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春莹点赞,单霁翔颁奖,这个拒绝NASA的中国女人凭啥这么“狂”?(组图)
你以为这幅星文奇观是怎么诞生的?
是高倍望远镜下的光影定格?还是画家笔下倾洒的颜料盘?
No! No! No! 这幅惊艳众生的作品,既不是照片,也不是油画,而是一针一线绣出来的!
4月24日中国航天日上,苏州绣娘陈英华带着她的“宇宙星空系列”刺绣作品,捧回了国家航天局首届“太空探索与艺术创想大赛”特别奖。
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亲自为她颁奖,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华春莹在推特上推荐她的作品,《人民日报》3年前就报道过她……
那么,这位征服世界的绣娘究竟是什么来头?
陈英华的“星空宇宙”系列作品中,日珥、蟹状星云、流星雨、黑洞……
这些遥远而神秘的天文奇观,都可以被高度还原。
猎户座大星云
日斑
狮子座星云
时间回到2006年。
那天,采风的陈英华在紫金山天文台苏州观测站站长梅苞教授那里,看到了一些绚丽的星空和星云图案。
被宇宙的浩瀚神秘深深震撼的她,当即想要用最擅长的刺绣,来展现这份摄人心魄的美。
而这也是人们第一次,用苏绣来展示星空图像。
星空图之美,就在于其颜色绚烂,变幻细腻难以捉摸。
所以颜色的选用成了作品成败的关键之一。为了还原这样高逼真的颜色过渡,一幅作品中,陈英华就用到了上万根不同颜色的丝线交织。
她通过将现代国画和传统颜料综合运用,调制出好几十种新颜料,再对纯白的丝线进行染色,才有了这多种层次的颜色过渡。
红色、粉色、红褐色、梅花红、绢紫色、茄紫色、天青蓝…近20中颜色的交叠,才有了这幅令人不能自拔的梦幻《马头星云》。
《天王星》中,11层光环都运用了不同的颜色,才有了从远处看到的万年不变的天蓝色,和近处看到的渐变效果。
许多人都认为这幅作品,甚至已经超过了哈勃望远镜的拍摄水准,堪称为中国人扬名。
几尺见方的作品中,仅仅是排布这万缕丝线就已十分艰难,更遑论要按照颜色,还原星云摇曳飘渺的质感。
而为了让丝线足够细,陈英华进行了多种尝试,最后才确定了描绘星空所用的丝线,需要达到桑蚕吐丝的那种精细程度才行——
她将一根丝线劈成八股、十六股甚至是三十二股,最多的时候竟然达到了六十四股。
2年,700多个日夜里,她精益求精,细腻到毫厘间的勾勒,密密麻麻的针脚细细描绘,才有了这一幅幅绮丽梦境。
《蟹状星云》是这组系列作品中难度最高、用时最长的一幅。
蟹状星云
从针法、图案轮廓到丝线颜色,陈英华一遍遍试一遍遍绣,不满意了拆线重来,光针法就用了近10种。
比如,为表现这颗超新星爆发过程中抛射出来的气体,陈英华采用乱针绣绣制。
蟹状星云间有些云雾般的天体,它们形状不一,亮暗不等,中间部分先用墨绿、茶绿、橄榄绿转蓝色等色斜丝理铺底,四周纹理用长短不一擞和针绣制,上面分几个块面,根据云雾走向用红、橙、黄、绿、蓝、紫等色,旋列针交叉排列绣制。 其中相间的云雾,用短线条不规则排列绣法。色彩丰富有重叠感,它形态优美,色彩绚丽,犹如一朵盛开在太空中美丽的花朵。
2012年8月,陈英华2个系列共24幅作品受邀亮相第28届国际天文联合会大会。
最开始,大家都以为她带来的只是高倍望远镜拍下的照片。这对看惯了星空变化的天文爱好者们来说,难免有些“审美疲劳”,纷纷表示不以为然。
然而,当世界各国的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知道这竟是刺绣后,简直被惊掉了下巴,纷纷赞叹不已:这是织女下凡吧!
热搜上网友们的夸奖更加直接,刷起#这是刺绣能做到的吗#的词条,只有献上膝盖才能以表敬意。
而陈英华参加这次大会的想法却非常简单:她想要把壮丽的天文奇观用丝线表现出来,通过这种方式让世界上更多人认识中国刺绣。
所以当NASA多次提出想要购买这组星空刺绣时,陈英华十分坚决地拒绝了——
“这是我最爱的一组作品,我花了很多心思,我想把它们留在国内的科技馆,让更多的中国人看到。”
电视剧中,有魏璎珞绣云霞;现实生活中,有陈英华绣宇宙星空。
被网友称为“当代魏璎珞”的陈英华,出生在刺绣之乡苏州。
在春蚕满地、金线环绕、织机咿呀的环境里长大,针织和刺绣对陈英华来说,几乎如同吃饭喝水一样亲切。
14岁那年,陈英华拜师母亲学习刺绣技术。
纷繁绚丽的苏绣虽美,但学习的过程却是枯燥和乏味的。刺绣讲究针法,更要学会分线,一股细线还要劈成两股、四股、八股甚至更多,才能绣出一朵花的细致。
这些都离不开日复一日的练习,如果没有强大的定力,是很难坚持下来的。所以后来许多曾一起学习刺绣的小伙伴,耐不住寂寞纷纷转了行。
而陈英华却甘之如饴,每天绣桌前练习的15个小时,让她体会飞针走线的乐趣:
“当我坐下来刺绣的时候,内心会觉得很平静,我喜欢这种感觉,以针为笔,以线着色,在纱布上挥毫。”
忘我的练习,让陈英华的针法越来越熟练,她甚至还自创了一套独特的针法,让刺绣作品能像照片一样以假乱真。
比如这幅油画质感的《贵妃醉酒》,收藏价值高达33万!
因为刺绣技艺精湛,陈英华被故宫邀请前去修复文物。
乾隆花园倦勤斋门框中间的双面绣夹纱,有128幅隔断,60多种颜色,15种图案,且所用针法都是宫廷古法,大多早已失传,复原难度可想而知。
为了更好的还原文物,陈英华从大量书籍资料的传统样式中寻求灵感,遇到不会的问题,就请教老师傅。
最终她把清宫绣法和现代绣法相结合,缠针、滚针、悬针等等多种针法的结合下,花费了2年的时间,才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倦勤斋门框。
而当时的她,一听说是为了国家修复文物,没有打听回报地一口就答应了下来。
陈英华更为出名的作品,是那幅获2012年“儒仕儒家·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的《米珠龙袍》。
这件康熙赐给三公主的龙袍,全身上下有8条龙,4万颗小米般细微的珍珠,秘密排布形成龙鳞,细节之处彰显皇家威仪富贵。
而这,也给修复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难度——珍珠太小,普通的针穿不过去。
陈英华把针换成了直径只有0.5毫米、长约4厘米的特殊绣针,用了1000天才完成复原。
陈英华更是大大小小各种规模的奖项拿到手软:
2010年《孔雀》入选2010上海世博苏州馆展览,获得最佳艺术表现奖; 2011年《惊风》荣获2011年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 2011年《新娘》荣获第十二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精品博览会金奖; 2012年8月,作品《维摩演教图》荣获第七届中国(长春)民间艺术博览会民间艺术品金奖; ……
“一片丝罗轻似水,洞房西室女工劳。花随玉指添春色,鸟逐金针长羽毛。蜀锦谩夸声自责,越绫虚说价犹高。可中用作鸳鸯被,红叶枝枝不碍刀。”
苏绣的唯美与浪漫足以让全世界折服。
陈英华的“宇宙星空系列”惊艳世界、作品《夫人》被新加坡友人收藏、《新加坡前总理肖像》被新加坡博物馆收藏。
苏绣艺术家姚建萍女士创作的肖像作品《英国女王》,也被白金汉宫所收藏,伊丽莎白二世的和蔼慈祥中,透露出皇家的气派与威仪,连安德鲁王子都惊叹“你比我更了解她”。
而苏绣,也经常被当作国礼送给世界各国领导人。
1979年邓小平出访美国的时候,把顾文霞的刺绣《猫花戏蚱蜢》,作为国礼送给了当时的美国总统卡特,后来这幅作品还上了美国的明信片。
随后她绣的《白猫戏螳螂》,也曾被周恩来总理作为国礼,送给了美国总统尼克松、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和英国女王伊丽莎白等外国元首。
2014年,双面秀台屏《木槿花开》被赠给朴槿惠;2015年,苏绣《岁月如歌》送给了英国女王……
“飞针走线,丝丝入画”,始于三国,发于隋唐,兴于明清的“软黄金”苏绣,俨然已经成为中国与世界各国进行外事交流的桥梁,成为一张全新的国家名片,代表中国走向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