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维州检测量突破1千万!而这背后是一群人的努力
距离疫情在澳洲爆发已有18个月的时间,不知道大家在这段期间是否做过咽拭子核酸检测?
咽拭子核酸检测,简单点说就是,“捅鼻子”。
最新数据显示,维州核酸检测总量已于本周突破了1000万大关。
如果大家是这千万分之一,那么是否曾想过——
“那一根根被捅过鼻子的棉签,在离开检测点后又经历了什么呢?
维州医护人员究竟又是如何在一天不到的时间内完成筛检的呢?”
今天这篇文章就会为大家揭开这些问题背后的故事。
说到检测,不得不提起那些在检测点辛勤工作的医护人员。
在疫情刚开始爆发之际,他们只能用笔和纸,手动记录下被检测人的信息,十分辛苦。
但现在,他们已经可以使用电脑,直接将这些信息数字化,录入一个大的系统之中。
负责在Clayton检测点工作的护士Suja George表示,
“虽然这中间经历了很多,但是我们这些工作人员依然对这份工作充满热忱。
我们会经常讨论检测数字,如果今天的检测数字高,我们就会感到无比开心。
因为数字高,就意味着越来越多人出来接受检测,社区里潜在的病毒威胁就会变得越来越少。”
Suja George还表示,
“检测点平均每天会接待500多人,但最忙碌的时候,我们曾接待了1700多人。”
三倍的工作量,令人惊叹。
正是有了他们这样的辛勤付出,维州人才能过上安稳的生活,向他们致敬。
疫情之下,除了像Suja George这样的医护人员,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角色,在这之中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这个角色就是——负责运输咽拭子取样棉签的司机。
下图中的Ben Tawflis就从事着这份工作。
Ben Tawflis一周七天都在工作,每天都要驾驶着货车,将一根根采了样的棉签从检测点运往医院。
每日往返多个检测点和医院,这份工作并不轻松,但他从不抱怨。
每每说起这份工作,他的脸上总是带着自豪。
在像Ben Tawflis这样的“特殊快递员”的帮助下,一根根棉签被送往医院的检测中心。
检测中心里的工作相当繁琐:
工作人员首先将采了样的棉签进行扫描,待信息匹配成功后,他们便开始对其进行检测。
据悉,去年3月,Monash医院的检测中心仅有4名工作人员负责每日检测。
随着疫情不断爆发,工作人员已从先前的4人扩增至如今的34人。
可即便人数增多,他们的工作量也并没有减轻,每天都得在检测中心里连轴转。
Michelle Francis就是在Monash医院的检测中心里工作的一名员工。
她说,“2019年的时候,维州曾爆发流感。当时的情况非常糟糕,检测中心每天要对200个样本进行化验。
当时这个工作量已经让人抓狂,万万没想到现在我们每天要处理5000多个样本,这也是我从业17年来所经历过的最可怕的情况。
经历过这场疫情,我们现在没人会去抱怨流感季了。”
在这场疫情中,每个人都在突破极限。
2020年5月,维州完成10万次检测,大约需要2周的时间。
而现在,这只需要短短两天的时间。
据悉,那些被捅过鼻子的棉签会被检测人员放置在一个名为「Nimbus」的机器中。
一个机器可以同时处理96根棉签,只需要3个小时就能得出检测结果。
要知道在去年11月,这样的机器只能同时处理24个样本。
如果样本中检测出了新冠病毒,检测人员会对这一样本再进行一次检测,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结果确认无误后,工作人员就会和确诊患者取得进一步的联系。
看了这么多,相信大家应该对核酸检测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在检测点的医护人员、货车运输司机、检测中心里的检测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维州核酸检测速度已经从最初的三天时间,缩短成了12个小时,有时甚至耗时更短。
如今,维州检测量又突破了1000万这一大关,这份努力实属不易。
而我们珍惜这份努力成果最好的方式就是——
如果身体感到不适,出现疑似新冠的症状,一定要及时做检测并隔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