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美国在见证中国高超音速导弹的突破时刻(组图)
本文转载自多维新闻,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12月2日,前往韩国访问的美国防长奥斯汀(Lloyd Austin)将军在与韩国国防部长徐旭谈及“地区安全问题”时突然谈及了中国的“高超音速导弹”,称美国将对此保持“防御与威慑能力”。
这种看似突兀的调门也是美军自11月下旬以来一脉相承的。此前,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副主席海滕(John Hyten)将军在11月16日接受采访时曾暗示“美国正在开发自己的高超音速武器库,但速度没有中国快”。看起来,华盛顿总算开始强调中国高超音速导弹的技术突破和存在感了。
对拜登当局而言,中国发射高超音速导弹的传言正在掀起波浪,到10月下旬,美国甚至风传中国“两次发射导弹”。(美联社)
对美国军方来说,中国在7、8月份之间的“导弹试射”行动似乎并没有让华盛顿产生足够的紧迫感。以海滕将军为代表的一些军方高层有所不满。
在他们看来,中国已经首次试射了基于洲际导弹技术而来的武器:它绕地球飞行,然后重新进入大气层,并以远超音速的速度击中靶标,这种可以规避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的武器系统较之还在测试发动机,研发短程陆基发射系统的美军来说,已经呈现了质的飞跃。
不可否认,美军也在积极研发相应的武器系统,美国修斯、洛克希德马丁及雷神公司等军工集团也在积极投标。在2021年5月,美国陆军公开了其研发中的代号“暗鹰”的“远程高超音速武器”(LRHW)的射程,称其最远射程可达1,725英里(约合2,775公里),最高速度可达17马赫(即音速的17倍)云云。到9月,雷神公司也成功实验了其“高超音速吸气式武器概念(HAWC)”的原型产品。
但“暗鹰”的指标终究只是设计方案上的数据,美军只在2021年3月和10月接收了部分物资,“暗鹰”的第一次试射至少要到2022年才能开始。到2021年10月下旬,“暗鹰”的弹体部分才完成移交。
对西方观察家来说,解放军的陆基中段反导试验已经足够展示其能量
至于被美国媒体称为“历史性突破”的HAWC项目,其导弹搭载的“超燃冲压发动机”其公开参数可能也低于中国此前为导弹研发的“站立式斜爆轰冲压发动机”:中方发动机参数可达16马赫,而美方仅能宣传其导弹速度“超过5马赫”。
此外。美陆军与海军于10月下旬进行的助推滑翔式高超音速武器“首次联合飞行试验”已遭遇失败,这种尚未实现高超音速初始战斗力的局面便让华盛顿的军事专家相当急躁。
对华盛顿来说,更可怕的事情可能还在后头,因为根据北京的口径,中国否认发射“导弹”一说,强调此前的“导弹试射”是“发射航天器”。这种宣示对于北京而言可能具备比发射导弹更大的价值:它意味着解放军的“无人太空飞机”与“高超音速”弹头已合为一体,中国甚至初步具备了“从外层空间轰炸全球任何一个地方的目标”的能力,它不仅打破了美国X-37从2010年开始对于“轨道巡航”和太空武器化的垄断,也让美国军界人士切实产生了“速度没有中国快”的不安感。
图为一架在阿富汗战争时实施常规轰炸的B-1B轰炸机,该机也可以搭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研发的AGM-183A导弹,该弹也是美国空军第一种滑翔体外形的超高音速导弹。(Getty)
当然,就目前局面来说,也有相当数量的美军高层人士质疑高超音速武器的效果,以及中美在该领域的追赶。9月下旬时,美空军部长肯德尔(Frank Kendall)将军、空战司令部司令凯利(Mark Kelley)将军等人均认为美军的相关项目需要加以审查,负责美军研究与工程的副防长徐若冰(Heidi Shyu)亦在10月中旬对相关武器报价持有疑议。
但是,随着肯德尔在10月下旬开始改变主意,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米利(Mark Milley)将军在接受采访时亦暗示美国在高超音速武器研发领域“已经落后于中国”。这种高层人士急速转寰的态度即验证了中国在技术上的相对领先地位,以及美军对于高超音速武器的迫切需求。事已至此,北京或许更要加快研发速度,以技术进步来化解美国的地缘、战略等优势。
本文转载自多维新闻,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