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岁中国选手刘洋吊环夺金,又拽又帅视频迷晕日本辣妹:天哪!那该死的邪魅!
那该死的
迷人的邪魅
这几天,奥运吊环冠军,中国的刘洋火遍全球。
只因为他在决赛中的豪横邪魅神情。
8月2日下午的竞技体操男子吊环决赛上,刘洋作为第二位选手出场。
上环后,刘洋顺利地完成了多个高难度动作,引发了全场的掌声与解说的赞叹。
在刘洋吊环夺金后,“刘洋吊环上扭脖子动作”的话题很快在微博出圈,还登上了微博热搜。一众网友纷纷转发他在吊环上扭脖子瞬间脸上的“邪魅”表情,来感受一下。
刘洋的帅气表情就火到了国外。有日本辣妹直接在微博下表白。
国际奥委会都在推特上发了这张照片,并配文称:“这张照片绝了。怎么会有人在吊环上竞技的同时,还能看起来这么酷?”↓
在网友们看来,此时的刘洋霸气邪魅,又拽又帅,而且撞脸“常威”,让人直呼“常威,你还说你不会吊环!”
有人评价说“又拽又帅,狠狠地爱了!”
还有人用“又拽又野”来形容:比赛场上又拽又野,赛后得知冠军默默抹眼泪哭泣,好帅反差萌又好可爱!真霸气!
有网友笑称:“可恶,被他装到了!”
还有更多网友发现,刘洋的表情神似周星驰电影《九品芝麻官》中的经典角色常威,玩起了电影中的台词梗。
有网友说:“我一进来就看见常威在吊环,然后就拿了块金牌。”
有人说,“刘洋这个邪魅表情,实在是太常威了。”
评论区的外国网友也赞叹道:“他转头时的样子太棒了。”
原来刘洋这个表情撞脸了周星驰《九品芝麻官》里的著名反派“常威”。
刘洋本人后来也回应了,喜欢网友的玩笑,很有趣。
我想在奥运会决赛赛场上,能够做出如此豪横的表情,刘洋既是一个自信到爆发的人,肯定也是一个有趣的人。
王尔德说: 这个世界,商业成功的人太多,人生成功的人太少;好看的脸蛋太多,有趣的灵魂太少。
可是刘洋偏偏既有颜值,又有自信,还充满了邪魅狂狷的乐趣。
真应了那句话:活的高级的人,自发光芒。
你流的每一滴汗水
都是对抗命运的良药
1994年8月11日出生的刘洋,还没满27岁。
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就是为吊环而生的。
2012年,刘洋入选国家体操队,同年就获得全国体操冠军赛男子吊环冠军 。
2013年在世界杯科特布斯站吊环决赛中获得亚军,成为鞍山第一位在体操国际大赛男子吊环项目上获得奖牌的运动员 。
2014年在第45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男子吊环决赛中折桂 。
2015年获得全国体操锦标赛吊环冠军、体操世锦赛男子吊环季军 。
2016年摘得巴西里约热内卢奥运会男子团体铜牌 。
2019年10月23日,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男子体操团体冠军。
然后就有了东京折桂。
不过你可能不知道,这么自信邪魅的刘洋,其实背后的人生很心酸。
这个表情很拽的奥运吊环冠军,家境贫寒,他练习体操一开始的目的很简单,给家里赚钱。
直到进入国家队,他怀揣着村里集资的5000元现金,第一次坐长途火车,第一次来到大城市。
据说3年没回过家,为了省钱,在队里是训练最狠的。
万维刚说:如果你是个特别自律的人,每天面对各种限制,有各种固定流程,你每时每刻都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你反而获得了一种自主的感觉。
刘洋日复一日的训练,用超越超人的努力来洗去身上贫穷的标签。
东京,终于等来了人生高光!
网友说:看到刘洋的眼泪,心酸了,好样的,为国争光,熬出头了。
山本耀司说过:我相信一万小时定律,不相信天上掉馅饼的灵感和坐等的成就。做一个自由而自律的人,势必靠决心认真地活着。
真正能够登顶远眺的人,永远是那些心无旁骛,坚持着往前走的人。
你流的每一滴汗水,都是对抗命运最有力的良药。
万物皆有裂痕
有光就有幸福
许多人问我,什么样的人生才是值得过的?
我想很多人并不能给出一个完整的答案来,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
生活,不单单要活着,还要生动有趣地活着。
前几年,有位外卖小哥,学过两年钢琴,那天送餐间隙看到接单的地方有架钢琴,就在取得同意后弹了一曲。
没想到这段钢琴独奏在朋友圈刷了屏。
平时里,他只是不起眼的外卖小哥,当他抚摸钢琴的时候,生活的苦涩与落寞都一扫而光,他在生活的间隙里,活出了自己的意义与风采。
沈复《浮生六记》中,芸娘热爱生活,善于将平淡日子活出诗意味道。
她晚上把茶叶放在未开的莲花中,早上露水未干时拿下来;第二天月夜,再把茶叶放到另一朵莲花中;连续3天,粗劣的茶叶也能喝出清香的莲花味道。
虽然清贫,可芸娘心里却装满了高雅有意趣的生活,那里有莲花,有月光,有露水……
最后,沈复写道:。
余忆童稚时…见藐小微物,必细查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有趣的灵魂,能把一地鸡毛的琐碎化为云淡风轻的谈笑,让枯燥的生活开出花来,将每一个平平淡淡的日子过得熠熠生辉。就像网上说的:和有趣的人在一起,一盏红烛,一杯老酒,可饮风霜,可温喉。
请记住,万物皆有裂痕,只要心存希望,那便是光进来的地方。生活是一面镜子,只要你对生活不将就,就能把日子过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