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拜登短期内难以理顺美欧俄关系(图)
本文转载自FT中文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尽管就“北溪2号”达成协议后,美德关系向好,但这并不意味着特朗普时代美德关系中发生的深层次创伤得到修复。
继7月15日美国总统拜登与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华盛顿举行会晤后,7月22日,美国宣布与德国就“北溪2号”争端达成协议。应该说,美德分歧的弥合在意料之中,对于即将卸任的默克尔来说,这也是她总理任期末期获得的重要政绩之一。
即将在今年内建成的“北溪2号”穿越波罗的海,可以将俄罗斯的天然气直接输送到德国,建成之后将能使俄罗斯对德国的天然气出口增加一倍。这对目前每年收取俄罗斯输欧天然气过境费的乌克兰无疑是一个巨大冲击,预计乌克兰每年将损失30亿美元的天然气过境费。“北溪2号”也将使俄罗斯在未来的对欧政治博弈中获得更多筹码,此即欧洲一些国家担心的俄罗斯将能源出口“武器化”。因此乌克兰强烈反对“北溪2号”,这一立场也得到了波兰等东欧国家的支持。在这些历史上素有畏俄心理的国家看来,“北溪2号”是对东欧各国安全的威胁,而不是俄罗斯口中的纯粹的商业项目。
然而,尽管德国向乌克兰做出了诸多承诺和援助,包括在俄罗斯危及东欧国家安全时制裁俄罗斯、设立一项规模10亿美元的基金推动乌克兰向清洁能源转型、帮助乌克兰与俄罗斯谈判延长天然气过境协议等,但美德协议的达成对乌克兰等东欧国家而言依然意味着一场外交挫败,对德国则是外交胜利,因为这相当于美国承认了“北溪2号”的合法性。尽管拜登政府口头上的官方立场仍是反对“北溪2号”,但这充其量只是拜登要保持美国外交政策面子上的延续性,以及应对一些共和党议员在这个问题上施加的压力。
美德协议的达成充分说明,拜登政府把修复美国与欧盟关系作为政策优先事项,为此不惜冒得罪乌克兰等盟友的风险。对美国来说,在特朗普下台之后维持跨大西洋关系的稳定,是外交政策的重中之重。2019年美国通过立法对参与“北溪2号”建设的欧洲企业实施制裁,这在特朗普时代美欧关系降温的大背景下,对欧洲国家的情感构成巨大伤害。虽然德国国内也有反对修建“北溪2号”的政治派别,但即使这些政治派别,也对美国制裁欧洲企业的做法感到不满。再加上,在伊朗等问题上美国也对包括欧洲企业的第三方企业实行域外制裁,这在一般意义上激起了欧洲对美国长臂管辖的愤怒。现在拜登与德国达成协议,取消这些制裁措施,有利于美欧关系的恢复。
对德国而言,这也是通过努力实现战略自主的一个范例。本来德国就对拜登政府上台和美国理性外交政策的恢复抱有强烈期待,此次协议的达成更是说明,只要欧洲国家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并坚持维护自身合法的经济利益,就能迫使美国做出让步,并实现自身的战略目标。在欧洲对华经济关系等问题上,这也具有一定的示范效应。目前虽然中欧投资协定被暂时冻结,但仍有柳暗花明的可能性,而且这属于中欧加深经贸合作努力的受挫,并不意味着中欧关系的倒退。事实上,欧盟坚持与中国谈判投资协定,本身就背负着一定的美国压力。考虑到欧洲自身经济利益及欧洲各国民意,只要中欧关系不出现严重破裂,欧洲仍然大概率在未来的中美经济竞争中保持一定的战略自主和中立态度。
然而,尽管美德关系向好,但这并不意味着,特朗普时代美德关系中发生的深层次创伤得到修复。特朗普的单边主义政策严重恶化了美德关系,同时,虽然他现在下台了,但德国国内对美国政治局势仍保持高度关注和警惕,因为很显然,美国仍有相当大比例的选民赞同特朗普的对外政策,以及他对于世界事务所持的意识形态,而这股势力依然有在未来上台执政的风险,这有可能导致美国对外政策的大幅度动摇甚至断裂,为此德国不得不未雨绸缪。因此,德国对拜登的国内外政策仍持观察立场,同时德国即将举行的大选也将影响其对美态度和政策,美德关系、美欧关系的长期走势值得观察。
应该说,从此次美德协议中得分的还有俄罗斯。因为在2014年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之后,东欧国家一直主张对俄罗斯违反国际法的行为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而在此之后发生的“北溪2号”修建被视为对俄罗斯的一种“绥靖”。而现在,美国对“北溪2号”的阻挠取消,对普京来说当然是得分的。这也符合今年6月16日美俄峰会之后美俄关系总体缓和的大趋势。但由此会不会导致俄罗斯加大对乌克兰的压力,值得观察。拜登将于8月30日在白宫会见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这其实是对美德峰会的一种补充,预料美国和乌克兰将在此次会晤中协调对俄政策。
鉴于乌克兰东部局势扑朔迷离,随时可能爆发新的突发事件,同时东欧国家和德国等欧盟核心国家在对俄政策、难民问题、欧盟法律统一性问题上的分歧不断暴露并进一步扩大,拜登要在短期内把美欧俄关系理顺,是很不容易的。而这一点,加上美国国内的复杂党争,也将影响拜登政府执行全球外交政策构想、包括对华竞争政策的能力。至少在短期内,拜登政府要想通过缓和美俄关系、重建美欧紧密盟友关系而专注于中美竞争,存在很大的难度。
本文转载自FT中文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