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铁产业被四大巨头卡脖子:铁矿石80%靠进口,澳大利亚占六成(图)
拥有全世界一半的钢铁产能,却无法控制钢铁主要原材料铁矿石,是当前中国钢铁行业面临的困境。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提供的相关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国铁矿石需求减少1.3%,但我国铁矿石对外依存度仍然较高。如何防止中国钢铁产业不被 “卡脖子”,是产业链需要解决现实问题。
国内铁矿石需求略降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铁矿需求减少,全国累计生铁产量6.71亿吨,同比减少1.3%;进口矿“价增量减”,1-9月,全国累计进口铁矿石8.42亿吨,同比减少3.0%,进口金额同比升高62.6%,进口均价179.1美元/吨。
近年来,铁矿石价格大涨大跌,2019年以来国际铁矿石价格波动上涨,2021年铁矿石价格仍然保持上升态势,在达到230.59美元/吨的最高点后,随着钢铁去产能“回头看”检查以及粗钢产量压减工作等政策影响,中国需求减少,铁矿价格逐步回落。
中国铁矿资源具有“贫、杂、细”的特点,平均原矿品位31%,多数资源埋深大,需要地采。近年中国铁矿石原矿产量整体呈波动下行态势。
近日,在由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主办的“2021(第十届)中国钢铁原材料市场高端论坛”上,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党委书记、总工程师、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李新创表示,2021下半年中国钢铁生产放缓,供应宽松,矿价下跌,预计全年均价约160美元/吨。2022年,铁矿石市场供应宽松,矿价呈下行态势,预计在80-100美元/吨。中期来看,在铁矿石供大于求的背景下,铁矿价格将低位震荡运行。
钢铁原材料对外依存度较高
中国铁矿石资源不足,企业生产自然要依靠进口铁矿石来生产。近年中国铁矿石进口量整体呈逐年上升态势,2020年进口量11.7亿吨,铁矿石对外依存度80.6%。最近6年,中国铁矿石对外依存度一直保持在80%以上。
另外,中国铁矿石进口量的80%来自于澳大利亚和巴西两国,2020年从这两国进口量约9.5亿吨,约占进口总量的81%,其中从澳大利亚进口占比超过60%。钢铁产业链上游资源供应呈寡头垄断状态,进口矿受全球四大矿(力拓、淡水河谷、必和必拓、FMG)的高度垄断,四大矿处于绝对主导地位,掌握着铁矿的定价话语权。
反观中国钢铁行业,企业数量众多,但集中度较低,2020年中国前10位钢铁企业集中度为38.8%,上下游市场地位不对等,导致在铁矿石定价权方面呈弱势地位,只能被动接受。
李新创曾指出:“21世纪以来,铁矿石作为钢铁工业关键重要的原材料,每年消费量超过14亿吨,在钢铁产品成本中占比高,但近20年来铁矿石价格呈N形大幅波动,严重影响钢铁行业稳定安全运行。铁矿石供应结构性问题严重,定价权缺失,始终成为我国钢铁行业挥之不去的‘魔咒’。随着国际贸易环境的恶化,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以来,钢铁行业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供应风险上升。”
钢铁行业需强化铁矿资源保障
对于中国钢铁行业面临的原材料现状,需要行业和企业共同努力,解决好中国铁矿石的保障问题。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骆铁军建议,要建立有效的市场化行业自律机制,有效维护市场秩序,形成既有能耗和碳排放政策约束,又有行业自律、政府监督有效的符合市场规律和市场要求的新机制。加快铁资源开发,提升资源保障能力,应加大力度扩大国内矿山资源开发,大力支持再生钢铁料回收和循环利用产业链做大做强,加快推进海外权益矿开发。
自然资源部矿产资源保护监督司司长鞠建华指出,中国矿产资源基本国情没有变,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变,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态势没有变,应坚守“底线思维、巩固国内、市场配置、绿色发展、合作共赢”原则,强化重要矿产安全保障,推进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相协调,构建安全、绿色、高效的资源保障体系。
铁矿石之外,废钢也是钢铁企业重要的原材料。李新创分析,中国废钢资源产出量已达到相当规模,2020年中国废钢资源总量约为2.6亿吨,预计2025年中国废钢资源产生量将达到3.4亿吨以上。预计未来5——15年,中国废钢资源产出将逐步进入快车道,未来废钢资源将越来越成为铁矿资源的重要补充,废钢替代铁矿份额总体上将呈现增长的趋势。
李新创分析,未来一段时期中国对进口矿的高度依赖局面不会改变,应积极探索海外矿产资源利用方式,同时加强国内找矿力度,稳定和拓展国内矿供应来源,形成多元、可控的资源供应模式。形成战略供应链,强化拓展与上游生产及贸易企业合作,选择有实力和潜力的原材料生产企业签订长期供应协议,形成战略同盟,共同抵御市场风险,增强双方经济纽带,达到共赢目的。加强海外多资源基地建设,积极参与全球矿业治理,综合考虑资源条件、配套基础设施条件、地缘政治等因素,选择在多国建立海外资源基地,实现进口来源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