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1月23日 17.9°C-19.4°C
澳元 : 人民币=4.71
布里斯班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FT:中美“2+2”外交会晤的16个看点(图)

2021-03-12 来源: FT中文网 原文链接 评论1条

拜登政府上任后中美关系如何演变,不仅两国密切关注,全球都密切关注。3月10日,美国国务院在官网书面声明,国务卿布林肯、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3月18日将在美国阿拉斯加州安克雷奇市,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兼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举行会晤。声明很短,仅有92个单词,蕴含的信息却很丰富,至少有16个看点。

FT:中美“2+2”外交会晤的16个看点(图) - 1

1.会晤时间。拜登就任总统不足两月,确立“盟友关系列为优先事项”原则,已与主要盟友、大国首脑举行了一圈电话峰会,并与加拿大、欧洲等盟友举行了视频峰会。特朗普执政留下的烂摊子,包括中美关系。此次双方商定举行外交高层会晤,不可谓之不快,可见两国元首都高度重视中美关系及其未来走向。

2.会晤地点。外交讲究对等,这次是距离平等替代了国别平等。从两国首都飞抵阿拉斯加州最大城市安克雷奇距离大致相当,5000多公里。没有按惯例选择中立的第三国(例如新加坡、瑞士),大概率是疫情防控制约,对两国和接待国都头痛。还有一个可选地点是美国的另一飞地夏威夷州,问题是太远了,中方飞过去约8000公里。

3.会晤对象。同样是“2+2”高层会晤,美国与盟友通常是“外长+防长”,而与中国却是“外长+国安顾问”。布林肯下周抵达东京、首尔参加盟友的“2+2”年度安全会晤后,却不顺访北京。原因有二:一是参会对象不同,美防长不参加中美会晤,改为国家安全顾问参加;二是不愿登门访中,灭自己威风,给外界美方主动求和的错觉。所以过中国的家门而不入,选择回程的半路上见面。

4.会晤角力。双方已暗中角力,争夺会晤的舆论主导权,凸显自己的尊严和地位,分别安抚本国庞大强硬的反中、反美势力。例如美方强调在美国领土举行,白宫发言人普萨基在3月10日例行记者会上称,“重要的是拜登政府首次与中国官员的会面在美国境内”;中方却暗示是美方主动,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3月11日答记者问,第一句就强调,“应美方邀请,中美将于近期举行高层战略对话”。

5.会晤定位。双方定位完全不同,可见分歧与隔阂较深,亦可见双方相向而行,努力缓和。3月10日,布林肯在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听证会上表示,这次会晤并非是战略对话,而是一次表达关切、寻求合作的机会。暗示这是一次工作会谈,淡化外界期待,试图在“反华大本营”国会降低首次高层会晤的重要性和敏感性。与赵立坚代表中方声称的“高层战略对话”定位迥异。赵的回应加上时差晚了半天,实质是对布林肯说法的澄清和委婉反驳。当然,见面总比不见好,谈判总比对骂好,对骂又比打架好,肯定对中美关系不崩盘的利大于弊,也让其他国家暂时放心。森林里两只巨无霸的大象天天恶斗,其他中小动物难免提心吊胆,避之唯恐不及,怎么太平得了?

6.会晤作用。这是拜登政府就任后与中国政府举行的首次高层会晤,虽然只是一次技术性、事务性、试探性对话,但有助于相互摸清底牌和诚意,为今后四年中美关系定调,同时影响未来竞争、合作、对抗的方向、力度和节奏。如果双方尊重彼此核心利益,且有智慧各自作出必要妥协,有望达成若干共识。

7.会晤机制。是否由此确立“2+2”年度外交会晤的固定机制有待观察;是否再加入双方国防部长、美方财政部长、中方分管财经的国务院副总理,与2009年7月建立、特朗普政府后期搁置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合并,进一步升级为“3+3”、或“4+4”的战略会晤机制也有待观察。

8.会晤氛围。肯定非常“坦率”(暗示有争吵),是否“积极”有待观察。外交术语中,如用“积极”描述,绝对是正能量远超负能量。布林肯在听证会上先打预防针,“我们打算提出许多问题”,“目前无意进行一系列后续交流。即便有后续交流,前提也必须是我们所关切的美中议题有具体进展和具体结果”。由此看出美国外交的精明、老练和霸气。既提前表明这次会晤决非空对空的宏大叙述,争夺会晤的议题主导权;又提前向中方隐形施压,暗示这次会晤如未取得美方满意的成果,下次没有会晤的必要,即美方没有兴趣建立“2+2”年度会晤机制。

9.会晤议题。中美关系是全球最重要、最复杂的一对国家关系,剪不断、理还乱。美国国务院声明中,含糊地表述此次会晤“将讨论一系列议题”。白宫3月3日发布《国家安全战略临时指南》,明确列举欢迎中方合作的四个领域:气候变化、全球卫生安全、军备控制、核不扩散,应是美方优先聚焦的议题。中方优先聚焦的议题无疑是台湾、香港、新疆、西藏等涉及国家统一、主权、安全的核心利益。赵立坚3月11日重申,“中方要求美方摒弃冷战、零和思维,尊重中方的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停止干涉中国内政。”由双方关切议题的选项和权重,可清晰看出美国主攻、中国主守、中国综合实力仍不如美国。还有两个共同关切的议题:经济复苏、军事互信(尤其台海、南海),双方财长、防长未参加,前者不是此次会晤的重点,后者大概率是重点。中美关系如今的“压舱石”不是经贸,而是军事。

10.元首峰会。这次外交会晤客观上为未来的中美元首峰会(可以视频)预热,也是会晤成果的主要观测指标之一。如果双方不发表共同声明,表明基本上是谈崩了,特朗普政府遗留的对华状态和多数政策仍将持续一段时期;如有共同声明,但未涉及元首峰会,表明关系不冷不热,基本止损,维持现状,目前元首峰会的时机不成熟;如有共同声明,且有涉及元首峰会的表述,表明关系升温,局面稳定改善,双方核心利益达成部分交易和大致平衡(细节不会对外公布)。

11.刻意低调。双方都高度重视,却都谨慎与低调。美国国务院官网声明的内容,以例行报告国务卿行踪的方式发布相关消息;中国外交部官网半天后,通过答记者问的方式“半主动半被动”发布相关消息。美国国务院发表声明之前,应是美方知情者向外界透露消息,路透社、新加坡联合早报、香港南华早报等媒体均有报道,中美官方因尚未达成一致,都默契地对向核实的记者打太极拳。3月9日,普萨基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目前无确切消息可以发布”;3月10日,赵立坚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目前我没有可以向你提供的消息”。

12.安抚盟友。美国国务院声明的标题所用词语是“PRC Counterparts”,情感色彩中性;正文中刻意强调中美会晤是在与日韩“two of our closest regional allies”会晤之后,情感色彩亲密,凸显日韩、淡化中国的意图明显。美国国务院3月10日也发表了布林肯访问日韩的声明,发表时间在中美会晤声明之前,294个单词,篇幅是中美会晤声明的三倍多。其中列出16日至17日在东京、17日至18日在首尔的详细日程、详细议题,包括分别举行“2+2”安全会晤。普萨基在3月10日例行记者会上强调,中美会晤“是在与亚洲与欧洲伙伴、盟邦进行密切磋商后进行”。

13.印太战略。3月12日,拜登与日、印、澳举行“四方安全对话”首次元首峰会,持续14年的部长层级升为元首层级,以印太战略、盟友合力牵制中国的意图明显。据印度外交部3月10日声明,此次峰会的主要议题有供应链、新兴及关键技术、海上安全和气候变化等。四国在此次峰会上的发言必然涉及中国,是否公布、公布多少、如何措词有待观察,必然对下周四的中美外交会晤有联动效应。

14.美方透明。相对而言,美国外交与反应更迅速、更透明、更强势,决策过程中常有权威知情者向媒体提前透露消息。中国外交部今后需注意,与外国秘密谈判未定论前必须保密,达成共识后无需保密,应第一时间公布;可与对方商定同时公布的时间,不必藏着掖着拖着,反而容易被动与误解。此前有成功先例,尼克松首次访华消息发布就是中美秘密谈判的内容之一,双方达成了同时发布的共识,还兼顾了时差、美国电视黄金时间等因素。

15.国安顾问。杨洁篪曾任中共中央国家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2013年11月,中共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成立,下设办公室处理中央国安委的日常事务,主任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丁薛祥兼,常务副主任由国家安全部部长陈文清兼。美国白宫设立的“国家安全顾问”(亦为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职位和机制可供中国借鉴。中国的“国家安全顾问”角色和作用有待进一步明晰,中央外办的职能还太小、太窄。更对等、更适合参加“2+2”外交会晤的职位,并非中央外办主任,而是中央国安办主任。

16.笔者期盼。美中是世界第一、第二经济体,事实上也是全球综合国力老大、老二,又是安理会“五常”之一,两国对全球安全、发展、繁荣应有特殊的责任。中美高层会晤议题如仅局限于两国之间的关系和利益,反证世界老大、老二的格局都太小,且太自私,需要携手更加关注全球公共利益和公共产品。例如缅甸2月1日发生军事政变,此后军警向和平示威的平民多次开枪,导致大量伤亡,中美应协调立场如何处置。东盟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无中美与安理会的强势、共同干预,缅甸动荡将持续,人道灾难也将持续。笔者对此极为期待。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1)
嵽嵽
嵽嵽 2021-03-13 回复
FT写的有点深度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