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项航天黑科技助力中国奥运军团东京夺冠(图)
电影《西虹市首富》中,主人公“王多鱼”曾经投资了一个神扯项目叫“陆游器”,能让人在陆地游泳。实不相瞒,现实里咱们还真有个类似“神器”,由中国航天技术提供支持。在它的帮助下,中国游泳队在东京奥运会上勇夺两枚金牌,还打破了世界纪录。
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29日消息,在中国游泳队备战期间,航天九院13所时代光电公司把应用在天上飞的惯性技术成功嫁接在游泳训练中,通过数据分析帮助运动员科学制定训练方案,为提高成绩提供科学支持。
6名中国游泳世界冠军参与试验,其中就包括此次夺金的张雨霏与杨浚瑄。
航天技术用于游泳项目,真就“上可摘星,下可入海”,这份梦幻联动,没想到吧?
试验中的杨浚瑄 图自微信公众号“中国航天电子技术研究院”
7月29日,从东京奥运的赛场上接连传来中国游泳队的喜讯:
中国选手张雨霏先在女子200米蝶泳决赛中获得冠军,为中国游泳队赢得本届奥运首枚金牌,同时打破奥运纪录;
仅仅80分钟后,她再与队友杨浚瑄、汤慕涵、李冰洁,一起拿下女子4×200米自由泳接力的冠军,并再次打破世界纪录。
图自IC photo
万万想不到的是,这两块金牌中竟然还暗藏着中国航天技术的“汗马功劳”。
据中国航天电子技术研究院介绍,早在2019年12月,国家体育总局便向航天九院发出项目需求,希望利用先进航天技术研发出精密测量产品,帮助游泳运动员加强训练科学性,提高竞赛成绩,接下这个任务的是九院13所时代光电公司的运动测量团队。时代光电公司是我国重要的惯性技术及产品研发基地,一直为我国各型号火箭和航天飞行器提供高品质光纤惯组及光纤速率陀螺。
在游泳项目上,传统的影像记录等手段不能定量获取运动员全部运动信息,尤其是无法对关节间转动这样微小的变化进行有效辨识。时代光电公司把应用在天上飞的惯性技术成功嫁接在游泳训练中,利用惯导分系统得到运动员每一秒的姿态、呼吸情况以及在泳池里每一次往返的划频、划幅、划次、转身时间等多项技术参数,实现了对每个动作的精细量化评估。
今年上半年,在国家游泳队紧锣密鼓备战东京奥运会期间,运动测量团队携带自研运动测量产品,配合国家游泳队开展了运动员风洞试验。张雨霏、杨浚瑄、徐嘉余、刘湘、闫子贝、余依婷等6名世界冠军参与试验。
试验模拟游泳过程中所受流场,开展典型游泳速度下不同技术动作姿态和阻力的测试,探明典型游泳速度下,运动员不同姿态所受阻力的规律,为教练团队确定训练方案、改善运动员身体流线型、优化技术动作提供科学依据。
张雨霏穿戴好测量设备准备开始试验
从外形来看,这款运动测量产品和电影里的“陆游器”还真是有点像,不过@国资小新 调侃这绝对是“王多鱼不敢投资的陆游器”。
而网友则是看傻了:航天技术竟然在中国游泳队训练中发挥了作用,这是什么梦幻联动?真是未曾设想过的道路。
实际上,帮助中国奥运代表团夺冠的航天技术不止一项,除了捕获精细动作的惯性技术,在赛艇项目上还有一项航天“黑科技”——风洞。
据中国航天气动院介绍,2019年针对四人赛艇风洞试验项目的要求,航天11院的低速风洞实验室成功开发了三维力测量平台,通过风洞试验研究了运动员抓水、驱动、出水、回桨等不同动作姿态的气动力大小,以及四名运动员不同编队组合对气动阻力的影响,助力奥运训练和比赛,提高我国运动员竞技成绩。
赛艇队青年队员在低速风洞内试训
在28日举行的东京奥运会赛艇女子四人双桨决赛中,由陈云霞、张灵、吕扬、崔晓桐组成的中国队一骑绝尘获得冠军,也得益于此。
图自视觉中国
此外,为备战2022北京冬季奥运会提供科技助力,航天11院利用在航天领域多年累积的设计与风洞测试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科研成果,将航天空气动力设计与测试技术应用于多项奥运比赛项目,有针对性地自主开发出多套国内领先的高精度测试平台,解决各类奥运装备不同测试需求的难题。
去年10月25日,由航天11院承建的国内首座体育综合训练风洞,在中车二七国家冰雪运动科训基地正式启用,填补了国内没有专门用于体育训练测试的大型综合风洞的空白。
体育风洞总体外观
这座风洞由二七厂柴油机试验站改造而成,体现了我国“绿色办奥”的宗旨,性能上也处于同行业领先水平,在流场品质、测试精度等方面优于已知的国外类似风洞。
此外,该体育风洞还是一个“训练+科研”的双功能风洞,不仅能进行模拟训练,还能精确测量各种试验数据用于研究,提升训练质效。
当前诸多奥运项目已经演绎为运动员和科技装备紧密联系的综合竞赛,利用科技手段助力奥运训练和比赛能够大幅提高我国运动员竞技成绩,已成为支撑奥运夺金的关键因素之一。
诚如很多网友总结的那样,一国的体育实力离不开国家实力的展现,“到顶峰对决时实际就是国力的竞争,每一块奖牌都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