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为何印度遍地露天火葬场(组图)
本文转载自多维新闻,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印度疫情正在失控,自4月下旬以来,每日新增都超过30万,死亡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已经有20万人因此失去生命。
各大媒体聚焦下,大量民众排队等待救治、吸氧,去年疫情爆发之时发生在其他国家的悲惨景象又在印度上演。但可能更让人感到触目惊心的一幕是印度火葬场即便超负荷运转都难以“招架”不断运送来的患者遗体,因而不少民众选择了露天焚烧尸体。
一时间,停车场、公园等成了露天火葬场,白色的裹尸袋置于凌乱的木柴之上,再盖之以稻草,顿时烟雾缭绕,火光四起。一处处的火堆,让人感慨印度疫情之凶猛,更让人唏嘘,在这样一场危机中,印度似乎连死者最后的尊严都难以保持。
印度的露天火化在外界眼中是一件难以想象之事:
的确,对于习惯了流水式、现代化、标准化处理患者遗体的外界来说,印度民众自行焚烧逝者更像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行动。但如果站在印度本身的宗教文化层面来看,这并非是疫情下的印度特色,而是印度的常态。
印度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其中以印度教为主。与其他宗教如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实行土葬不同,印度教通常实行火葬。他们认为,火焰能够净化灵魂,让灵魂摆脱身体的束缚,使人们获得新生。不论任何身份的人,都以能得到火葬为荣,只是火葬的材料可能因为逝者身份而不同,如权贵者可能用檀香木,普通民众可能用的是便宜的木材。并且,在他们看来,死亡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应该以隐秘的方式进行。因此,露天焚烧尸体成为印度教徒的传统。
最负盛名的当属恒河,恒河旁的瓦拉纳西更是印度著名的宗教圣地。这里是所有印度教徒的朝圣地,生前在恒河沐浴可洗去尘世之污浊,如果死后能在瓦拉纳西的恒河旁火化,对他们来说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耀。故而,不论是瓦拉纳西还是恒河岸边的石阶上,都有公共的露天火葬场,不少印度民众将逝者搬运至此,而后放到柴堆上火化。
恒河在印度教徒心中非常神圣:
恒河两岸几乎每日都笼罩在浓烟之中就在于此,这甚至成了前往印度旅游的外国游客眼中别具一格的一道“风景”。可以说,露天火化逝者在印度是长久以来的习惯,只是此次疫情爆发,因为外界聚焦于印度严重的疫情,才更为关注露天焚烧尸体一事。
当然,这种露天焚烧尸体的做法,既不雅观,也导致空气污染,印度政府自2012年开始推行天然气火葬炉,意图改变这种传统。此次疫情,不少民众也选择了将逝者送往火葬场,无奈排队时间太长,甚至超过12小时。
现在的印度气温正在上升,这也是印度民众不得不尽快处理患者遗体的一个现实原因。(AP)
而按照印度教的传统,死者要尽快火葬,最好在一天之内。一些地方的风俗更讲究,要求白天往生的逝者,遗体最好是在日落前焚化;夜间去世的人,遗体最好在日出前火化。在印度的火葬场迟迟不能将逝者火化时,印度教徒只能回归到“老办法”上。
从经济成本上说,印度从2012年到2016年推广两种天然气火葬炉,一种单次成本1,000卢比,一种单次成本1,200卢比。专家称这样可以节约木材,降低90%的空气污染,似乎是一举两得之事。但火葬场抱怨天然气设备安装费需要1,500万卢比,维护费30万卢比,丧家的开销达到3,500卢比,更多人还是习惯按传统丧事的做法,用四担柴,花3,000卢比办事。
疫情是一面镜子,折射出了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社会习惯等,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特色,如中国人难以理解西方为了“自由”而不愿戴口罩,也如西方人不能认同中国人服从政府的疫情管控一样,外界也不能拿着自己的一套标准来看待印度的与众不同。外人眼中的“新鲜”,可能在印度眼中就是传统或者习惯使然。
本文转载自多维新闻,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