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官媒炮轰不知敬畏 郑爽为何成为众矢之的(组图)
中国青春女星郑爽继“弃养风波”后再被举报涉“偷逃税”,已惊动中国两部门介入调查。截至4月29日微博认证为“郑爽微博事务部”的账号证实,中国税务部门已经在核实其有关经济合同,相关指控尚处于侦查阶段。但相比中国娱乐圈的风声鹤唳,舆论对郑爽的讨伐之声已然一浪高过一浪。
且不说网络非议,中国几大官媒已经连番表态。新华社评,对天价片酬应追责到底;央视新闻称谁偷逃税谁就得凉凉;央媒“国是直通车”质问,“208万日薪拿着不亏心吗”?
甚而中共政法委通过新媒体言辞激烈痛斥其“生而为人,必须有所敬畏”,并敲打郑爽“个性张扬不意味对所有事、所有的标准都毫无敬畏之心,屡屡突破底线、肆意妄为。如果这样,那就不是‘可爱’,而是可恶、可恨、可憎”“声望并不意味着‘天下第一’,不意味着就能高高在上,目空一切、骄横跋扈。如果这样,那就不配获得尊重,只能被人唾弃”“不能为了钱而不管不顾,更不能有了钱就忘乎所以,狂妄自大把一切视为手中玩物。如果这样,那就不叫‘追求品质’,而是丧心病狂。”
这样言辞激烈的批评针对劣迹艺人哪怕是落马官员也是极为罕见的,然而,郑爽究竟犯了什么性质的错误竟然令中国舆论上下如此动怒?
官方动怒:郑爽不“谦卑”
4月26日,曾与郑爽以情侣身份示人的张恒在网上向中国税务部门举报,郑爽在2019年拍摄一部影视作品时收取了1.6亿元人民币片酬,超过了行业规定的5,000万元片酬上限,并指其涉嫌伪造“阴阳合同”和偷税漏税。随后,整个舆论场认定郑爽逃税且对其评判谴责的声浪再度掀起一个高潮。
然而,在这些喧嚷的声音中,官媒的态度与网络民意也是分层的。从以上几大官媒的表态可以看出,在税务部门介入调查未果的前提下,官方就下场发声,带有明显的舆论引导性。按照逻辑,在事情调查阶段,官方并不适宜发表如此带有倾向性的文章,而向受指控人“舆论施压”。但是郑爽事件所带来的社会影响力无疑是震撼的,且已经不单纯是通过调查结果就能消除负面效应的了。
2018年中国女星范冰冰逃税被罚8.9亿已经震动整个舆论,中国影视行业更经历一轮洗牌,进入“影视寒冬”。范冰冰逃税案在当时所产生的影响力与威慑力被认为是巨大的,然而,距离对范冰冰的惩戒过去不久,且这位在中国娱乐圈被认为影响力不小的影星至今还不被允许获得上镜机会,郑爽事件便再次爆发。这无疑被视为是对中国法律的蔑视与对行规的挑战。换句话说,即便举报不成立,但“三人成虎”效应已然形成,因此官方对郑爽的态度必须明确且强硬。
更何况,在面对外界指控与中国官媒表态后,郑爽并未像以往被官方点名的个人及企业那般展现出谦卑姿态,中共政法委在那篇谴责文章中特意提到“29日,郑爽作出回应,语气平静,似乎底气十足”。这无疑也是对郑爽本人不肯服软官方权威的不满。
4月29日,郑爽方面在社交媒体证实其正在接受中国税务部门对其涉逃税指控的调查,该项回应被中国官方点名态度“倨傲”,却获得近40万个点赞。(微博@郑爽微博事务部)
在中国官方看来,这除了是个法律法规问题,还涉及到演艺行业对中国监管部门的服从问题。因此,中共官方显然见不得郑爽“傲慢”。
1.6亿元刺激公众神经
对于网民来说就不一样了,虽然他们也对郑爽涉逃税事件义愤填膺,但舆论更多的关注点放在了“1.6亿元片酬”上。
有网友算了一笔账,关于爆料中称郑爽77天所得1.6亿元相当于日薪208万。以一个普通白领月薪6,000元来算,即使不吃不喝攒够208万也需要29年左右。显然,这样的收益是普通人数十年甚至一辈子也达不到的财富积累。
郑爽前男友张恒此前披露大量聊天记录,指郑爽签订“阴阳合同”涉嫌偷税:
显然,这1.6亿元带来的不止是震惊,更是强烈的现实对比。事实上,影星郑爽在中国娱乐圈中以高人气拥有市场,但其作品一直缺乏专业认可度,因此被视为流量明星。在人们看来看,一个在行业中并非名副其实的影星轻轻松松便可以日进斗金,但无数的“打工人”即使被“996”仍然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那些辛苦奔波的外卖小哥,那个在职业压力下自杀的卡车司机,甚至有更多不为人所知的社会底层们。
因此,在人们将“郑爽作为一种计量单位”,开着“1爽=6.4亿”的玩笑背后,其实是一种源自心底的自嘲与心酸。郑爽的1.6亿无疑刺痛了无数“打工人”,作为那个圈层缩影的郑爽再次提醒人们,阶层差距的悬殊。这是网民看不惯郑爽事件的原因之一,这种情绪也是中国官方担忧的。
无论结果如何,关于郑爽所涉“代孕”以及逃税风波等事件,是具有典型讨论意义的,它的最终结果不该是随着惩罚或是澄清而结束,事实上仍有许多模糊空间没有明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