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除了“大撒钱” 中国援非还能做什么(组图)
本文转载自多维新闻,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遥远的非洲大陆,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是陌生的,“殖民地”、“贫穷”可能就是全部的印象。中国从建国开始,便一直重视这块亟待开发的处女地,随着国家实力的增长,尤其是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框架下,中国的资源和投资不断涌入非洲。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特聘顾问、人大重阳研究员周戎在接受多维新闻专访时详解了中国对非战略的变化过程,指出中国援非与西方发达国家援非的不同之处。
2016年10月3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附近,一列试运行列车在中国企业建设的亚吉铁路上行驶。(新华社)
多维:中国的非洲战略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周戎:中国在非洲实际上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开始中国在非洲的重点是加纳,加纳1957年独立,后来发生了军事政变,加纳国父恩克鲁玛被推翻。之后非洲又出现了三个重要国家,几内亚、马里和刚果,当时的几内亚总统是非常有名的塞古杜尔,马里总统是莫迪博·凯塔,刚果总统是马桑巴·代巴,这三位总统常访问中国,与中国的周恩来总理关系很好。
中国的文革初期,马里也发生了军事政变,刚果又搞了几次革命,只有几内亚一直维系着与中国的关系。于是中国又选择了两个重要国家,那就是坦桑尼亚和赞比亚。
可以看出,中国在非洲的重点出现了两次位移,从加纳到“几马刚”再到“坦赞”。70年代以后,中国的非洲外交开始了一边倒,以美苏划线,中国与非洲亲美的国家关系越来越好,亲苏的非洲国家与中国关系也越来越冷淡。
70年代到80年代,由于反苏这一条线,中国几乎与所有亲美的非洲国家都建立了外交关系,唯一到现在还没有建立关系的就是斯威士兰,现在改名为伊斯瓦蒂尼。
过去中国给非洲提供援助,主要希望能在政治上得到它们的支持,50年前,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时候,非洲的票占了40%,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后来中国的对非政策,渐渐转向实用主义,所以与阿尔及利亚、尼日利亚以及安哥拉等过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中国援非项目↓
习近平担任总书记和国家领导人之后,中国对非洲的外交战略方向出现了很大的调整,强调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互联互通,中国和非洲人民实现共同富裕,在这一点上,中国也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
亚吉铁路、亚的斯亚贝巴和吉布提的铁路、蒙毕铁路、内马铁路以及尼日利亚的沿海铁路都是中国企业承建的工程,可以说,中国在非洲大陆上做了很多实事。
多维:可以看出,中国自从毛泽东周恩来时代以来就非常重视中非关系,而且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特点。西方视角下,毛泽东周恩来时代,中国的非洲战略以输出革命为主,基本上无偿援助非洲,邓小平时代之后则逐渐由无偿变有偿,到今天习近平时代则更强调平等贸易。如何解读不同阶段中国在对非关系上的特点?
毛邓习时代,中非军事合作基调不同。(Reuters)
周戎:输出革命确实是西方国家的观点,首先,毛泽东周恩来时代,中国向非洲提供政治支持为主,经济援助为辅的大政方针,不是输出革命,而是支援第三世界国家争取民族独立的解放斗争。因为中国并没有要求受援助国家接受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第二,邓小平时代的对非政策一直延续到习近平担任国家领导人之前。中国由原来不惜代价,全力政治支持的非洲政策逐渐转变为互惠互利的政策。中国援助非洲的同时也是在帮助自己,邓小平时代中国根据自身国力,向非洲提供援助,这时候中国在非洲的贸易逐渐扩大。
习近平时代和邓小平时代最大差别在于引入了共同发展,实现互联互通。中国要发展,非洲也要发展,中国真心实意希望非洲人民过上好日子,中国的利益也要扩大到整个非洲大陆,建立非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但中国不是要在非洲提倡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或者宣传中国的意识形态,实际上中国对非洲的援助是在提供一种公共产品。
回顾这三个时代,都有各自明显的特征,毛泽东周恩来时代,认定的国际形势是战斗和革命,邓小平时代则是和平与发展,习近平时代同样如此,不过增添了很多新内容。
习近平时代中国的综合国力不可同日而语,毛泽东时代中国刚建国不久,美国的人均收入有9,000美元,中国只有150美元,所以当时在政治上要求就高一些,邓小平时代重心在改革开放,还顾不上非洲,对非援助主题在于互惠。中国现在是第二大经济体,与第一大经济体美国的实力差距也不断缩小。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做了根据自身国力变化做了一些事情,有实力援助非洲,促进非洲发展,在道德上,中国就站在了较高的位置。
所以,中国目前向非洲提供援助,非洲国家更容易接受,过去中国是世界革命的中心,现在中国是最有活力的经济体。比起过去意识形态色彩较重的时代,现在中国更强调共同富裕,超越了制度的差别。
本文转载自多维新闻,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