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国动作片都得甘拜下风”,这部“黄片”拿第一,才不是因为尺度大(组图)
最近出了一部猛片。
有多猛?
片名我都不敢直说,一开场就是开车。
这已经不是「尺度大」能形容的了, 连岛国电影都得甘拜下风。
开头少数能放的截图
更猛的是,它还是在今年柏林国际电影节上公开放映。
并且一举拿下最高奖项——金熊奖。
此等「黄片」竟然拿下三大电影节最佳影片。
就连鱼叔也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柏林电影节金熊奖盖戳
与电影节上风光无限不同,普通观众对此片的评价却不是很高。
有人说,这就是导演个人的行为艺术。
也有人说,这就是部伪装成电影的黄片。
甚至有人觉得,把GoPro绑猫身上拍的vlog,都比这强。
鱼叔也是十分好奇。
为了避免误会,偷偷在小黑屋看完。
竟觉得此片十分神奇,难得一见。
这就来跟大家好好聊聊它——
倒霉性爱,发狂黄片
Babardeală cu bucluc sau porno balamuc
电影的故事非常简单:
女主角艾米是一名教师。
有一天,她与丈夫的私人视频,被发布到了成人网站。
开头3分钟那段不可描述的画面,便是出自原片。
我们和故事里的无数网友一样,在猝不及防中,目睹了整个视频。
一转眼,视频的主人公换了一副模样。
日常中,她和旁人无异。
表明上看起来风平浪静。
实际上,由于 这个意外,艾米的生活已经天翻地覆。
尽管她已经在第一时间让视频下架,但还是无法阻止有人私自下载,并保存了起来。
视频在她任职的学校里疯狂地传播。
艾米不仅遭遇了「社死」,还 面临着丢掉工作的危险。
她需要在一场家长会上为自己辩解。
保住自己的饭碗,更要保住自己的名誉。
可见,「黄片」只是个引子。
黄片泄露对于当事人的影响才是影片的重点。
正片的内容虽然简单,但导演讲述的方式却非常前卫,特立独行。
它 被明确地分成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单行道。
开头3分钟的躁动过后,镜头变得缓和平静。
整个部分就像是纪录片一样,用一个个固定机位,跟着艾米的身影一路向前走。
这是艾米四处奔波,心烦意乱的一天。
去菜市场买菜,打电话与丈夫商量,找校长反映情况,去药店买镇静药……
这一大段镜头,平白得出奇。
就像是一个跟踪狂,一路尾随偷窥。
一会儿是在远处观望,驶过的公交车上都能反射出摄影师的样子。
一会儿是在近处跟拍,也不顾忌路过的老妇人对着镜头口吐芬芳。
之前我们还抱着看小电影的心态。
这会儿,却只有稀松平常的日常。
有一个疑问不禁在心里持续打转:
她与开头那段小电影里的,真的是同一个人吗?
除了拍摄艾米,导演还顺道拍摄了疫情下的城市。
人人佩戴口罩的城市里,对艾米来说反倒成了一种保护。
但无处不在的社交距离,既是疫情下的常态,也暗示着人际关系的变化。
空气里不仅弥漫着看不见的新冠病毒,还充斥着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负面情绪随时可能宣泄而出。
正常的沟通、交流,解决误会,根本不存在。
谁都不信任别人,谁都不想理解别人。
我们可以看到,有人劝戴口罩被怒怼,有人在超市买菜起争执,有人开车闯红灯撞行人……
在这座城市里,焦躁不安的不止艾米一人。
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二部分——
奇闻轶事和象征性的简短字典。
第一部分虽然有些乏味,但还是正常讲故事。
第二部分就简直匪夷所思了,从头到尾都是莫名其妙的PPT。
一段画面,配一段文字。
前后画面,好像也没有什么直接联系。
有的是历史新闻片段,有的是当下 社会纪实。
有的直接是静态照片,有的则是竖幅手机视频。
大部分人看到这部分,都会感到一头雾水,不知所云。
其实,它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画面里的内容与画面外的文字,形成一种冲突和反差。
比如「文化」这一段,配的是一位男子跳舞的画面。
打出的字幕却是:
一位市民:「无耻!你把这叫做文化?」
「难怪现在的教育一团糟。」
再比如「效率」这个段落。
画面却是,殡仪馆开在了医院急诊对面。
联系到疫情,这的确是充满了讽刺意味。
在短短二十多分钟内,大量的信息扑面而来。
其中还掺杂着大量裸露和性暗示的画面。
这就使得很多人在一头雾水与生理不适的状态中轮流切换。
观众如此,片中的艾米也一样。
困惑,无助与羞耻感,如影随形。
第二部分,更像是一段注脚。
密集,紧凑,信息量巨大。
这种过于另类的形式,却也实实在在地成为本片的亮点之一。
第三部分,实践与影射(情景喜剧)。
这个标题含义不言而喻。
它所展示的,正是一场对艾米审判的家长会。
艾米面对的是几十位身份不一的学生家长。
有高官,有退伍军人,有飞行员,有时装设计师,还有代替父母来的爷爷奶奶。
他们无一例外,都不怀好意。
有的颐指气使,有的热闹吃瓜。
有位女家长甚至强烈要求在所有人面前再播放一遍泄露的视频。
她随身带了笔记本电脑,还提前下载好了视频。
像展示一件罪证一般,庄重而自豪。
一时间,所有人丑态毕露。
众人围成一圈,兴致浓厚。
离得近的坐下来,边吃香蕉边「欣赏」。
离得远的凑上前,够着脖子想看更清楚。
偏偏艾米弱小无助的坐着,无奈的双眼中藏着些愤怒。
兴致勃勃地看完黄片,家长们立刻变回了道貌岸然。
他们轮番开始对艾米进行道德审判。
有些人更是使尽了浑身解数。
「你作为老师怎么能做出妓女才做的事?」
「作为女教师应该识大体。」
「她以前还有很多不当行为。」
「你怎么能向我们的孩子灌输犹太主义?」
看到没,这些说辞都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话语。
荡妇羞辱、厌女、挖坟、种族歧视、扣帽子、造谣……
这哪是什么家长会?
摆明了就是网络上的抬杠现场。
再看所有人都带着口罩,看不清真面目。
这不就是网络上藏在ID后的网络喷子吗?
对于种种指责,艾米也不甘示弱,一一反驳。
有家长说,这种视频会教坏学生。
艾米就反问,未成年人是怎么登录成人网站看到的,难道这不是家长失责?
家长无言以对,索性换了话题。
有家长说,老师不应该存在这种道德问题。
艾米反问:「我不能和我丈夫做爱了吗?」
家长抬杠:我不信,那是你炮友吧。
艾米强调,这是属于她的隐私。
家长又抬杠:这不是隐私。
这是隐私。
那给我们看看你的隐私。
讲道理,讲事实,讲典故。
他们都不听,都不在乎。
他们不要解释,只要定罪。
他们不要讨论,只要胜利。
如果把这个场面带入到网上,恐怕大家很快就有同感。
每个人都自诩精英典范,道德警察。
一个个看似正常,其实内心肮脏无比。
理智输给狂躁,秩序败给混乱。
性爱视频是倒霉的开始,但发狂的绝不只是黄片。
艾米最后的结局如何呢?
有意思的是,导演拍摄了三个结局。
第一个,表决通过艾米留下。
反对者不服,有的要让自己的孩子退学;
有的恼羞成怒,现场撕逼。
第二个,表决通过艾米离职。
后者黯然离席。
所有家长注视着她绕向后方,渐渐远去。
最后那一双双盯向镜头的眼睛,让我感到十分瘆人。
仿佛画面外的吃瓜观众随时都会成为他们下一个目标。
至于第三个,鱼叔就不再剧透。
比起前两种,这个结局也开始不讲道理,疯狂暴走。
也更让人大呼过瘾。
本片的作者是近十年在国际上声名鹊起的罗马尼亚导演,拉杜·裘德。
2009年,他凭借处女作《我是世界上最快乐的女孩》一鸣惊人。
2015年,凭借作品《喝彩!》斩获柏林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作为新一代的艺术电影节宠儿,他不仅在手法上颠覆传统,独树一帜。
在内容方面,也非常大胆,直击最尖锐的社会议题。
这部电影虽然形式怪异,让观赏具有一定门槛。
但对于社会现象的讽刺还是一针见血,很容易让人产生共鸣。
因私照泄露,遭遇千夫所指。
这样的故事情节看似离奇,其实已经在现实中上演过多次。
比如多年前的「艳照门」事件。
最终也是以当事人公开道歉,宣布退出娱乐圈结束。
导演就表示过,这部电影的灵感也来自罗马尼亚的社会现实。
他解释自己拍摄影片的初衷:
「没有什么比女性的性愉悦更能让人们感到恐惧的事了。」
何止是罗马尼亚。
把「性」当作禁忌的地方不在少数。
而对于女性,又总会将「妓女」的帽子轻松扣上。
鲁迅曾说过这么一段话:
「一见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臂膊,立刻想到全裸体,立刻想到生殖器,立刻想到性交,立刻想到杂交,立刻想到私生子。」
当短袖子变成「小电影」,众人的反应就如片中那样。
嘲讽起他人来头头是道,对于自己的丑陋、狭隘、猥琐却十分宽容。
他们将自己的腐朽愚昧,视作正当的武器。
在这个文明社会里,大肆叫嚷。
更可怕的是,如今的社会越来越丧失了沟通的可能性。
网上聊两句,就开始喷。
线下好好说,也毫无结果。
像艾米老师这样,已经够懂礼节,够讲道理,够有耐心。
但她最终却发现,这些什么作用也没有。
面前的是一群乌合之众,认定了你就是道德败类。
他们不管真相,不管逻辑,不管理智。
不允许你解释,也不允许你洗白。
只会用情绪淹没你,用脏话堆积你,用道德审判你。
这便是世道常态,落井下石的人,永远居多。
我想,这也是这部金熊奖之作,带给我们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