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欧洲行失败了吗 中国国际环境一片大好吗(组图)
“G7峰会成果遭多方质疑,团结是表象,心思各不同”,“这是一场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的北约峰会”——在拜登(Joe Biden)首番“外交旋风”余热未尽之际,内地舆论场不出意料地全力唱衰这一华府“外交盛会”,以新华社为代表的大陆官媒无一例外地把焦点集中于美国盟友体系内部的分歧与矛盾——尤其是美欧矛盾之上。
平心而论,上述论调不乏合理之处,美欧之间的确在不少关涉自身重大利益的政策领域存在分歧或矛盾。根据欧盟理事会有关美欧峰会的内部文件显示,欧盟在包括贸易争端与管控气候变化,这两大关涉自己重大切身利益的政策领域都挨了美国的闷棍。
类似的状况同样出现在涉华政策领域,无论在G7还是北约峰会上,以德国总理默克尔(Angela Merkel)与法国总统马克龙(Emmanuel Macron)为代表的“对华务实派”不遗余力地阻止华府力推的,带有浓厚“偏执反华”基调的联合声明出炉。
但内地舆论场这种完全聚焦于美欧结构性矛盾,而忽视美欧关系最新动态与全貌的倾向,显然无助于真实全面地了解中国当下所面临的实际国际处境。
事实上,作为一个循规蹈矩又严谨理性的建制派政客,拜登固然无法在重整盟友体系上迅速取得突破性进展,但其自上任以来在这方面有条不紊的努力以及由此带来的部分积极效果却颇值得重视。
自入主白宫以来,拜登当局就在按照常规节奏按部就班地推进其重整盟友体系的日程。在相关外交辞令上,拜登当局一改特朗普(Donald Trump)时代“美国优先”的基调,着重强调与盟友进行平等交往与互利合作的重要性。
在军事安全层面,白宫新主摒弃了特朗普时代在北约机制内强压盟友承担防卫义务的做派——比如硬性规定成员国防务支出必须达到GDP2%以上的“霸王条款”,承诺华府将会继续履行“联盟老大”义务,同时不再对北约盟友做分担防卫义务的强制要求。
在经贸层面,逐步改变特朗普时代极限压榨盟友的策略:不仅率先暂停了美欧之间围绕波音-空客财政补贴争端进行的长达17年的“关税大棒互殴”,而且在双方更为难缠的钢铝产品贸易争端与碳中和配额问题上,拜登当局也打开了对话协商之门,虽然尚未给出明确的解决时间表。
2021年6月15日,布鲁塞尔欧盟总部,美国总统拜登(右)与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左)共同步入会场,准备参加美欧领导人峰会,而如何解决双方持续17年之久的波音-空客财政补贴纷争正是此次峰会的重中之重。(Getty Images)
在政治外交层面,拜登当局也一改特朗普时代强逼盟友站队的做法。美国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在新政府履新不久即公开表示“华府不会逼迫盟友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在华府新主这一“宽松”表态之下,特朗普末期蔓延整个欧盟的华为5G大战也悄然息鼓。
同时,拜登当局的“价值观同盟”策略也让欧洲盟友逐步树立起在核心意识形态层面紧跟华府步伐的“底线意识”。
不可否认的是,拜登当局自履新以来的诸般“反正”举措正在逐渐生效,尽管这种效果远不如拜登本人在公开场合高调倡导的“美国回归”口号那样铿锵有力,但因此而全盘否认成效则显失公允。
自3月下旬开始,在拜登当局多管齐下的重整盟友组合拳的作用下,欧盟开始在“价值观外交”领域持续发力。先是就新疆人权问题率先高调发起对中国的制裁,在遭到北京方面的对等反制之后,中欧关系中的首要支柱中欧投资协定也不出意料地陷入停滞泥潭之中。
更有甚者,布鲁塞尔方面还随后接连四次在欧盟理事会中发起涉港动议表决,虽因匈牙利一票否决而作罢,但其中反映出的“拜登组合拳”效果可见一斑。
而在最新的G7和北约峰会期间,即便由于法德力阻,“偏执反华”的论调最终没有出现在会议联合声明中。
但G7峰会声明中七国领导人在新冠溯源问题上附和华府与G7版一带一路草案的初成,以及北约峰会声明中对中国“系统性竞争对手”身份的集体认证,无不透露出一个值得北京方面警醒的信号。
即在中国崛起不断搅动西方世界既定国际秩序的情形下,美欧之间至少在诸如捍卫自由民主价值观与遏制中国高端产业突破等关涉共同核心利益的领域达成了必要的“联合行动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