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无前例高规格 北京对滴滴大动干戈的逻辑和终局(组图)
本文转载自多维新闻,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赶在6月30日中共百年党庆前夕赴美上市的滴滴公司,遭遇了史上最强力的监管审查,包括网信办、公安部、国家安全部、自然资源部、交通部、税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7大部门的联合进驻进行网络安全审查。同时惊动7个国家部委的联合审查,这不仅对于滴滴公司来说史无前例,即便放到更大的中国企业层面,目前来看也是只此一例。
滴滴刚在美股上市,便遭到中国监管部门的审查。(Reuters)
对于一家企业而言,上述7个国家部委任意一个的监管审查,都可能是不可承受之重,更何况现在是7个部委联合审查,而且其中两个——公安部和国家安全部,还是国家的强力机关。正如多维新闻前文所言,某种程度上也表明了事件的性质与严重程度。至少从中国政府角度认为事态严重,毕竟在官方看来,国家安全从来都无小事。
对比来看,中国企业家马云2020年10月24日在外滩金融峰会对中国金融监管“放炮”之后,与他联系紧密的企业——蚂蚁集团和阿里巴巴接连遭遇政府监管的组合拳,就只是小巫见大巫而已。当时对蚂蚁集团进行联合监管约谈的,虽然有4个部门——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阿里巴巴则由中国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进行垄断调查,但都局限在金融监管和市场监管层面。
反观滴滴公司,公安部、国安部国家强力机关的介入,让事态变得更为复杂,因为这表明对于滴滴的审查,已经不单单局限在经济层面,而是已经上升到国家安全层面,这对于滴滴而言无疑不是一个好消息。新加坡《联合早报》指,一般而言,公安部、尤其是国家安全部不会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就公开调查一个企业。它们既然出手,意味着滴滴不仅可能涉嫌刑事案,还可能涉嫌危害国家安全案。加上自然资源部、交通运输部也参与调查,坊间所传滴滴涉嫌向美国提供原始出行、地图等数据,有可能变成真事。
另外,国家税务总局和市场监管总局介入调查,显示滴滴还可能涉嫌税务违法和经营违法等问题。如果上述涉及国家安全的“罪名”成立,滴滴公司以及相关涉案人员恐怕难免牢狱之灾。
当然,上述推论只是滴滴公司所面临的最差结局之一。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滴滴公司大概率可能未触及上述“罪名”。以常识推论,如果滴滴真的已经向美方提供事关中国国家安全的敏感数据,那么滴滴公司所面临的恐怕就不是“审查”这么简单了。但无论如何,受到如此“高规格”的联合审查,滴滴公司已经创造了一个纪录。
对于滴滴现时所遭遇的强力审查,普遍认为主要来自滴滴顶风赴美上市。有消息说,滴滴赴美上市前,有关部门明确表示过希望其暂缓赴美,等到官方数据安全管理法规出台后再说。滴滴在中国国内的股东阿里、腾讯也不赞成滴滴顶风赴美上市。但习惯了跟监管部门玩“猫鼠游戏”的滴滴显然抱有侥幸心理,可能也觉得自己没有向美方提供敏感数据,仅用20天就完成了赴美上市流程,赶在官方数据安全法案出台前实现了赴美上市。
7月9日,港媒《南华早报》引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消息人士所称,一些中国官员私下将滴滴的举动描述为“阳奉阴为”——公开遵守,私下反抗。此前多维新闻也透过独家消息指出,在滴滴上市前,中国有关部门就已与滴滴接触,表达了在数据安全等方面的担忧,但是滴滴却抢在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已通过的《数据安全法》实施(2021年9月1日)之前赴美上市,这无疑令中国网信办在确保网络安全等方面的能力蒙上一层阴影。
7月9日,中国网信办发布通报,滴滴企业版等25款App下架。(微信@网信中国)
但问题不仅仅在于滴滴的顶风赴美上市,更在于滴滴和它背后的资本力量低估了中美对抗的激烈程度和广度。有分析指出,从中美博弈的角度看,中资企业赴美上市的数量增多,市值变大,不仅不利于中国国内和香港股市的发展,也将增加美国制裁中国的筹码,何况滴滴这样的互联网企业还存在重要数据外泄的风险。这是北京史无前例的“高规格”审查滴滴的关键因素。
因为,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资本“钻空子”,在这个复杂的国际国内局势下,移动互联网的服务关涉到了国安与社会运作,那么滴滴的“抢跑”某种意义上就是资本与国安的博弈,已经触及了国家安全的底线。于是,滴滴自然就成了中国企业顶风赴美上市的反面典型。有观点认为,北京是要通过整治滴滴,维护网络安全,震慑那些不顾大局,为自身获利却罔顾国家利益的中资企业。
但中国政府的目标,显然也不是要“整死”滴滴,一如之前对蚂蚁集团和阿里巴巴强力监管。虽然阿里巴巴因违反垄断法规遭遇182.28亿元人民币天价罚单,但中国政府的目的并不是要搞垮一家企业,而是要让企业在法律红线和国家安全,包括金融安全、网络安全等诸多方面的框架下有序运行。相信此番北京对滴滴的大动干戈,亦是基于此种逻辑和目的。
当然,于滴滴而言,即便中国政府无心将其搞垮,但它旗下25款应用程序(App)在内地手机应用商店中被强制下架的局面,如果不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变,滴滴旗下的主要业务不仅将失去增长空间,其现有的市场份额和业务也必然遭到竞争者的蚕食,这对于滴滴公司而言无疑是致命的。滴滴目前占据中国大陆超过九成的网约车市场份额,包括美团打车等在内的竞争对手正虎视眈眈。
无论如何,习惯了打法律和政策擦边球阿里巴巴和滴滴,以及其他的互联网巨头们,都将面临尽快适应中国强监管时代到来的局面,这是他们正在和必然要面临的“终局”。
滴滴事件时间线:
6月30日,滴滴公司在美国纽交所低调上市,筹集了44亿美元,仅用20天就完成了赴美上市流程。
7月2日,也就是中共建党百年庆典结束的第二天,国家网信办发布通报,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对滴滴出行实施网络安全审查,滴滴出行停止新用户注册。
7月4日,官方根据举报,经检测核实,指滴滴出行应用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通知应用商店下架滴滴出行的应用软件。
7月7日,“滴滴出行”在支付宝小程序、微信小程序内同时下架。在微信支付的交通出行服务中,也已看不到“滴滴出行”。
7月9日,因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滴滴旗下另外25款应用软件也被官方要求下架,滴滴应用软件遭“团灭”。
7月16日,国家网信办、公安部、国家安全部、自然资源部、交通运输部、税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七部门联合进驻滴滴公司,开展网络安全审查。
本文转载自多维新闻,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