求自己支付剩下的尾款。此外,宝马公司还认定自己违反了和公司的一系列协议,擅自把那辆X7从加拿大出口,因此要向自己处20,000加元的罚金。
(图由A先生提供)
这下A先生急了,赶紧联系上了B,要求他赶紧把自己的车还回来。但这次,据A先生回忆,B的态度起了变化:还车是不可能还的,实在不行就代A先生还掉这将近12万加元的巨款。
但这句话说完还没两天,等A先生再想联系上B时,却发现自己给他打电话也不接,发微信也不回,甚至是请律师给他发函,B都没理。更令A先生绝望的是,他托朋友了解到,原来B早在2020年4月就被Autowest开除了,而且现在人已经回到了中国。
A先生这才发现自己被人摆了一道。2021年1月22日,宝马加拿大正式在BC省最高法院向A先生的妻子发起民事诉讼——这天A先生记得相当清楚,一个西装革履的男子来到他家楼下,指名道姓地要给A先生的妻子递法院文件,谁代领都不行。
03
车被过户,程序没毛病?!
在接到法院传票的前一个月,2021年12月,A先生从朋友的朋友那了解到,别人也有相似的经历:在这个人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一辆找车行按揭购买的新车被另一个人找BC省保险公司(ICBC) “名正言顺”地过了户,并且从加拿大出口卖到了其他国家。
大惊失色下,A先生找上了ICBC:果然,这辆车已经给人过了户。
(ICBC过户文件 节选)
根据A先生从ICBC处取得的文件,相关车辆过户表格上卖家的签名和自己妻子的签名完全不一样,明显是伪造的。而买家是BC省的一家公司,连正式的注册名字都没有,只是一串数字。更恐怖的是,车辆的过户时间是2019年8月11日。也就是说,法律意义上讲,那辆X7被A先生的妻子买下后才刚过了一个星期,就不属于他们了。
2021年2月25日,程序致电ICBC想询问ICBC是否会在办理车辆过户手续时核对卖家与车辆之间的关系,但ICBC的电话并没有接通。
(程序采访的一位熟知ICBC业务的保险经纪)
程序随后又采访了一位熟知ICBC业务的保险经纪,他表示,ICBC在做车辆过户的时候只需要买家本人带着自己的身份证件来办,卖家只需要在车辆注册(vehicle registration)和过户表格(Transfer Form)上签字就行,ICBC也并不会核查签字是不是卖家本人签的。
04
车行是否负有责任?附属协议是否合理?
事情闹到现在这般不可收拾的境地,A先生除了不断埋怨自己当初为什么要贪这个小便宜之外,还对Autowest BMW车行非常愤怒。
他的原因和诉求也非常简单,卖车的时候B是你的员工,你的员工在你的店里诓我买了辆豪车,然后瞒着我伪造签名过户,还把车卖出口,车行就该负责任。
程序2021年2月18日曾向该车行的总经理Kathleen Harding发邮件问询此事,2月25日又致电该车行想找她,同日还向宝马加拿大公司总部发邮件,但无一例外,全部都没有回应。
(程序2月18日发给Autowest BMW总经理Kathleen Harding的邮件)
A先生曾于2021年2月6日前往车行与Harding总经理交涉。Harding建议他报警,但A先生表示,自己的确已经报过警,但警方表示这是自己与车行之间的事,让自己去找车行。Harding随后称,既然A先生与B是私下里达成的协议,车行也就没有责任。
Harding继续说,但是因为A先生与宝马公司签署过禁止出口协议,那不管出了什么事,A先生都是直接责任人——也就是,该交尾款交尾款,罚款也得照交,车还在不在你那里,跟我车行无关。
此外,Harding还鼓励A先生去找媒体反映,或者找律师来打官司,这也是A先生找到程序的原因。
我们先来看下A先生签署的这份协议。A先生说,协议的原件当时在签完之后车行不让自己拿回来,但宝马发给A先生的律师函中说他签过如下这些协议。
(图片由A先生提供)
1.在没有取得宝马加拿大书面同意书之前,你方(这里指A先生)不得出售、出租或放弃车辆(这里指那辆X7)的持有权和相关利益;
2.你方不得将车辆出口或允许这辆车从加拿大出口;
3.宝马加拿大有权定期检查并给车辆定位;
4.如若宝马加拿大要求,你方必须提供车辆的具体位置,并允许宝马加拿大前往检查;且
5.所有由宝马加拿大产生的费用均由你方承担,包括合理的(宝马加拿大的)事务律师费用和你自己的律师费。
乍一看,这些条款是真的狠啊。不过似乎并不是所有的宝马车型都会要求买家签这样的协议。根据A先生那天与Harding总经理的交涉,后者提到说只有类似宝马X5和X7这些款式才需要签。
宝马拼了命地想防止这些车型是什么从加拿大出口,意义在哪?以出口到中国为例,程序在这里放三张图,大家一看便知。
(图自Autowest BMW官网)
(图自汽车之家)
(这时间刚好是A先生买车前后,上图只是价格参考,与所述本文事件没有任何关系。图自搜狐网)
差价近一半,成功出口一辆就是妥妥的暴利啊......
暴利的原因在哪本文暂不深究,但A先生这件事,车行有责任吗?这些附加的禁出口协议合理吗?对此程序咨询了CNS法律公司的孙紫涵律师。
孙律师称,如果A先生的购车合同是和车行签的,但又没有拿到车,那当时购车合同上的卖方是谁A先生就可以去告谁。请律师去告车行比告B这个人要简单得多,至于车行会不会再去告B那是车行的事。
此外,孙律师还表示,车行的这种禁止出口附加协议没毛病。因为车行从宝马加拿大提车的时候也会涉及到一个限定销售区域问题,而车行的销售行为一旦超出限定区域、或通过顾客变相绕过区域限制,宝马加拿大可能会直接向有关车行问责——这也是车行的一种自保手段。
(图自VSA)
那A先生的事就这么算了吗?法律专家Jimmy Yan先生对程序表示,A先生或许可以去BC省车辆销售管理局(VSA)去发起针对车行、或者销售人员的投诉,让政府有关部门介入。
根据VSA的官网介绍,该机构是BC省的车辆销售监管机构,通过吸引和教育消费者和行业来监督个人用汽车的零售行业,其中有一栏就是“保护消费者”。
温哥华头条将继续跟进A先生的事件,有相似经历的读者,或者您有什么看法、建议,可以通过[email protected]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