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高官激烈交锋场面失控,专家称两大原因所致(组图)
本文转载自多维新闻,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中美高级官员3月18日至19日在美国阿拉斯加州安克雷奇举行了会晤,这是拜登(Joe Biden)上台后,两国高层首次会晤。这次会晤的氛围十分紧张,场面一度失控。专家称,这这背后有两大原因。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国安顾问沙利文(Jake Sullivan)已经结束了会晤。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3月20日报道称,分析人士说,中美两国高层官员18日发生的紧张且不同寻常的外交冲突表明,未来的路很艰难,两国关系不会轻易或迅速改善,而且会变得更加难以驾驭。
报道指出,通常沉闷的外交会议前奏很快就失去了控制,部分原因是双方的期望不匹配,而且双方发表的讲话对国内听众的意义不亚于对对方的意义。
报道称,拜登政府希望对中国保持强硬立场,不太可能缓和对华关系。因为美国国会中的对华鹰派随时准备批评拜登政府任何软弱的迹象。与此同时,中国政府打算发出信号,表示它不受美国的威胁,也不受美国宣称的全球领导地位的影响。
经济学人智库(EIU)的全球经济学家波奇(Cailin Birch)说:“我们没有期待在这次会晤中看到任何的实质性对话,所以他们谈崩了没有使我们吃惊。但事实是,他们这么快就谈崩了,而且是以这种令人惊叹的模式,非常引人注目。”
报道称,两位美国官员提到了一系列问题,但是他们的讲话既是给中方听的,也是给美国国内观众听的。波奇说:“很多内容可能是给国内观众看的,当然有一部分是给美国观众看的,有一部分是给中国观众看的。”
针对杨洁篪激烈的讲话,波奇说:“这可能是为了表明中国没有被吓倒,这也是一种不尊重的表现——中国明确表示不会遵守规则。”
一名资深共和党助手暗示,布林肯和沙利文很可能知道议员们也在观看对话。他们现在无法让步,只能强硬。中国现在是地缘政治上最大的问题,尤其是对美国国会的外交政策而言。
报道称,造成摩擦的另一个因素是双方对会晤有着截然不同的期望。波奇说:“中国希望重启关系,至少在理论上希望举行一次低调的介绍性会议,定下基调。显然,由于布林肯的言论,这种可能性消失了。美国代表团的到来是为了讨论中国真正敏感的问题——它的人权记录和领土野心。”
据悉,在3月18日首轮会唔的开场白中,杨洁篪、王毅以及布林肯、沙利文在全球媒体的镜头前激烈互呛,原本短短几分钟的开场白,由于双方你来我往,竟然持续了90分钟。
3月19日,在全部对话结束后。布林肯对媒体表示,在举行对话之前,美方很清楚,双方在一些领域存在根本性的分歧,他对中方的强硬回应不感到吃惊。布林肯说:“毫不意外的是,当我们明确而且直接地提出这些问题时,我们得到了抵触式的回应,但是我们也得以就一个广泛的议程进行了很多小时的非常坦率的交谈。”
杨洁篪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指出,这次对话是有益的,有利于增进相互了解。双方在一些问题上仍存在重要分歧。
本文转载自多维新闻,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